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我国古代向来注重文人的培养,一个人要有出息就得读书,寒窗苦读十年,读个满腹经纶才有可能有所成就,这离不开当时我们“重农抑商”社会政策,而也正是这种对文人的崇拜和向往,让我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义士和殉道者。

当然,那些历史人物都可以称为豪杰英雄,很多我们已经耳熟能详,那么那些平凡老百姓呢?他们有这种执着吗?今天我们就聊一聊这则有趣的故事。

奇葩对联上联大全(上联青天白日)(1)

一、女子出对联招亲,才子妙对下联

众所周知,在我国古代,个人的婚姻是父母包办的,但也有例外,比如明朝时就有一个大户人家,家里的千金是个才女,饱读诗书又家境殷实,肚里的才学和口袋里的钱包一样,都是鼓鼓的,这样的稀有女生难免会曲高和寡,在婚姻这方面就更是了,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还没有一个中意的人。

古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思想刻在骨子里,那么大年纪的女儿婚事还没个眉目可急坏了府上的老爷太太,才女的父母多次和这位个性张扬的才女协商,好多次双方都争执不下、互不让步,到最后,心急如焚的父母和宁缺毋滥的才女各退一步:结婚可以,但得由我的方式挑选我自己中意的人。无奈之下的父母只好同意了她的要求,毕竟好歹是愿意结婚了。

大户人家千金招亲的消息很快遍布全城,到了才女招亲那一天,许许多多想要抱得美人归的青年才俊慕名而来,等到开始的时候,这位千金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她给出一副对联的上联,能对出下联的就能和她成亲;女子的上联是:青天白日,进退两难。这一联一语双关,才女这么出对也有几分不满和无可奈何的意味。

想要对好这个上联,下联不仅要和它对仗工整,更重要的是要意境和情感把握上也要适中、对应,表达出与“进退两难”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意思,对出对子不难,想表达的感情和才女的心意着实不容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女对诸多答案都不满意。

已经失望的她正准备结束这个走过场的场面活时,一声“三更半夜,哭笑不得”从人群中传来,缘分如此奇妙,这一联恰就入了这位心高气傲的姑娘的眼,在周围一片叫好声下,对出下联的书生成功抱得美人归,与千金成了亲。

奇葩对联上联大全(上联青天白日)(2)

那么如今的我们再看这对姻缘觉得有趣的同时也有个小疑问: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对联真的可以检测一个人的文学水平吗?有这么长历史的对联文化在历史上有哪些其他趣事呢?

接下来我们从对联的起源,特点,和其他一些有意思的事讲起,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二、聊聊对联历史起源

从上面那位千金小姐招亲我们就能看出,在那个时候对联就已经深入寻常老百姓的生活里了,不但能用来放在门上,还能用来招亲呢。而现在我们谈到对联,十分熟悉之余我们还会想到和它很相近的另一个东西——诗词,它俩从单个看长得挺像,两个的句子念起来也都朗朗上口,似乎存在着某些联系。

实际上历史也是这样,历史上对联的起源就是古代的诗词,而且对联在边向诗词歌赋学习边自己成型的时候,吸收了很多题材的诗,骈文和律诗不必多说,他俩和对联太像了,念起来一样顺口,看起来也一样美观。

但也有不同之处,比如骈文律诗讲究对仗押韵,而对联就不是了,上联对下联,对的工工整整就可以,比如上文那对才子佳人的“青天白日,进退两难;三更半夜,哭笑不得”,对的就十分工整。

奇葩对联上联大全(上联青天白日)(3)

除了骈文律诗之外,对联还吸收了散文、曲、词的一些特点,称得上是大杂烩,不过也正因为这个特点,对联才能在民间流传到今天,接地气嘛,可以满足不同人不同的审美自然受大众欢迎。

