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做学问得少,看结果的多,这并不是一件值得鼓励的事情。互联网的时代,发达了咨询,丰富了百科,可惜却懒惰了我们的真实的求知欲, 万事都养成了直接追求结果的依赖感,现在你看到一些懂得很多的人,其实知道了一些事物所谓最终结果的呈现,也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这样的人,如果初次接触,你会觉得他很有才学,到了后面就会发觉所谓才学其实是狡邪、投机取巧,不务正业,还口恶心毒之徒。这样的人,不仅没有一个好榜样,反而带坏了风气,正如南郭先生之流,滥竽充数也。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简短(尚书好问则裕)(1)

掩耳盗铃之徒自欺欺人也就罢了,只是此风如果长久,以后的人就没有求实和求是的精神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则变成了“吾将上网去搜索。”也不管它为什么这样,反而我给了你答案,至于答案对不对,关我屁事。

然而,我们的老祖宗从来不赞成这样的做法。孔老夫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并不是说三个人在一起,就有一个是你的老师,而是大家有什么不懂的,请教旁人,能告诉你原因,这可以称为老师。老师并不一定知道你需要什么或者迷惑什么,都是在交流和求知当中获取的。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简短(尚书好问则裕)(2)

所以古代《尚书·商书·仲‘虺’之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这是学问的至理名言,也是对我们人生成长良性发展的座右铭。

这八个字当中的“好”是喜欢的意思,“裕”是富裕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喜欢遇到不解的事情,就多问多请教,并且找到知道原因的人,他慢慢就会知识渊博,不会感到不安和迷惑,这就跟所谓“家里有粮,心里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一个道理。

一个人没有厚德载物的心态和准备,是无法让自己丰满起来的。什么都没有的人,就算拥有了财富也不能恒久。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简短(尚书好问则裕)(3)

而“自用则小”就是说,只凭自己的主观意图行事,不虚心向人求教,就不能成大事。

今天,我们的学习比之古代人容易太多,也就是说知识的获取方式更加多元化,甚至花不了多少精力和金钱。即便是很多东西都不懂不专业,偷偷上网一查,你能获得不少丰富的元素,这些都是财富,但是这些财富虽然你可以立即拿来当装饰,却并不是真的属于你,特别是那种临时抱佛脚的行为。

应付了一时却蹉跎了一世,因为到头来,你不懂得还是不懂,你并没有忽悠到他人,反而辜负了自己,学习的目的未必是要你成为每一个行业的专家,却不应该跳过理解和感悟的过程。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简短(尚书好问则裕)(4)

如同当年的八股文一样,大家做得再好,都是固定在一个圈里面,跳不出去,禁锢了思想,也绑缚了手足。只有当你真正花时间去了解了相关知识的来源,并且还能举一反三,这才是学以致用的基础。

成就大事的人,内心从来不会存在侥幸心理,更不会刻意的投机取巧,更不会因为自己懂得多就半壶水响叮当,才学和知识真的丰富的人往往不会高调宣扬自己,沉默不语,不轻易张嘴乱说,而那没有真材实料的人往往喜欢不懂装懂,卖弄才学,总是浮躁爱显摆。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简短(尚书好问则裕)(5)

这也是说明一个道理,今天的一些人因为得来知识答案太容易,所以他们内心很虚空,表现自己的知识近于无知,实在可悲。

虽然在《庄子.齐物论》有一句话叫“故知止其所不知,至矣。”,有人解释说学问的最高境界是“无知”,这样理解当然不正确。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什么意思简短(尚书好问则裕)(6)

其实他是告诫自己,越是学问充实了以后,越感觉自己更多不足和不懂,真的自己感觉到没有东西!空空洞洞的没有什么,这是有学问的真正境界。谦虚谨慎和对知识的敬畏,也就是说对道的敬畏。

今天,我们一些人轻蔑传统文化,对外谄媚,对内糊里糊涂的优越感,正是不懂得这些道理。

还是那句话,先做一个能“好问则裕”而不是“自用则小”的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