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强强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文化点心铺“:写文人,读诗词,讲故事,这里只讲跟文学有关的事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1)

在古代,很多文学大家留下的作品其实非常的多,除了常见的诗词以外,还有散文,辞赋,戏曲等等。有些诗人不仅会吟诗作词,写起小说来也是妙笔生花,文采斐然。例如唐代大诗人元稹,除了诗写得好,他的小说《莺莺传》也同样精彩。

当然,即使是大家,写出来的文学作品也不一定全都是好的。只有那些经得起考验,能够一直流传下来的才是经典。事实上,对于自己的优秀作品,不仅后人很喜欢,作者本身其实也很“得意”。例如今天笔者要和大家介绍的欧阳修的七律代表作《戏答元珍》,不仅备受后人推崇,还是他本人最得意的一首千古绝唱。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2)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宋仁宗景佑三年,欧阳修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即今天的湖北宜昌),他的好朋友丁宝臣字元珍,与其交好。在他被贬的第2年春天,丁宝臣写了一首《花时久雨》赠与欧阳修。礼尚往来,诗人便以一首《戏答元珍》回赠。“戏”,看似幽默,实则悲凉,尤其最后一联更是令人浮想联翩。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3)

首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沿用了自屈原起便产生的以美人关系比喻君臣关系的诗歌传统,借“春风”与“花”的关系来比喻君臣的远近。这两句表面上是说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别的地方应该是花红柳绿,一片明媚,可是这个夷陵小城,春风不至,花也不开,连一点春天的气息都嗅不到。

此时,诗人是多么的失望啊。蛮荒之地,皇恩偏远,连春天也不愿意来临了,面对此情此景,哀伤自然难免,要想在京城之日,百花开放,尽情摇曳,就连暮春之时,落红也是缤纷绚烂。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回忆越美,越芬芳多彩,现实越让人失望,让人痛苦。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4)

这两句极其工整,欧阳修很是得意,他曾经对人说:“若无下句,则上句不见佳处,并读之,便觉精神顿出。”首联工整,颔联更有神。“残雪压枝犹有菊,冻雷惊笋欲抽芽”将此地最典型的风景浓缩其中。

春日虽未道,但是雪已经渐渐融化。因此,往年采摘下来的橘子便点点滴滴地显露出来,而且经历一冬的风霜雨雪,它们更显红艳。冻雷初响之时,惊醒了熟睡的春笋,它似乎正积蓄着力量,意欲冒出新生嫩芽。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5)

从此句可以看出,诗人虽处荒蛮之地,但是仍然苦中作乐,一“犹”一“欲”将春的跃跃欲试和盘托出。向来,诗人最懂生活情调,纵然艰苦,也要诗意地栖居。欧阳修在这里是用敏感的字眼,打破了生活的寂寞,在他眼中,唯有如此,日子才能继续。

颈联“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是说时节变换,日夜交替,最容易让人生发感慨,夜不能寐,辗转反侧之时听到大雁的声声鸣叫,难免会生发念家之时,思而不得年复一年,不免感叹时光蹉跎,人生亦是此情此景,唯有自我安慰。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6)

在尾联“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诗人强自宽慰地对自己说道:“我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无需感叹。等待吧,这里也会百花齐放,只不过需要时日罢了。诗句在寂寞寥落中,自有一番安慰及希望,怨而不怒,故而读来也不觉得低沉。

对于这一联,后世有诗论家认为作者是在思念自己在京城的“老情人”。作者借“春风不到山城”含蓄地告诉那个女子:我很怀念我们曾经在一起的美好日子。现在我被贬谪到如此偏远的地方,这里的女子姿容欠佳,我怎么会看得上呢?

欧阳修对自身才华命运的认识(欧阳修最得意的七律绝唱)(7)

对此,我只想说,这些诗论家太过于浮想联翩了。因为这种解释和整首诗的意境太不相符合了。作为一个政治家,我想欧阳修此时,最关心的应该是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未来,而不是那些儿女情长吧。对此,亲爱的读者朋友,您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讨论。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