火龙果新式篱架搭建及栽培技术

沈朝贵等

火龙果 ( 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 ) 属于仙人掌科 ( Cactaceae ) 植物, 是热带亚热带果树, 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 早年引入我国台湾省种植, 于上世纪 90 年代末开始引入福建进行栽培 。火龙果果实清甜爽口, 风味佳, 具有较高营养价值; 同时栽培见效快, 适应性广, 具有一定观赏效益和经济价值; 因此备受消费者和种植者的喜爱, 其栽培面积迅速增加 。 火龙果栽培生产正逐步由分散粗放的种植模式向规模化, 机械化的栽培方向发展。火龙果为多年生攀援性的多肉植物, 植株无主根,侧根大量分布在浅表土层, 需要搭建支架栽培, 以使植株保持一定的树形结构。 好的架式, 不仅可以支撑火龙果植株, 而且使植株保持良好的形态结构, 充分接受光照, 通风顺畅, 更好地吸收养分,从而提高火龙果品质与产量。

目前火龙果生产上主要的支架模式有连排 ( 篱壁 ) 式、 单柱式和圈筒式等。 传统连排式支架主要以水泥柱 ( 或钢管柱 ) 、 钢绞线 ( 或钢管、 铁条 ) 为支架材料, 种植成纵向连续的树篱式, 让枝条向两侧下垂生长。 现有连排式支架连杆整体高度 >150cm , 不利于修剪等操作管理; 或连杆高度 <130 cm ,使结果枝层幕高度整体偏低, 空间利用率低, 且不利于果园的通风透气。 传统火龙果单柱式栽培架无绑蔓孔、 拉线与托枝圈配合, 结果枝幕顶部平面化, 结果枝开张角度不一, 枝条之间受光不均匀;冬季盖薄膜防霜冻时, 枝条刺座容易卡扯薄膜, 盖膜效率低且容易撕破膜; 结果枝摆放不整齐, 数量不固定, 长短不一, 各个结果枝的质量不一致, 果实品质受影响。

现有火龙果支架结构繁杂, 搭建费力, 浪费材料, 架式不利于机械化、 标准化的管理, 人力物力投入大, 成本较高, 且栽培过程中大量使用肥料、农药, 影响果实品质, 并对环境也有一定的危害。篱架是一种结构简单、 紧凑、 适合标准化管理、 便于机械操作的架式, 能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和光照,耐久实用。 火龙果篱架绿色栽培方法省工、 省时,减少管理成本, 控制肥料、 农药的使用, 绿色, 环保, 有效地提高了火龙果产量以及品质, 提高了生产效率, 可作为火龙果的标准化栽培模式加以推广。

1 篱架搭建

1.1 整地

整地起垅, 垅宽 1.5 m , 两垅间挖宽 0.8 m 、 深0.3 m 垅间沟。

1.2 搭架

如图 1 , 2 , 3 所示, 垂直于地面的支撑竖杆,用于固定火龙果植株直立生长, 两侧分别设置支撑斜杆, 用于固定整个篱架, 支撑竖杆与支撑斜杆上端与第 1 支撑横杆连接, 待结果枝生长到一定长度, 支撑斜杆上绑缚第 2 支撑横杆, 用于固定结果枝生长。

篱架的支撑竖杆设置于垅中线位置, 行距 2.3 m ,安置水肥一体化管道与驱鸟设备; 使用镀锌管状结构搭建篱架, 垂直于地面的支撑竖杆间距 60 cm ,支撑竖杆高 1.5 m , 用于固定火龙果植株直立生长;两侧分别设置支撑斜杆, 同侧支撑斜杆间距 3.0 m ,支撑斜杆斜面和地面的相交线与垅中线距离为 0.8 m ,篱架两端端点处两侧设置支撑斜杆, 用于加固整个篱架; 支撑竖杆与支撑斜杆上端与第 1 支撑横杆连接, 待结果枝生长到一定长度, 支撑斜杆上绑缚第2 支撑横杆用于固定结果枝生长。

