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之际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面对肆虐的疫情说出了那句“所谓的欧洲团结其实是不存在的,现在唯一能帮助我们的是中国”。这段视频让这个巴尔干半岛国家引起了国人的一阵唏嘘。很多中国人对塞尔维亚这个国家是有一种特殊情结的:冷战时期塞尔维亚和黑山、北马其顿、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同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加盟共和国。
1991年对南斯拉夫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这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加盟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10月15日波黑宣布为主权国家。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到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6个加盟国中只剩下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作为南斯拉夫的延续继续存在。然而这并没使局势平息下来。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内部各族系之间矛盾不断激化,同时外部又受到欧美国家的强压,这种矛盾发展到最后的结果就是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当时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狂轰滥炸: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游客和30%的广播电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计达2000亿美元。
当年的南斯拉夫曾是一个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的社会主义大国。拥有近百万现役部队和200万预备役部队的南斯拉夫当年号称“巴尔干之虎”,被视为是仅次于苏联和中国的社会主义第三大国。早在60年代南斯拉夫已实现36%的汽车保有量,这意味着如果照一个家庭3口人计算下来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汽车。与此同时南斯拉夫的电视普及率达到了50%。
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提出了在当时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之下广大中小国家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1961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南斯拉夫由此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这样一个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很强,同时在国际外交上也表现得游刃有余的大国为何会最终沦落到四分五裂的地步呢?这其实得从南斯拉夫的历史说起:所谓“南斯拉夫人”就是指生活在南部的斯拉夫人。所谓斯拉夫人是对民族语言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的统称,具体分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大支系。东斯拉夫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民族;西斯拉夫则包括波兰、捷克等民族。
接下来我们重点说说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对所有南部斯拉夫族系的统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民族均涵盖在南斯拉夫这一概念范围之内。这其中作为主体民族的塞尔维亚族无论在人口数量上或是政治经济实力上都只有相对优势,但却并不具备比其他民族加起来更大的绝对优势,所以南斯拉夫从一开始就无法形成像苏联这样的以俄罗斯族为主体的联邦。
当然南斯拉夫各族系之间尽管在语言、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这种差异性其实也并不是很大,真正最大问题还是在于国内各族系缺乏统一的国家心理认同。铁托执政时期为平衡各加盟国的诉求就有意识地给予加盟共和国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极力打压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铁托的本意当然是想尽可能维护南斯拉夫的民族团结,然而这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国家的向心力。
铁托为了淡化各族系之间的分歧就用统一的红色意识形态认同取代原来的各民族心理认同。在南斯拉夫共产党执政时期这样的策略是行得通的,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红色意识形态在东欧国家迅速退潮。对其他东欧国家而言:这是一次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的转型,然而在南斯拉夫这意味着维系国内各民族统一的纽带被切断了。
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基本接近于西欧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黑山、马其顿等地的经济水平几乎在整个欧洲处于奠定的水平。长期以来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这两个加盟共和国对需要支持一帮穷亲戚就心存不满。苏东剧变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更加试图向西方靠拢,从而使自己得以分享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的红利。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就存在民族矛盾与现实的经济利益纠葛在一起使南斯拉夫内部各族系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与此同时西方国家又不失时机地干涉南斯拉夫内部各族系的冲突,从而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最终一系列冲突发展的结果就是南斯拉夫的解体,不过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有个加盟共和国表现得比较特殊:当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时黑山选择与塞尔维亚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黑山此举使“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得以又延续了11年,然而到了2003年黑山突然提出把国名由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简称塞黑),从此“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彻底成为历史。这表面上似乎只是一次更改国名的行动,然而实际上却暗含深意:尽管1992年所谓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就只剩塞尔维亚与黑山两个加盟共和国,但毕竟还沿用着昔日大国的国名。
2003年的改名标志着属于南斯拉夫的国家记忆已随着国名的更改一同成为历史,更改后的国名更强调了黑山与塞尔维亚之间作为平等主体的地位。事实上伴随改名的是:黑山拥有了更多的自治权利。除了共同的总统、统一的军队以及外交等国家权力之外两个共和国有不同的法律、海关、货币乃至边防部队。同时塞黑宪法还规定:3年后两个成员国有权通过全民公决决定是否另立门户,分别成为独立国家。
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从国家联盟中独立,塞尔维亚由此成为了一个面积不过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700万的内陆小国。当初南斯拉夫分崩离析之际他们选择和老大哥塞尔维亚站在一起共同经历了那段最艰难的岁月,然而最终却还是选择和老大哥分家单过。黑山的行为怎么如此特立独行呢?原来在南斯拉夫所有加盟共和国中黑山与老大哥塞尔维亚的关系最为密切的。
黑山和塞尔维亚尽管是两个民族,但彼此之间的语言、宗教、文化都高度接近,以致于外界很多时候往往容易把他们视为是同一个民族,同时黑山共和国的人口还有30%就是塞族。在这样一个生活着大量塞族人口且主体民族与塞族渊源深厚的国家当然会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塞尔维亚抱有好感,事实上2006年黑山的独立公投中主张独立的政治派别只取得了微弱的优势。
即使在黑山独立已成为既成事实的今天仍有相当一部分黑山人对塞尔维亚抱有好感,所以黑山与塞尔维亚之间并不像其他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那样存在多少民族宗教矛盾。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那样狂轰滥炸都没让黑山人对塞尔维亚说分手,那为什么七年后黑山人还是把分手说出口了呢?曾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和塞尔维亚站在一起的黑山最终选择分手只有一个原因就是嫌塞尔维亚穷。
在黑山人看来:当初南斯拉夫解体时自己和老大哥一起使“南斯拉夫”这个名字又延续了11年,科索沃战争自己和老大哥一起挨北约的炸。战争结束后黑山当然想尽快恢复经济民生,然而黑山几乎是全欧洲最穷的地方。眼瞅着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这些昔日的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在加入北约和欧盟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终于使黑山人起了嫌贫爱富之心。
在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的南联盟体制内南联盟总统由塞尔维亚人出任,对外代表着南联盟这个国家,在南联盟议会中塞尔维亚议员席位远远多于黑山的议员席位。所以在南联盟的国家大政方针上黑山人其实很难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现在黑山人也想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一样通过向北约、欧盟靠近获得新的发展机遇,然而黑山也知道这是塞尔维亚所无法接受的。
在这种形势下黑山人做出了他们的选择:脱离塞尔维亚成为独立国家。这使黑山得以放手施展自己的内政外交理念。2017年黑山加入了北约,与此同时关于黑山进入欧盟的谈判也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尽管目前黑山还不是欧洲的正式成员国,但每年都接受欧盟在资金、基建和物资上的大量援助。如今黑山的人均GDP比塞尔维亚多出1409美元。那么如今的黑山人是否为当初选择独立而庆幸呢?
事实上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黑山与塞尔维亚的分手是最为和平的。黑山独立公投中赞成独立和反对独立的票数各占55%和45%。由此可见在黑山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不愿和塞尔维亚分家。当初北约的炸弹都没能使黑山与塞尔维亚分手,然而最终黑山却在西方国家的金钱攻势下与塞尔维亚分手不禁令人唏嘘。塞尔维亚方面则选择了平静地接受既成事实:黑山独立的当月塞尔维亚就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