三、对联看似容易实则较难

这么一看,对联对的好好像没那么高文学水平要求,这么一个下里巴人的东西能说明什么呢?大家这么想也有道理,但是,对联要是真的很简单的话,那位明朝的千金才女会随随便便把自己的终身大事寄望在一副对联上吗?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一点在古代更是事实。而实际上,对联是有两种不同的欣赏方式的,第一种很普通,几个人坐在桌子前苦思冥想,作对子,搞了几天,大批大批地写出来之后拿到集市上去卖,这就是我们现在过年时用的春联,当然还包括我们去祝贺时的喜联;有人离世用的丧联。

另一种呢,就是现场即兴发挥作用,这种就没那么简单了,在古代有人想考考对方水有多深,就会常常采用这种方法,就像上文的才女招夫婿一样——有时候一幅对联就能看出你合不合我意。而这样的历史趣事也有很多。

四、延伸对联小故事

比如著名的郑板桥就有这么一回,话说郑板桥当县官的时候,有一个私塾先生来告状,说他给一个乡绅当家教,说好了一年的薪资是八吊钱,但到结账的时候这个乡绅出尔反尔不愿意给了,私塾先生就来哭诉了,郑板桥也不是个糊涂人,乡绅拖欠工资不给有可能,但这个教书的先生胸无墨点,教不好人家孩子引得家长不满意不付钱也有可能,于是,郑板桥就想了让他对对子这一招。

奇葩对联上联大全(上联青天白日)(4)

于是郑板桥就和他说,我先来考考你,然后出了一对:四面灯 单层纸 辉辉煌煌照遍东南西北,私塾先生沉吟片刻,就给出了下联:一年学 八吊钱 辛辛苦苦历经春夏秋冬。郑板桥一听,情真意切、对仗工整,拍手称好之后,立马让乡绅认错,双倍薪酬还了这位教书先生。

听了这个故事后,我们接着说对联在即兴发挥时古人都怎么玩,另一种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就是飞花令,一帮文人雅士在酒桌上,推杯换盏间,一方给出上联,对手给出下联,给不出来的自觉罚酒,而且飞花令在格式上有着更高要求,一般人还真玩不了,最著名的当然有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会稽山兰亭上的兰亭宴了,一众文人狂士在溪边“引以为流觞曲水”,然后吃吃喝喝,吟诗作对,风雅无限,也正是在那种情况下,如今闻名天下古今书法家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诞生了。

由此可见,对联上可用在人社交,下可用于寻常百姓,又有音律、形体之美的它着实令人喜爱,那接下来让我们再多聊一点吧。

五、对联趣事

刚才的千金才女和风流才子因为对对子对了个情投意合,你情我愿,一副对联成就的姻缘让人羡慕称赞,历史如此之久的对联当然不会只有这一则轶事了,平常人家可以因为对联喜结良缘,那么名人志士和对联有过什么样的故事呢?接下来我们来看这么一则故事。

主角还是我们上文提过的王羲之,我们都知道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字非常值钱,当时王羲之那个时代的人也知道,于是,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有个别小贼去偷王羲之家的对联——那可是王羲之的真迹!

奇葩对联上联大全(上联青天白日)(5)

有一年过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的事,刚开始,王羲之写了副表达新年新气象的喜联:“春风春雨春色 新春新年新景”,这天刚贴到门上,第二天就不见了,王羲之也不恼怒,又有写了一对相似的贴上,可是有些贼不知好歹——他们又趁夜揭走了对联,这下王羲之有点郁闷生气了,但是门上没有对联又不行,眼看就要过节了。

机智的他心生一计,挥手写了一幅新对联:“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并吩咐家里人挂上去,家里人一开始不乐意,说这么晦气的门联怎么能用呢?王羲之不语,只管吩咐家里人挂上去,家人无奈,就那样挂了上去。

第二天,这个晦气的对联果然没人再偷了,王羲之一看喜笑颜开,转而挥笔在原来的对联上加上几个字,原来的对联就改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令人拍手称妙,王羲之一家也舒舒服服的过了一个新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