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兜里不缺钱,为啥商家还主动赊销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1)

赊销,自古有之,但农资赊销,却流行不过20年。

据一位基层农资店老板透露,在八九十年代期间,农资是紧俏物资,那个时代的农民虽然不富裕,但绝对没有赊账的概念。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但农资赊销却出现了。

原因是,随着农资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农资产品开始投放市场,也正是在那个时代,各乡镇基层农资店,也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资产品供大于求的时代就此来临。

当农民朋友对农资产品或者经营农资产品的农资店有了选择空间时,农资经销行业的竞争也就开始了。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2)

而最直接、最有效、最简单的竞争手段,便是赊销了。

无论兜里有钱没钱,甚至欠条都不用写,农资产品可以尽数拉走。

哪怕时至今日,很多基层农资店依然没有让赊账顾客写欠条的习惯,这看起来极不正常。

毕竟没有正规手续的欠账行为,当秋后算账(主要集中在临近春节,那是打工人返乡的季节)时,往往就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纠纷。

据佰秀农业了解得知,在皖北区域农资界,超过80%的农资店,都有年代较为久远的陈年旧账。

据某位农资店老板透露,但凡是超过3年的欠账无法收回,就有可能无法收回了,原因可能有两点: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3)

一是使用了你家的农资产品,但和邻居家比较后,发现你卖得贵了,至此心中隔阂产生,有意拖欠不还。

二是无意间产生了遗忘,当前的农业种植者,大部分以老年群体为主,在没有相关手续的前提下,老人一旦忘却,农资店老板也只能欲哭无泪。

由于缺乏相关手续,即便是去有关部门起诉,也是毫无证据,最后只能让烂账躺在账本上,总希望有天会有人前来还款,纵然这种希望非常渺茫。

有人把这种行为称之为“温水煮青蛙”,不过,既然赊销,为啥不写欠条呢?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4)

农资店老板回应说,不写欠条是农资店的传统,都是熟识的顾客,一旦改变传统,就有得罪人的可能,同行都不写欠条,就你要求写,万一农户生气不再光顾,岂不是要失去一大批客源?

既然赊销是一种痛,为啥不及时戒掉

有农资店老板感慨,赊销确实可以增加销售额,但卖货一时爽,到了收账的季节,却让人犯了难。

这是因为赊账农户多为老年人,孩子外出务工后,他们就成了庄稼的代管者,购买农资,他们仅是负责出面,偿还农资款,要孩子们返乡后才能偿还。

然而,很多返乡人都是临近春节才回到家中,而当地还有但凡家中贴上春联,便不能再上门讨账的习俗,所以,想在短短几天时间内把欠款讨清,简直比登天还难。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5)

在面对越积越多的欠款时,很多农资店老板想要改变现状,却发现就像抽烟一样,一旦上了瘾,再戒掉可就难了。

原因有两点:

(1)

没有拒绝的勇气

在面对赊销问题时,很多农资店老板一致认为,本身客户都存在或多或少欠账行为,一旦停止赊销,得罪了客户,他们不但旧账不还,新账也很有可能不会再欠了,因为只要他们愿意,依然有很多农资店愿意赊销给他们农资。

说到底,改革就意味着疼痛,也许会成功,但大概率也会失败,而失败就意味着关门,无论是从生意的角度,还是从面子的角度,农资店老板都不希望这种现象发生。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6)

所以,在面对农户时,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勇气,哪怕是将农资主动送货上门,哪怕农户兜里装着一沓钞票,他们也没有开口讨要的勇气,生怕自己的一句讨要,就造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

(2)

缺乏挑战的底气

如今的农资销售,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状态,用一句时髦的话讲,那就是严重内卷。

农资店老板不仅要面对同行的竞争,还要面对来自网络的竞争,甚至为农民服务的农机手或者基层粮食收购商,都能成为他们或间接或直接的威胁。

生意愈是难做,人就更加容易随波逐流,安于现状虽然活得很难,但不至于让生意立即死掉。

农村暴富致富陷阱(新时代农村怪相)(7)

不思进取,对于一个行业来说,绝对不是好现象。

站在农民朋友的角度来讲,大家之所以乐于赊欠农资,绝对不是因为兜里没钱,一是农资经销商愿意赊销,不欠白不欠;二是可以通过时间考验,来检验自己购买的是否是假农资。

佰秀农业认为,农民朋友需求的不只是高性价比农资,还有解决种植过程中疑难杂症的需求,一旦农资店能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在货真价实、诚信经营的基础上,至于赊销与否,其实大家真的不太在意。

越来越多的农资经销商已经成功转型现款销售,甚至是提前预售,这就很值得传统农资人深思,既不利人又不利己的农资赊销,是不是已经到了非改变不可的时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