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贵子是一个家庭的荣耀,这个荣耀不仅在于儿子从此脱离农门,有一个相对 灿烂的前程,同样父母的老年也似乎前景光明,意味着可以摆脱农村的艰辛,可以随儿子一道 去城里享福。这种想法看似有点自私,但其实很多父母最初的动机就缘于此,他们不惜含辛茹苦、历尽磨难,只为了能跟着儿子一荣俱荣,同样实现阶层跨越。对于父母来说,助儿子逆袭是艰难的,但前景也是诱人的。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1)

不得不说这种愿意是美好的,在农村,养儿防老是千百年所沿袭的习俗,投资儿子,也即为自己的后半生进行投资,一举两得,实现双赢。然而现实的到来,老人的愿望能如愿以偿吗?

抖音上常常会播放一些农村男孩将娶城市姑娘为妻时,却故意隐瞒老家健在的双亲,说自己是孤儿。当闻讯而来的父母,背着大包小包的农产品抵达儿子面前时,却引来儿子的恐慌。父母的出现,既让自己以前的谎言被 揭穿,也担心出身农村的乡土父母给自己抹黑、丢脸,让自己那即将举行的婚礼说黄说黄。于是总会出现忤逆儿子气急败坏赶走兴冲冲而来的双亲,让远道而来的父母黯然神伤离去。也有父母面对拒不相认的儿子,会发出无奈的诅咒,我没有儿子。

现实真的残酷到有了媳妇不要爹娘的程度吗?否认自己的出身,就是否认自己的过去,你能剔骨还母,重塑出一个优秀的自己,那才叫真正脱骨换胎,彻底摆脱你的原先家庭,让人高看一眼。当然这都是讥讽一些现实的无情,尤其是城市儿媳对农村父母的难以接受和认可,两者之间就如同隔着一道 鸿沟,永远难以跨越,更别说象一家人一样亲密相处。

而很多农村父母都尝过与儿媳相处的滋味,尴尬而无语,甚至 全无尊严,最后 宁愿放弃城市的繁华,避开矛盾冲突,默默回归乡村,守着自己的一隅,静待老去。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2)

下面是李婶自述在城里与儿子一家的生活经历。

我两个儿子一个女儿 ,女儿初中毕业后便早早嫁人了,嫁了个城市产业工人,也很不错了。儿子却一定要多读书,知识改变命运是农村 惟一的出路,很多家庭都 验证过这一点。家里出了大学生的,父母 老来受益,可以脱离劳动生产,甚至跟着儿子去城里 享福。而儿子愚笨的,只能 继续留在农村,老子儿子一起受穷。所幸的是我的儿子个个成绩 优异,让我在人前倍有面子。虽然读书费用对于农村人来说是一批不菲的花费,但我和男人只能想牙忍着,很多人的生活经历都是先苦后甜,年轻时吃点苦也算不了什么,再说农村哪里有甜,只有脱离这个环境才会尝到生活的甘甜。

两个孩子 只相差三岁,两个读书费用总是同时相差不多,要备双份。为了这些学费,单纯依靠地里的收入是读不下去的,只能 另外想办法增加收入。对于没有手艺的老公来说,增加收入也是挖空心思。

夏天酷热难当时,他会背上一个小木箱,里面垫上毛巾、泡沫保温,在镇上批发一些冰棍,走乡串户去叫卖。五分钱一根的绿豆冰棍,四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棍,利润也就一根赚一分五厘。就靠着这些微利的刺激,他会克服羞涩、口吃的毛病,背着箱子专门送冰棍到山上采摘黄花菜的村民手中,这种适缝中午采摘的经济做物,让村民受尽暑热困扰,却也让冰棍销量大增,只是更多了翻山越岭的劳顿。如此一个暑假,卖冰棍所赚也有几百块。就靠着这多赚的几百块钱,孩子们的学费及零花钱就有了指望。冬天气温低迷,农闲时没事可干,没办法 赚外快时,老公会收购村民山塘里的鱼,贩往城镇,赚取差价。那时车很少,也舍不得花那个车费钱,很多时候都是挑着渔篓,迈着大步,往返几十公里。那种奔波劳累,让他的鞋很快就磨破了,老是忙着给他做鞋穿。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3)

就这样靠着腿勤手勤,哪里有钱赚往哪里钻,大儿子终于大学毕业了。农村的孩子没有关系可托,怕分配不了好单位,搞地质勘测的他主动申请去了新疆。这种地方条件艰苦,但工资相对高些。也只有受过苦的农村孩子才抵御得了繁华的诱惑,主动请樱去这种苦寒之地。

大儿子有了工作,我们的经济马上就改观了,小儿子的学费他也主动承担了下来,老公也停止了忙乱的脚步,我们安心种着地里的庄稼,只等小儿子毕业后就收拾好乡下的家,去城里享福。懂事且孝顺的大儿子早就规划好了我们的晚年,我也在乡亲面前扬眉吐气了一番,终于熬到苦尽甘来。

小儿子毕业后,大儿子也顺利娶了个城里媳妇,顺理成章地接我们去居住,自然我们也喜不自禁地等着抱孙子。

于是在村民艳羡的目光中,我们夫妻两人带着大包小包的农产品进城了。儿子结婚因为路途遥远,并没有大操大办酒席,只是两人旅游结婚。而他们相识阶段,因为老家的房屋又窄又矮,儿子怕她受不了乡下的脏乱差,也没带她在老家出现过,以至于儿媳以前根本没有与我们见过面。都 说城市女孩娇气,看不起农村大老粗,我可得多个心眼,提防着不要在生活细节上出错,以免被后辈小瞧。

