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日记》To be pure |你在迷茫后是否会重新找回最初的梦想?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1)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以主人公Jim的内心独白展开。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2)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Jim是一所天主教学校的高中生,同时他也是纽约最棒的高中球队中的一员。他与球队另外三名球员整天厮混在一起,逃课,嗑药,偷窃,斗殴,他们的青春在纽约街头肆意挥霍。吉姆把自己的生活都记录在“篮球日记”里。随后,Jim最好的朋友鲍比因白血病而死去,此事给Jim极大的打击。

因为纽琼的一个“惊喜”,Jim开始接触迷幻药,不久他就沉溺于毒品中。与母亲的缺乏交流,学校教父简单粗暴的教育,球队教练的性骚扰,这一切都让吉姆在自暴自弃中越陷越深。每一次毒瘾发作,他们都会用尽手段搞来买毒品的钱,最终Jim跌入堕落的深渊,后来在好友的帮助下觉醒。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3)

影片在不堪入耳的咒骂中开始,一个疯老婆子,不清楚她疯癫的原因,也不知道她对耶稣基督的仇恨从何而来,但这开头,奠定了电影基调的黑暗,充满脏话,发生在下等人中。

他最好的朋友鲍比,在本该是花一样的年龄,却被白血病折磨,在病床上躺了两年,16岁就匆匆离世,他还没有来的急享受这个世界的繁华,他的离世,对Jim无疑是生活的重击。

偶然间,Jim发现药物可以带给他短暂的解脱与轻松,他和其他吸毒者一样,认为自己可以控制驾驭这“猛虎”,“I thought I could control everything.”当然,他不能。Jim开始沉溺毒品,走上了堕落沉沦的边缘之路。

迷醉的生活几乎毁掉了他的一切。他颤抖的手再也投不准一个漂亮的球,写不出一章连贯的文章,他为了弄到买药的钱无恶不作、受尽凌辱。但真正让人感到心疼的,是他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那张沧桑孤独的脸;是他在酒吧电视里看到曾经的玩伴打全美高中联赛的新闻;是在紧闭的家门后声嘶力竭的哭喊。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4)

本片神父处于管教者的位置。可令人心寒的是,神父真正做的只有粗暴的教导,而并非心灵的救赎。棍棒式的教育加重了他们的叛逆。而且,当四位青年的人生轨迹发生偏差,他们在教堂里进行忏悔时,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帮助,反而被神父的拒绝打入更绝望的地狱。这样神父的形象与以往影片神父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显得荒诞、讽刺。不仅如此,男主人公Jim在吸毒后想要回家寻求帮助时,母亲没有开门,攥着纸币,犹豫不决,没有过多的交谈而是让警察带走他。绝望哭泣的母子两人在门的两边,中间隔着的木门铁链,犹如鸿沟。

剧情很消极,但传递的思想是积极的,青春年华,把自己想得太厉害,天真的以为自己吸毒不会上瘾,本该成为一个篮球巨星,因为吸毒被球队赶出来,整天抢钱,为了钱甚至可以接受同性恋者。

一个毒瘾少年染上毒瘾,戒掉毒瘾,平常人大概不会经历这种大起大落的人生,但是,你会和Jim一样遇到许多不同的人。一些人会成就你,一些人会毁了你。

成长过程中常常会伴有各种各样的诱惑,我们不是圣人,无法做到全部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但要是被诱惑欲望打败,那会是怎样一个落魄又让人心痛的样子,为了当下的心理满足而失去理智做自己心理上最讨厌最憎恶最反感的人,该是多么的可悲。所以说我们要过得积极,生活中的苦难总会过去的。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5)

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也同样不可忽视。家长应该多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在中国有些家庭中,存在一个错误的意识,那就是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足够的金钱和物资那就是对孩子的负责,就是对他好。其实家庭教育,是父母一场爱的合集。穷养富养,不如用爱养。

当我看到我所厌恶的,我可以选择闭上我的双眼去忽视它,但当我听到我所厌恶的,我闭上我的双耳却无法让自己听不到。相比无声的画面,噪音等让人厌恶的声音更会让我内心城墙崩塌,焦躁。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6)

戒毒时的痛苦扭曲令人不忍直视。在意识丧失的痛苦瞬间,母亲与朋友的忍痛逼迫让人心痛,Leo出色地演绎了毒瘾发作时被折磨得面目狰狞、撕心裂肺的青春期少年的另类成长之路。

片中Jim不想在糖果店丢下醉倒的同伴,不想让卖假货的毒贩死掉,也不想离开篮球,但最后却总是一脸的茫然无措和一声嘶哑的No。

他一次次鼻青脸肿,他离开学校后叼着烟满脸迷茫,他戒毒时痛苦扭曲挣扎,他被曾经看不起的人侮辱,他在电视里看到旧友打全美高中联赛时眼神悲伤,他在Reggie家镜子里看到自己的脸苍白堕落,他在紧闭的家门后的声嘶力竭的哭喊“I will be a good boy 我以后会乖的 会乖的”,这些的这些,都无法让我讨厌他,把他的坏划列成无可救药。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7)

Jim无论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着日记本,即使后来被开除出校、离家出走、流落街头,吸毒成瘾,神志不清时都带在身边。他热爱写作,厮混、嗑药、懵懂的性意识、对成长的渴望、对青春和未来的迷茫,都是他的创作源泉。

因为爱写东西,哪怕在不堪的吸毒期间,他的小本子也放在裤子的后兜里,社会嘈杂、繁芜,总该有一点爱好去沉淀自己,总要有一些形态去承载你对生活的态度,让Jim坚持写作的不是激情,而是恰到好处的喜欢和投入,最后,他成为作家。

我说不出他是个坏孩子,更多的是心疼,但他确实把所有的坏事做全了,吸毒,抢劫,谩骂父母……

心理成长主题的电影(青春中的堕落与叛逆全在这部电影里了)(8)

影片最后的镜头,是重生的Jim坐在漆黑舞台的中央忏悔:

“我整个服刑期间没再沾染过毒品,虽然院内买粉比外面更容易。在那儿我整天看日记和思考,我为何仍活着?究竟我在不在乎? 回家路上,比杜带来了一大袋毒品给我做礼物,我没接受……我们这些街童太习惯故作坚强,年轻时,我们不停高估自己……一旦你走上与一切背道而驰的道路,也就真的再也无法回头了,我们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当他说完,周围亮起了灯,台下众人一片掌声。

每一段叛逆混乱的边缘青春背后,都藏着的都是一张孩子般单纯的脸。“To be pure.”保持纯洁,如Jim所言。

青春或许从本质上就是残酷的。青春这个失乐园,我们在其中的时候,一定会失去。每一本边缘日记里,都记录了青春困惑里不可避免的裂痕。

现实打破了我们对于社会的一切设定,正因为清楚的裂痕,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个世界,从而丢掉那些自以为是,去选择成长,也选择不再堕落。

“你在日渐成长,雨水似乎残留在枝上,它们将有一天统治地球,清洗沉默的街道,使我们能够起舞。”

边缘的日记,动荡的青春,堕落的选择。

你是否会重新找回最初的梦想?

愿在尝尽世间冷暖的你,

上苍眷顾着,

救你于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