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不管是哪个方向,电车也好、光伏也好、水电风电也好,它们能不能取代传统能源,有两个可以参考的标准:第一个是纯靠自己不靠政府补贴,能不能实现盈利,能盈利就有未来;第二个是新能源的成本能不能低于传统能源,能做到的话,新能源的发展将从“大势所趋”,变为“加速推进”,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新能源带给我们的思考?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新能源带给我们的思考(新能源是大势所趋)

新能源带给我们的思考

新能源不管是哪个方向,电车也好、光伏也好、水电风电也好,它们能不能取代传统能源,有两个可以参考的标准:第一个是纯靠自己不靠政府补贴,能不能实现盈利,能盈利就有未来;第二个是新能源的成本能不能低于传统能源,能做到的话,新能源的发展将从“大势所趋”,变为“加速推进”。

目前新能源的众多方向,水电和风电技术早已成熟,几十年前就能稳定盈利了。但水电和风电都有个问题,就是它俩属于不稳定供电。一个水电站建好了,这个地区枯水期的发电量,就要比丰水期少很多。如果一个地区的水电比例很大,那在其严重枯水期,该地区的整个电力供应就会受到很大冲击。

最近四川省的全面限电就是这样子,四川省水力资源丰富,总装机9000万千瓦的发电中,有约80%是水电。而四川省用电的最高负荷是6700万千瓦,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四川省不但不会缺电,每年还可以向东部运输大量的电。

但今年高温炎热,导致水库存被蒸发,水力发电量直接下降50%,只剩3600万千瓦,加上另外20%的其他发电,也只有5400万千瓦。而四川省位置特殊,原来总发电量当中的20%左右是有特殊需求的,这就导致四川省缺电约3000万千瓦。

而四川省也陆续给各单位下达了限电通知,我们在成都的同事和朋友们,都只能顶着40度的高温去办公和娱乐。

风电也有类似的缺点,风电技术早已非常成熟,但也面临风速不稳定的情况。欧盟今年的能源危机,一方面是被俄罗斯限制天然气搞的,另一方面就是原来建好的很多风力发电装备,今年这些地区的风速下降了。

光伏也属于不稳定发电,而且是直到近年才实现的能不依靠补贴,自己去盈利。以前建光伏发电站,大家担心光伏设备会破坏当地生态,现在看这个担忧是没必要的,光伏下面的生态依旧好的很。但光伏也是不稳定发电,建造光伏电站的时候当地的阳光肯定很充足,但之后这个地区的光照有减弱的可能性。

所以水电、风电、光伏都属于不稳定发电系统,而火电、天然气发电、核电和垃圾发电属于稳定的发电。当然能稳定发电的几个,火电是传统的高碳排放发电方式,垃圾发电则污染更高。核电不出事是绿色能源,一出事则污染比谁都高。可以说,在稳定发电的能源里面,只有天然气是清洁的。但因为全球天然气的储量并不均衡,其供应受到国际局势影响,于是天然气发电也成了不稳定发电。

欧洲制造业的领头羊-德国,今年就吃了不稳定发电的大亏。2021年其发电比例是:火力发电占比27.1%,风力发电占比29.1%,光伏发电占比10%,天然气发电占比14.4%,其它的还有水电、核电、沼气和垃圾发电等。

可以看到,制造业大国的德国,其发电比例最大的居然是不稳定的风电!叠加俄罗斯把天然气发电当作反制裁牌之后,导致德国能源价格飙升。因为风光不稳定,天然气供应也不稳定,导致德国超过一半的电力供应,都属于不稳定供应。在风力变弱、光照降低、天然气断供的多重影响之下,德国人今年吃尽了苦头。

在2006年,德国的火力发电还占75%,风电光电只占18%。在此后几年,德国增加了核电比例,在2011年的时候德国有17座核电站,发电比例占25%左右,而之后因为环保组织的反对,德国在21年核电占比只剩6%,未来还会继续减少。

之所以德国近几十年,疯狂的降低火电和核电比例,背后是因为环保组织在推动。德国环保组织影响力太大,德国绿党甚至进入了新一届德国政府。而德国绿党的资金来源,和华尔街有切不清的关系。

