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上海二十多年了,前天跟老婆和丈人丈母娘我们一家四口去看了这部剧,大家看完都很喜欢,每个人都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眼中熟悉的上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爱情神话烂剧?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爱情神话烂剧(爱情神话半个上海人来聊聊这部剧)

爱情神话烂剧

来上海二十多年了,前天跟老婆和丈人丈母娘我们一家四口去看了这部剧,大家看完都很喜欢,每个人都从里面看到了自己眼中熟悉的上海。

其实电影呈现的可能只是一个切面,深度的带有价值观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自己在生活里建立起来的,因此当我们每个在上海土生土长也好或者如我这样来上海长期生活的人也好,或者一些并不算太了解上海的人也好,大家从电影的这个切面里自己能展开的纵深价值其实都多少带了自己的取向,所以我这个回答也带有我自己的价值取向。

电影里的老白老乌身上有上海中年男人的很多缩影,你看老白,有一栋价值数千万价值的老破小和两个亭子间,擅长画画和高级厨艺,准备的点心也都是很高级的,说明他家世优越、也有技艺傍身,但他在三个女人面前就是典型而有那么自然的变成了女强男弱,很多人觉得是不是徐峥这个人本身的气质?其实这是上海男人的一个典型气质之一,徐峥也是有这个气质也适合这个角色。但女强男弱是一回事,不管是在他面前强势的老妈还是前妻,谈起房子来,还是拿得住的,因为这个房子,基本是这个剧里两个男人行为特征的基本出发点。

老白教画画在自家院子里,别小看这个场景,这个其实背后有深意,老白画的好与不好其实一直剧里都没有硬证明,但我了解的是,上海这里,在这样地段的有天台有院子的老房子开的小画室是最有档次的,我老婆这些年一直在一家上海的画室画画后来画的好就在里面也做助教,开在安福路上(去年已经搬了),她说,这上海人就是觉得你开在再高大上的写字楼里,都不如开在这样的地方高档,坏处就是,这些年天天都有网红来摆拍,还有天王嫂。

再看看拍的那些马路,喝咖啡的地方,不熟悉的人不了解,有些人可能看出了家乡的朴素味,但了解上海的人,却知道这是一种巨大的反差,这朴素的小街小店都是成吨成吨的人民币。

因此老白老乌的生活是什么?他两的性格为什么又略有不同呢?我觉得呢主要老白人家是有真正的房产的,而且有三处,并且都开发了商业价值,自己住的这个庭院教画画,那收入绝对已经超越很多白领,再有两个亭子间,以老白的情况,这亭子间也是在“上只角”无疑,单间租金毛估5000起步,而且你看老白很擅长在狭小空间里做布局,因此很可能8000起步一间,所以老白这闲散的生活,可能月入是三五万,而且他没有房租房贷。

老乌的情况跟老白不一样,房子不是他的,别人免费让他住到死,有人可能觉得这跟索菲亚的故事不谋而合,我倒宁可相信这是老乌原来的家族移民去了意大利,留了上海房产,无偿给老乌住。勾勒勾勒,老乌是一个有钱家族的边缘人,很年轻时就学艺术留学欧洲,但还是个边缘人,因此老乌的性格就是要一直发挥自己的社交属性,所谓上海的老克勒,扎台型也是日常需要。他的性格跟老白区别的地方就在于,老白不需要证明自己什么,房子三套都是我的,我还要证明什么,但老乌需要证明自己。

老乌在画廊训斥那个年轻人的一幕特别有解读的必要,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直接的,老白的画很好那个年轻人不懂画乱点评,老乌无情的揭穿了他。但这样解读的人可能对这个剧没有展开想象,首先老白的画水平高低是要打个问号的,但他一直没有特别大的执念要去证明自己却是真的,而老乌是虚张声势是百分百的。如果是老白出口训斥,那这事可能可以那样解读,但老乌来训斥,这事就变了,这其实是上海人一种比较惯常的挑事方式而已,而且这个挑事其实不大,但如果你不理解他的心态的话,你会觉得排外、觉得小人、觉得不友好,但其实他完全能接受你抓住他去过卢浮宫一类的字眼揶揄回去“好好好,侬去过卢浮宫侬最了不起”,他是一种语言挑衅你来我往的一个游戏的开端,你若没习惯,没有融入进去,他还会继续得意的炫耀他赢了,但其实都是有娱乐成分在里面的,老乌的人设就是把话说满等你讽刺他,你从老白对他的态度就能看出来。我来上海好多年也都不是特别习惯这样的交互方式,我后来想了想,主要两个原因,一个还是我自己能听但不会说上海话,无法自然的回过去,那这种交互达不成,但本地人有惯性没办法,这在谁的老家里几乎都差不多,另外一个可能还是我们想的还是尽快谈事,说点有用的,所以对于这些社交冗余的环节天然想跳过,而老白老乌的生活里,大头都是这种冗余社交,真正有事的其实不多。

