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米芾临本的疑惑

都知道米芾是临摹高手,对二王书法研究颇深,甚至能到达以假乱真的地步,然而我们翻开米芾临摹的刻本,却是另外一回事。

下图是米芾临王羲之的《平安帖》: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1)

下图是王羲之《平安帖》原刻本: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2)

我们会发现,米芾临的并不像,至少字形结构是非常不像的,笔法也没有完全按照原刻本的来写,因此,我们不禁会问,米芾真的有“以假乱真”的临摹本事?

仔细思考,这个问题问的不简单,搞清楚前我们必须了解时代背景临摹的本质

时代背景

我们先来谈时代背景问题,米芾所处的时代是北宋,它是一个经历了五代十国战乱后建立起来的王朝,由于唐末五代的战乱,古法尽失,师承关系断代,古帖在战火中不知去向,有的毁坏,有的流入到少数权贵手中,广大的读书人不仅失去了与书法前辈学习的机会,也失去了魏晋以来的经典名帖,而流传最广的是当时王著翻刻的《淳化阁帖》,很多人没有见过魏晋真迹,更没有机会观赏真迹。

因此人们只能凭借记忆或者当时名望之人的真迹来猜了,再加上米芾大体上的笔法和章法都是按照王羲之的真迹一致,再在临本上做一做旧,所以会让人们误以为米芾的临本就是王羲之的真迹。

我们刚才对比王羲之与米芾的平安帖是两者同时对照比较,而古人哪有这么好的条件!他们更多的是凭记忆评价,或者随声附和

临摹的本质

对于临摹,有几个方面我们必须谈一谈,至少我们可以通过米芾的临本去思考,什么样的临摹才是有效的,如何才能到达“以假乱真”的效果。

1、临摹不可能像

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临摹是不可能完全到达原帖的效果,我相信只要练习过书法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

对于兰亭序的临摹,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頫都是不同的,如下图所示: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3)

王铎临的圣教序也与原帖有很大差别: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4)

这样的例子很多······

如果你仔细观察,也会发现当代很多书法家临的都不像。

既然临不像,那我们临什么?怎样正确的临帖?

2、临摹的像并不在于“形似”,其目的在“神似”

既然临摹不像,我们就要有舍取,先来看看米芾对褚摹兰亭序真伪的鉴定评价:

(苏舜元藏《兰亭》)毫发备尽,“少张”字世传众本皆不及,“长”字其中二笔相近。末后捺笔钩回,笔锋直至起笔处。“。怀”字内折笔、抹笔皆转侧,褊而见锋。“暂”字内“斤”字、“足”字转笔,贼毫随之,于斫笔處贼毫直出其中。世之摹本未有也,此定是冯承素、汤普彻、韩道政、赵模、诸葛贞之流拓赐王公者。

其中主要提到几个关键的点,如“钩回”、“转侧”、“褊而见锋”、“转笔”、“贼毫”等。显然米芾重点关注的就是笔锋的走向和出锋情况,因为这些东西才是“神”。足见用锋的重要性。

所有我们临帖的重点是笔锋的运用

“神似”三个方面的要求如下:

(1)姿态近似

姿态近似就是你能临出原帖的收放关系、粗细关系、疏密关系等。如下图所示: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5)

对于“弦”字的临摹,褚遂良、虞世南、赵孟頫等人都临的不像,但有一点他们都临到了,那就是“弦”的收放关系和疏密关系,还有中间的布白基本一致。这就是姿态近似。

(2)节奏相近

书写节奏相近是指章法和字的书写节奏相近。如下图所示: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6)

书写的节奏基本相似,都用“者”字的草写,“人”字也差不多。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7)

“葵”字都是扁平的,而且都是挤压在“在”、“丑”字之间,“幕”字都是瘦长的,而整体这几个字章法大体一致。

注意:这里提到的姿态近似和节奏相近都要求不高,没有必要每一笔都与原帖一模一样,主要还是笔画与笔画、字与字、布白大小之间的关系,临出关系即可。

(3)笔法传神

笔法才是临摹的重点,而笔法的重点就在对笔锋的运用上,笔锋到位,神采自出。对于不同功力的学习者有不同的要求。

①对初学者而言,笔法练习一定要精准临摹,越像越好,如下图所示: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8)

我们仍以“弦”为例,是露锋起笔还是藏锋起笔?是翻转折笔还是圆转转笔?是末笔收住还是末笔出锋?等等这些细节的东西才是需要我们精准临摹的要点。一点都不能马虎,笔法临错了就等于白临,结构临的再好也不如笔法临的到位

②对于有很强功力的人而言,对于笔法的临习就会有舍取,他不会完全按照原帖,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会与原帖一样,如下图所示: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9)

我们可以看到,赵孟頫临的“弦”字与原帖很不一样,赵孟頫正以自己的理解和习惯笔法去临摹,这就属于展现个性的临摹,王铎临的《圣教序》也是个性临摹。这种舍取只有在自己功力足够强的情况下去意临,是一种舍弃原帖部分细节而保证流畅自然的高级临帖境界。若论学习和精准临摹,建议还是忠实原帖的笔法。

临摹的三个阶段是什么(临摹的本质不是)(10)

③而对于米芾这样的高手,已经摸清了王羲之的笔法规律,就算某些地方有所改动,笔法与原帖不一样,但还是用的王羲之惯用的笔法,因此米芾临的《平安帖》整体仍然接近原帖,故可传神。

4、临摹的误区:“像”与“准”的差别

对于初学者,相信很多人会说:“必须完全忠实原帖,要临的一模一样才行,你这说的相似与相近对有基础的人来讲是可以的,但对于没有基础的人就不可以,必须无限接近原帖。”

然而既是初学者,本身功力不够,你想临好、临像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实地来讲,你根本就不用临像,而是要临准确,准确和像是不一样的,准确是指某个方面要准确,像是指全部整体都要像原帖,两种完全不同的临帖思想,很多书法外行人都会选择“像”,而有思想的人都会选择“准”!至于如何准,细心看了上文朋友应该明白。

结语

经过对临摹本质的探讨,我们就不难理解米芾为何能如此传神的临摹王羲之书法,不是因为米芾临的像不像,而是米芾临得传神,把王字的笔法临摹准确了,结构和章法只需要一个大概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