水肥一体化设备包括地面滴灌和空中喷灌设备, 地面滴灌铺设地面, 管道绑缚于支撑竖杆根部, 滴管间距 60 cm 设置于相邻支撑竖杆之间, 空中喷灌设备管道固定于支撑竖杆中部, 距地面 50 cm处, 喷头插于支撑竖杆管孔内, 间距 1.2 m , 喷头伸出支撑竖杆 20 cm ; 太阳能驱鸟器由竖杆连接于支撑横杆上, 高于支撑横杆 1.0 m , 每 225 m 2 安装1 个驱鸟器, 相邻驱鸟器间距 15 m。

火龙果种植架设计图(火龙果新式篱架搭建及栽培技术)(1)

图 1 篱架俯视图

注: 1 : 支撑竖杆; 2 : 第 1 支撑横杆; 3 : 支撑斜杆; 4 : 第 2 支撑横杆; 5 : 空中喷灌管道; 6 : 滴灌管道;7 : 喷灌喷头; 8 : 太阳能驱鸟音频设备。

火龙果种植架设计图(火龙果新式篱架搭建及栽培技术)(2)

图 2 篱架侧视图

注 1 : 支撑竖杆; 2 : 第 1 支撑横杆; 3 : 支撑斜杆; 4 : 第 2 支撑横杆; 5 : 空中喷灌管道; 6 : 滴灌管道;7 : 喷灌喷头。

火龙果种植架设计图(火龙果新式篱架搭建及栽培技术)(3)

图 3 篱架细节图

注: 1 : 支撑竖杆; 2 : 第 1 支撑横杆; 3 : 支撑斜杆; 5 : 空中喷灌管道; 6 : 滴灌管道; 7 : 喷灌喷头;8 : 太阳能驱鸟音频设备; 9 : 火龙果植株。

2 栽培管理

2.1 定植

10 月份至次年 3 月份, 于篱架支撑竖杆左侧3~5 cm 处定植火龙果苗, 苗木间距 60 cm , 根部浅埋 4~5 cm , 距离植株 20 cm 处, 挖 10 cm 深施肥沟, 沟施有机肥, 施肥后覆盖土壤; 铺设地布, 防止杂草丛生, 地布上层覆 5 cm 厚干茶叶梗, 利于火龙果根部的生长且能够保持水分和有效防止寒害;

2.2 修剪

火龙果苗只留主枝向上生长, 主干枝条绑缚于支撑竖杆, 待其长至第 1 支撑横杆高度后进行剪枝定高。 每株火龙果沿第 1 支撑横杆水平方向左右各留 1 个一级芽, 一级芽长 30 cm , 一级芽左右每隔10 cm 留 1 个健壮二级芽作为结果枝。 待结果枝生长至 20~25 cm 时, 在同侧 2 个支撑斜杆间绑缚第2 支撑横杆, 用于定型和支撑结果枝生长; 第 2 支撑横杆与第 1 支撑横杆在支撑斜杆的斜面上间距20 cm 。 同批花蕾, 每个结果枝留 1~2 个健壮的花蕾; 坐果后, 每个结果枝留 1 个果。

2.3 肥水管理

火龙果栽培以勤施薄肥为主, 施肥沟内每株施1.5~2.0 kg 钙镁磷肥, 每 10 d 施肥 1 次。 生长期每10 d 喷施 1 次磷酸二氢钾 500 倍液和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 800 倍液。 花果期需施足有机肥, 沟施有机肥 2.0 kg ·株 -1 和复合肥 1.5 kg ·株 -1 , 每 7 d 喷施 1次磷酸二氢钾 500 倍液和氨基酸水溶性叶面肥 800倍液。 滴灌设备每 15~20 d 浇水 1 次, 保证土壤湿度 60%~70% 。

2.4 病虫害防治

结果期, 驱鸟音频设备每天间歇开启 8 h 以上, 火龙果树每天喷水 2 次, 直到采摘。 果实转色前进行套袋, 防鸟虫害。 火龙果病虫害较少。 虫害主要有蚂蚁、 蜗牛、 果蝇、 蛾蝶类幼虫等, 利用诱虫灯, 果蝇贴、 诱虫器等措施防治害虫, 保护果实, 最大程度减少农药使用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