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忠恕之道”,大家可能就会联想到古人的“忠君爱国”,认为是封建的愚民思想,其实这是对儒家思想很大的误解。那么究竟什么才是“忠恕之道”?在我们当今的社会,还需要提倡“忠恕”的精神吗?今天末学就和大家简单聊一下这个问题。

“忠恕”是儒家的重要思想之一,孔子学说的核心就是“仁道”,“忠恕”是仁道的基本要求,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这个词出自《论语.里仁》: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忠恕之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忠恕之道)(1)

孔子说: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子就对孔子学说作了一个总结:孔子讲的学说,不过是忠和恕罢了。

何谓忠恕?“忠”是中人之心,对他人尽心竭力,对自己严格要求;“恕”是如人之心,推己及人,对他人宽宏大量。

在《论语》中,孔子自己也详细解释过这两个字。

什么是“忠”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自己想要有所作为,也要帮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要事事通达,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通达。这是从主观积极的方面,说明做人要善于主动为他人着想,帮助别人。

什么是“恕”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就是将心比心,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施加给别人,要能够常常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这是从客观被动方面,要求做人始终能够体谅和理解别人,做任何事的时候,都要先替别人着想。

忠恕之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忠恕之道)(2)

这样大家就应该明白了“忠恕之道”的基本意思了,这是对我们做人做事的一个基本要求。至于“忠君爱国”的思想,肯定也包括在其中,对君王,对国家,当然也需要用忠恕之道来对待。但忠君爱国思想却不是忠恕之道的全部,这点大家要注意!因为大家很容易有所偏见,一提到忠恕之道,就想到封建的愚民思想,这对孔老夫子是非常不公平的。

忠恕之道,是针对所有人,而不是君王一个人的。比如在家和父母妻儿之间,在单位和领导同事之间,亲人朋友之间等等,都要用这个原则。下面举几个例子:

夫妻之间,如果有一方不忠,一方不恕,这个家庭就很难美满和谐。现在家庭中出轨的很多,这就是不忠;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吵一架,谁也不肯原谅对方,这就是不恕。这样的家庭,能幸福吗?

忠恕之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忠恕之道)(3)

在单位,现在跳槽的人越来越多,有奶就是娘,谁待遇好就跟谁干,说走就走,没有任何情义可言,这就是不忠;领导对下属呢,不理解员工的生活处境,不体察员工的疾苦,动不动就罚款,训斥,这就是不恕。试想一个没有忠恕的公司企业,它能发展好吗?

再说师生之间,现在很少看见古人那种“情同父子”的师生关系了,古人就算做多大的官,老师多么落魄,见到自己的老师还是要行跪拜之礼。现在呢,还在上学的时候,你是老师,不上学了,就把老师忘了,尤其自己发达了以后,那以前的老师就更想不起来了,这是不忠;现在的老师呢!很少把学生看成自己孩子来培养的,只是当成一份谋生的工作而已,甚至上课还留一手,放学后开补课班,赚外快,这就是不恕。

忠恕之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忠恕之道)(4)

我们看历史上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无一不是恪守忠恕之道的,比如岳飞、文天祥、诸葛亮、关羽等等。当然,不讲忠恕之道,也可能会获得一时的发达,但那永远是被人所不齿的,甚至遗臭万年,再有钱,再有势,也不会得到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比如赵高、董卓、秦桧、吴三桂、汪精卫等。

忠恕之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忠恕之道)(5)

忠恕之道,不但是儒家的重要思想,在道家、佛家,也是基本的做人原则。为什么关公被儒释道三家尊奉,就是因为他的忠义,虽然他也曾大意失荆州,也曾败走麦城,但这些并不重要。所以我们中国人的思想,历来是把道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把成功放在首位的。

最后,这个忠恕之道,还适不适应我们当前的社会?我们到底还需不需要?大家心里应该也都有数了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