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下台并身亡近8年后,利比亚这个北非产油国再次以一场战争回归人们的视野。这一次,盘踞利比亚东部的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1)

这就是本文的两个主角,左边的是被迫下台的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82岁),右边的是准备在利比亚一统江湖的大军阀哈夫塔尔(76岁)。

先说说利比亚吧。

利比亚堪称2011年中东北非大动荡的“主战场”之一,卡扎菲政权在英法美等国发起的利比亚战争中迅速倒台,42年的强人统治一朝落幕,利比亚这个部落色彩浓厚的北非产油国迅速陷入混乱和军阀割据,整个国家进入“战国时代”。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2)

利比亚战争后该国东西割据前期的形势,绿色区域为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控制地区,粉红色区域为西部政权大体控制的区域。

从那以后,利比亚出现东西两大政治势力对峙的局面:一个是以首都的黎波里为中心、主要控制西部部分地区、获得联合国支持的民族团结政府;另一个是在东部城市图卜鲁格建立政权的国民代表大会,并与大军阀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结盟,控制着东部和中部地区、南部主要油田和部分西部城市。

两个政权互不承认对方的合法性,虽然民族团结政府身份“正统”,但论实力远不及东部的国民代表大会。在国家分裂、派系林立、军阀割据、战事不断的时期,谁掌握了枪杆子,谁就能左右大势。

哈夫塔尔就是这样的人。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3)

近年来利比亚东西两大政治势力的控制区不断变化,图中粉红色区域为哈夫塔尔领导的“国民军”和东部政权控制区域,浅绿色区域为西部政权控制范围,此外还包括零星分布的其他武装割据势力。

1943年生人的哈夫塔尔,比利比亚前领导人卡扎菲小一岁,曾是卡扎菲的战友,1969年卡扎菲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哈夫塔尔作为“革命元老”开始在卡扎菲领导的革命委员会里担任要职。

1970年代,哈夫塔尔曾赴苏联接受军事训练,还曾参加过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1986年,哈夫塔尔官至利比亚军队总参谋长,成为卡扎菲的心腹大臣。

次年,利比亚因与南部邻国乍得争夺矿产资源丰富的奥祖地区而爆发战争,哈夫塔尔率军出兵,结果不仅打了败仗,还被乍得俘虏。可卡扎菲非但没有营救这位老战友,反倒否认入侵乍得,变相抛弃了哈夫塔尔。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4)

如今有哈夫塔尔麾下“国民军”支持的东部政权控制区域逐渐扩大,而相对较弱的西部政权控制区被挤压到西北部首都的黎波里周边地区。

一怒之下,哈夫塔尔与卡扎菲彻底翻脸,被释放后在乍得境内重整旧部进行训练,准备打回利比亚,而这支武装就是后来哈夫塔尔发家的根基——利比亚“国民军”。

然而,还没等他复仇,乍得新政府就驱逐了他。在美国中情局的安排下,哈夫塔尔无奈地以难民身份流亡美国,自此销声匿迹了20年,直到2011年利比亚局势动荡。

42年的卡扎菲政权岌岌可危的同时,哈夫塔尔回到利比亚东部重镇班加西,大旗一挥加入到反卡扎菲的战争中。2011年10月,哈夫塔尔宣布卡扎菲被击毙,实现了“完美复仇”。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5)

利比亚“国民军”士兵和武装皮卡车。

此后,利比亚就进入了东西两大政治势力分庭抗礼、冲突不断的8年,期间哈夫塔尔曾在2014年一度攻下的黎波里。

这一次,从4日下令进攻首都至今,利比亚“国民军”已推进至距的黎波里不足100公里处,夺取的黎波里以南约80公里的盖尔扬和包括原的黎波里国际机场的首都市郊两个地区。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6)

对利比亚局势的最新动向,联合国安理会开会紧急磋商,七国集团和欧盟发表声明反对任何军事行动。但从近些年来哈夫塔尔的外交活动来看,他与俄罗斯的关系极为密切。2016年他曾两次访问俄罗斯。去年11月,哈夫塔尔又到访莫斯科,与俄国防部长绍伊古等俄军方将领会面。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7)

上图为2016年11月哈夫塔尔访俄时走出俄罗斯外交部,下图为去年11月哈夫塔尔率领军事代表团访俄会见俄军将领。

因与代表世俗势力的利比亚东部政权结盟,哈夫塔尔还受到埃及、阿联酋等国支持。虽然七国集团声明反对军事行动,但哈夫塔尔近年来却是意大利、法国等西方大国的座上宾。除了试图借助哈夫塔尔势力影响未来利比亚局势,哈夫塔尔控制下的利比亚南部产油区,也是西方能源企业眼中的大蛋糕。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8)

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城市和人口集中在北部沿海地区,南部广大地区为沙漠和戈壁,但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再来看阿尔及利亚。

与利比亚在2011年陷入乱局不同,阿尔及利亚安然度过了那场中东北非大动荡,本国局势短期内恢复平静,成功避免了大规模冲突。

这要归功于政坛老手布特弗利卡。这位上月初刚过完82岁生日的政治强人,可以说是非洲民族解放运动最后一位代表性人物。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9)

1973年10月在法国访问时的布特弗利卡。(新华社)

布特弗利卡从1950年代中后期便投入民族解放事业,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布特弗利卡当选议员并出任政府部长,次年转任外长,并一直担任该职至1979年。

1978年底,军人总统布迈丁去世后,布特弗利卡作为布迈丁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也选择隐退,并于1981年离开阿尔及利亚。1987年回国后,布特弗利卡重新回到政治核心地带,在经历1990年代的内战之后,布特弗利卡在1999年4月高票当选总统。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10)

4月2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阿尔及利亚总统布特弗利卡(中)递交辞呈。(新华社)

此后,他先后在2004年、2009年、2014年三次成功连任。在他任内,阿尔及利亚凭借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成为全球重要能源生产和出口大国,在国际油价高企的时代,阿尔及利亚凭借这一优势积累了不少财富。但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国际油价下跌,也重创了阿尔及利亚,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累积。

特别是2013年的一次中风,导致年事已高的布特弗利卡行动受限,不得不长期依靠轮椅,从那以后他便很少露面,其健康状况一直备受关注。甚至,外界一度怀疑他早就失去了行使权力的能力,成了“傀儡”。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11)

4月2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人们在布特弗利卡宣布辞职后上街庆祝。(新华/美联)

阿尔及利亚原定于今年4月18日举行大选,但2月10日布特弗利卡再次宣布参选,十多天后该国多地爆发抗议示威,要求布特弗利卡下台。3月1日,包括首都阿尔及尔在内的全国多地爆发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布特弗利卡抗议活动。

克格勃特工发迹(地球局老总统下台)(12)

阿尔及利亚国防部副部长兼总参谋长萨拉赫将军3月26日公开要求布特弗利卡卸任。

迫于压力,布特弗利卡随后宣布不再参选,但将大选推迟举行,但民众对此并不买账,认为这是布特弗利卡的“缓兵之计”,抗议活动继续要求他下台。形势已经很明了,阿尔及利亚的执政党民族解放阵线和军方领导人先后表态,不再支持布特弗利卡,要求其按照宪法程序卸任。

执政20载,一朝成“弃子”,大势已去的布特弗利卡本月2日向宪法委员会表示辞职,将在4月28日任期结束前卸任。这个结局令人唏嘘。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恩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