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百姓有多惨?每年都要交赋税不说,最主要的还是徭役。百姓遇见征徭役的官差,就跟见到勾魂的牛头马面一般,因为服徭役九死一生;那么古代的徭役到底是做什么,为何那么多百姓因此而死呢?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1)

徭役自古就有了,大致分为三种:吏徭、徒徭、民徭。我们要说的就是平民服徭役;徭役简单说就是给国家干活,官府分配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老百姓去服徭役,基本就是打仗了。身体强壮的上阵杀敌,矮小瘦弱的就去押送后勤。

我们经常看到古代出兵几十万,其实就是包括了这些不要钱的民夫,他们因为没经过专门的训练,很容易在战场上丢命。况且还有专门打劫粮草的敌军,押送后勤的死亡率也很高。

秦朝徭役的名目就多了,比如修长城的。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修建这么一座堪称奇迹的建筑,可知背后有多么艰难。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2)

那么大块砖背在身上,后面还有监工的小皮鞭大木棍,你说有几个人能活下来?虽然修长城的大部分是犯人,可平民百姓也不少,其中有很多人因劳累而死。秦朝还有几项大工程,便是秦始皇陵、阿房宫、秦直道,这便是秦朝四大工程。

其中光秦始皇陵,最多时征发了80万民夫,整个工期历时39年。那些被累死、虐待死的民夫就不谈了,甚至有几万建筑工人,被监工的秦军杀死在陵墓中。可见徭役是个很危险的活!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3)

历朝历代不是做苦力,就是去打仗,这要换你你也不去啊!那么古代的徭役有什么制度,是一月一次还是一年一次,官府给不给钱呢?

秦朝对于徭役有严格的规定,不更(爵位)以下的男丁,都是要去服徭役的。去边塞修城墙的话,大夫以下的子弟都要去,年龄以15岁为界限。

官府没有得到朝廷的命令,是不能擅自征发徭役的,否则会受到严重的惩罚;服役期是多久呢,一般是一个月,一年4次。如果有紧急情况,可能会延长服役期,甚至一年征发几次。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4)

秦汉时期徭役的脏活重活,都是让刑徒和更卒去做,平民大多是运输物资。古代没有大型的运输工具,来往物资就靠人力运送,碰到这种事情,朝廷还会征用百姓家里的牛车。运送物资每天走多少路,一般也是有规定的。

陈胜吴广能够煽动民夫起义,就因为他们的确是误了日期。其实延误了时间并非是死罪,那群人是被这两个老六骗了,稀里糊涂就跟着造反。

秦朝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残暴,有些规定还是很人性化的。比如你生病需要治疗,或者亲人去世需要送葬,是可以请假回家的,只要等事情忙完后,补足服役时间即可;那徭役的工资怎么算呢?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5)

秦朝规定一天是八文钱,然后每天扣除两文钱的食宿费。秦朝一钱可以买两斤米,我们现在大米可劲吃,但对于秦古人来说,粮食就是宝贵的财富。八文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了,不过由于下层官吏的剥削,后来徭役都是没有钱的,等于是白干了!而且每天也吃不上饱饭。

就连富庶的宋朝,也经常出现徭役死亡的情况。后来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才好了点,所以百姓都不愿去。可徭役是硬性规定,老百姓要怎么逃避徭役呢?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6)

躲避徭役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塞钱给征调的官吏了。隋唐时期塞钱不是行贿,而是正规的手段。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度,庸就是每年服20天的徭役,如果有大事就加15天。你不想去?可以!缴纳绢布替代就行了。

有些朝代规定不可以交钱抵徭役,那只能偷偷塞钱给征调的吏胥了。到时候他们给你报个重病或者残疾,你就可以躲过徭役。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7)

另外徭役有轻活重活,有些事情可能就是跑跑腿。比如让你去邻县送封信,或者跟官差押送东西去省城。这些事情没有性命之忧,官吏也有操作空间,钱到位了就行。要是不想去,但又没有钱,那就得有一技之长。

比如你算盘打得快,可以去当个会计;你能写得一笔好字,可以给主薄、押司打打下手什么的,这些比修城墙送后勤轻快多了。如果你特长也没有,那就只能逃跑了。

古代的免除徭役是什么意思(古代徭役是做啥)(8)

比如杜甫里的老翁,碰到官府征发民夫,他赶忙翻墙逃跑了。只是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官府要是秋后算账,保不齐要吃大苦头。那位老翁的老伴,不就被抓去前线做饭去了嘛!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另外在一些朝代,百姓可以投靠士族豪门,以此来逃避赋税和徭役,这种情况在东晋很常见。除此之外,好像就没别的办法了,如果你穿越到古代,会以什么方式逃避徭役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