欧美喊环保,比中国要早上几十年。欧美高举环保大旗,宣传地球变暖,要求各国不要再增加碳排放额,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占据道德高地,像人权、自由等问题一样,来抨击非西方国家。因为自身已经完成工业化,所以西方国家有条件搞环保。

第二个是给世界各国设置严格的碳排放额度,未来谁超额了,就要花钱来买这个额度。因为西方国家率先完成了工业化,未来碳排放额度肯定是下降的,那么他们就可以卖自己的碳排放额度。

为了达成这个卖碳排放额度的目标,近几十年西方媒体对环保的重要性进行了铺天盖地的宣传,在向发展中国家宣传之前,先是宣传了本国的人民,也就造成本国内环保组织盛行,环境保护甚至成为了西方政治正确当中,地位最高的一个“正确”。

但嘴上喊的环保,心里面想的还是生意。这几十年中国有很多“人”也非常赞成西方的严格环保概念,认为中国即使还没有完成工业化,也不能再让碳排放增加。当年就有丁院士和柴静关于“中国人算不算人”的争论。

当然国家当年还是清醒的,决策层站在本国利益的立场上出发,认为我们人均碳排放远低于西方,而且历史上的碳排放主要也是由发达国家干的,所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环保的义务上,应该做一个区别。当然我们也给了全世界,我们会逐步加强环保的时间线。

终于在最近几年,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攻克了中端和低端产业链,未来向高端产业链进军的途中也不会增加太多碳排放。于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公布了自己的碳中和时间点-2060年,也对国内宣布了碳达峰的时间点-2030年,其中有色金属行业会在2025年碳达峰。

不但如此,近几十年中国默默在新能源各个方向去攻关,在近几年开花结果、逐渐超越了发达国家。我们前面也说了,西方喊环保是门生意,在自身无利可图、甚至要亏钱的背景下,其热度就大大下降了。

比如,欧洲和美国都不敢对中国放开光伏产品。以中国光伏产业链的性价比,现在欧美敢放,立马扫平欧美的光伏市场。虽然这个对新能源发展有利,但欧美不肯把这块蛋糕就这么给中国啊。

再比如近期德国电荒,已经准备重启燃煤发电了,而德国的煤炭是褐煤,质量差污染高,在以往是不可能被批准的。但现在能源价格这么高,德国已经没办法了,只能放下环保的脸面,去捡回自己的利润。

甚至前几年冲的很凶的环保少女,已经开始被扣上“通俄”的帽子。欧洲想的是:以前需要你喊环保,收割一下智商税,为此把你带去联合国也行。但如今喊环保不但不能赚钱,还要亏钱,那你就别再哔哔了。

当年很多人觉得这环保少女,把环保搞的跟邪教一般。欧洲在忽悠别人之前,先把自己给忽悠瘸了。如果不能在今年冬季之前,想到如何增加电力供应,那欧洲人今年的冬天可真不好过。

参照这两年的欧洲,和这两个月的四川省,我们要知道,新能源我们要辩证的看:一方面新能源的发展确实是大势所趋,不但是中国和发达国家确定了这个发展方向,连中东国家都对光伏技术赞不绝口。沙特等石油国,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他们不但没有拒绝光伏等新能源方向,反而把光伏当作本国未来的发展机遇。

因为中东地区日照充足,同样的光伏设备铺在中东,比铺在中国的发电效率要增加50%-100%。在可控核聚变技术突破之前,光伏技术或许能改变中东。因为有电就能淡化海水,有水就能搞农业,这给中东这些不缺钱的国家,带来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国内推进新能源也需要注意不能走火入魔,要发展但不宜过于激进。新能源当中,除了核电和未来的可控核聚变,其它新能源都属于不稳定供电。我们作为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如果新能源发电比例过大,这是存在风险的。

在能稳定发电的方式中,天然气储量我们不行。即使现在我们和俄罗斯关系好,可以增加天然气发电的比例,但也不宜过分依赖。核电我们因为多方面考虑,至今没有大规模铺开。所以在可控核聚变突破之前,我们一方面会发展新能源,但另外一方面,煤炭长期依然是中国能源安全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