马伊琍这个角色,典型的弄堂公主,这个跟我老婆很像,我体会不少,不过女性部分细节不讲那么多了。

那一幕到了马伊琍家里后,有跟她妈妈的生活场景后,其实马伊琍这个角色的“遮羞布”就没了,大家平静的接受了这个设定,因为老白也是里弄长大的,大家心照不宣。既然这层心里隔阂放下了,后面那幕夜间在老白房间不期而遇的场景就很典型了,按照一般中国剧情,这里女人是回避,要留下也是男人挽留留下才能展开这场戏的,或者是每个女人都看到这个男人有某个地方是让自己不得不留下来“捍卫”他,但这部戏上海就上海在这里,女人们的留下完全是冲着另一个女人,男人在这不重要了,那你说真的不重要吗?其实也不是,而是上海女人下意识觉得,这个场景复杂了,老白你个怂样被弄成这样,现在只能靠老娘来给你收拾局面,处理这种事,上海女人有种当仁不让,退了我还怎么混的默认选项。这场戏虽有夸张,但很上海。

然后整个老白和马伊琍之间的感情进度,是被女方掌控并推进的。女人们趾高气昂的搞定了外滩18号画廊,在画廊里的剪影,那就是这个城市顶级的存在的姿态,你完全忘记了在家里里弄里妈妈的念叨。

这里有个折射,从最早这篇里就有伏笔,他们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住在极为昂贵的房子里,但这房子本身都是小的,空间有限的,能力和资源确保生活没有问题,那么他们的生活都是在空间有限范围内寻找更精致的代表,咖啡time、画画、鞋子、厨艺、西点,他们不会玩大越野车,不会打架子鼓(而是拍着金杯鼓),需要广大空间的爱好都跟他们的现实有冲突,而追求精致在这种基本面下是一种必然。

电影里似乎还要谋求更多的影射,比如年轻男人审美向女性的趋同等,我觉得都不算重点了,而片中的女性角色,尤其马伊琍和格劳瑞所代表的,是本土和现代融合的一种视角,要比两个男人自然是开阔一些,这跟上海女性本身的性格特征也是符合的,前妻的人设就相对老派一些。新派的上海女人其实是连接上海这个城市和外部的核心,虽然有人可能说她们是向上兼容,这个我不评价。我只想说,任何一个城市都有本土文化生活与外来(世界)文化两部分,只不过大部分城市的外来文化没有强势到肢解本土文化的地步,但上海有强大的外来文化,从开埠的时候就一直有强大的外来文化,有来自世界的也有来自国内的,面对强大的外来文化,上海女人一般会比较早的融入其中,接纳好的,其实话语权往往也来自于男主内女主外的这种习惯。

老乌第一次给画展命名“白辛苦不辛苦”时,是个笑话,后来老乌死了,画展被命名为“白辛苦不辛苦”时,我们觉得有种意义在里面,其实对于看展的人来说,这时候这个名字也就分化了,一部分人还是觉得莫名其妙,另一部分人如果探究了名字来源,也会觉得有意义起来。这里其实用了艺术工作者常用的手法,就是用对一个人有意义这件事,来承载一个艺术作品的意义,而老乌这个回忆的意义份量是如何加载到这个名字里面去的?电影本身的影响力,如果没有电影这般对老乌的刻画,你在追寻这个名字的意义时,可能感慨下“哦,是纪念一位故去的友人”,这个感慨让这个命名有了意义但意义也没多大,但看过电影,老乌此人活灵活现后,这个命名意义就大了很多,这里有循环嵌套的意思,但我作为一个自媒体人,一个靠嘴和键盘输出的人,这份感慨是真心地比较深。

老白剧中说“往上数三代,都是外地人”,这话不假,市区内基本都是江浙移民,宁波居多,我老婆三代以上是宁波鄞县人,我有段时间还因为生意原因每年都往鄞州区跑。这句话是一个典型的为了能不分你我接纳更多人被创造出来的话语,他跟来了都是深圳人其实并不算相同,因为毕竟这三代以上外地人的这些市区上海人,他们已经形成了自己单独的语言、文化、生活方式(甚至把真正的本土上海人都排斥掉了),所以这话从老白嘴里说出来,到底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更多点,还是讽刺更多点,不得而知。

先解读到这里吧,欢迎讨论,有热度有感想再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