初次见面,儿媳虽不是很热情,但在儿子面前还是硬着头皮叫了一声“爸、妈”,虽然声音小而勉强,但我们两口子还是很高兴,人家最起码表现了诚意和态度,为了回应这种尊敬,我们也拿出了准备好的红包。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4)

儿子常常出差,已怀有身孕的儿媳,自我们进门后,一切家务活就由我们承包了。其实对于农村劳动惯了的我们,这点活根本不累人,很快便能干完。只是儿媳很挑剔,总是嫌我拖地不干净,洗碗太马虎,抹布太脏之类。其实比起在乡下,我以经来了次翻天覆地、彻头彻尾的改变,但是无论我自己觉得多么完美无瑕,儿媳总是没有满意过。每天打扫完卫生,我都有点战战兢兢,怕儿媳挑出错来,难道几十岁的人了,连这点家庭小事都 做不来吗?其实每天毫无意义的重复家务,让我也很难适应,乡下人干活,总觉得要做点与生产有关的事,座等后期的收获,与这种若有若无的操作格格不入。

至于吃的方面,因为都习惯于吃米饭,也不是太难做,只是菜品都迁就了她的口味,让习惯于吃辣的我们觉得食之索然无味。我只能自己做了很多剁辣椒解馋。

孙子出生后,事情多了很多,儿媳的禁忌更多,小孩子的卫生要求很高,我们总是做得不够好,常常被 她不耐烦地斥责,有一次因为不小心用擦灶台的抹布给孙子擦手,被 她指责了一个上午,我也郁闷了一整天。以前的我在老家,虽然不敢说受人尊敬,但也无人敢当面给我不是。如果不是怕儿子为难,我真想恶狠狠地回应一通,乡下女人骂架,我还没输给谁,怎么到老年却变成了忍气吞声的可怜相,任人宰割了。

虽然是一家人,因为普通话很难听懂,所以不算是一个屋檐下对话也并不多,如果 儿子不在家,一天都 难以说几句话。虽然老公与我在一起,而他也一向是个闷葫芦,这与我在乡下每天 串门的习惯出入太大,我由以前的话痨快变成了哑巴。

看似在城里享福,吃得比以前好,穿的衣服都是儿子后来给买的新衣,只是这日子却少了很多欢乐,我觉得还不如在乡下每天 劳动快乐。自由自在地劳动,不受人管束,所有的活都 由我自己做主,也没人对我指手划脚、发号施令,还天天 挑不是。我想着回去,虽然房子是老房子,一点都 不宽敞,但每天邻里往来,鸡犬相闻,让我觉得充满生机,不象这种死水一潭般的日子。只有儿子在家,这个家才充满欢悦,我也能与他畅快地拉家常。而我那个常年在外面跑路惯了的老公,因为不适应这种吃了玩,玩了吃的日子,找了一个装卸纸箱的活儿,虽然儿子骂他,说他不会享受,但他依然乐此不疲,乐滋滋地上下班。农村人就是一把老骨头了也闲不住,有个地方使上力气比闲着快活。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5)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6)

日子虽然沉闷,但不知不觉间孙子也快上幼儿园了,我跟儿子提出了回家的要求,遭到拒绝,而且他很不理解,在乡下 苦了一辈子了,好不容易熬出来,却还是想过那种单调的耕种生活?我无法与他细诉心里的愁闷,但也不好太违拗他的要求,儿子的孝心我懂,只是家的氛围再也不似小时候他们没有长大时的其乐融融。

后来亲家母来此一次旅游,让我彻底看清儿媳的不同态度,也加速了我回乡的想法。

亲家母来新疆旅游一周,儿媳除了在包小包的礼物买回相送,更因为我做的饭菜不符合口味而餐餐下馆子;晚上睡觉嫌周围离车站近而太吵而选择住酒店;临行新疆的羊毛和土特产翥带了两大箱。儿媳就连心情也是从未有过的晴朗,往日拉长的脸上也是笑容满面。我是彻底无语了,这亲妈待遇就是不一样啊!我还以为她一向为了控制脸部表情,害怕生出皱纹而每天 淡着一张脸,却原来是因人而异。

我再也不想呆下去了,儿媳那张脸虽然每天 妆容整齐,抹了高级化妆品的脸上没有太多表情,但我看上去总觉得不现实,就象电视剧中的精致女主,与我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同居一屋檐再久却依然没有热度。也许城里人比乡下人的人情味本来就淡泊,不似乡下人与陌生人交谈也很快就自带七分热情。

儿子依然 执拗,但拗不过我们两人的去意已决。终于在阔别五年后看到了那两间老屋,觉得无比欢欣。乡下虽然条件清苦,物质供应也不及时,但就算清贫些,睡觉却格外香甜,连看到乡亲们的笑都 是如此 肆意、张扬。也许真象古人所云“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

寒门最强逆袭法(寒门逆袭儿子出息了以为能享福)(7)


回想这几年的城市生活,也许在别人眼里确实是享福了,却只有自己心里 清楚那份压抑有多沉重,与儿媳相处,如果不是想着给儿子面子,可能 一天也难以和睦相处。这中间的鸿沟不是生活习惯的差异,也不是语言差异。造成这种同一屋檐下的陌路,是骨子里深深的鄙视和冷漠。原本两个世界的人,生生凑在一起,因为儿子这根纽带凑在一起,却是如此 别扭而难有热情。人常说,在一起久了,石头都 捂 热了,可不碰头、不交集怎么捂在一起呢?也许儿媳不怪我们浸入、打扰了她们的生活,已经 是一种宽容、让步,又何须让不和谐因子长期插入他们中间?

也许乡下人早就 习惯了清静田园,布衣粗食。既生于斯长于斯,毕落叶归根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