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一个巨骗,叫朱东升,人称为“骗中才子”。有一天,他路过老北门外,见路旁有一位要饭的老太太,破衣烂衫的坐在墙根下捉虱子。朱东升连忙抢步上前,向丐妇鞠躬说:“舅母,外甥拜见”。又问:“舅母怎么贫苦到这般地步!前年我来上海出差,曾到府上去过,后来听说闹水灾,全村被淹,我还将信将疑。想不到舅母竟流落街头,这都是外甥照顾不周的罪过!”说罢,声泪俱下。要饭的老太太刚刚捉了一个虱子,还没来得及捏死,忽听有人喊她“舅母”,打量一下却又不认识,十分惊讶。听这个男人详述往事,方知是认错了人。老太太转念一想,我穷困至此,今天有人认我舅母,何不将错就错?混顿饱饭也好,便含糊应道:“是外甥吗?舅母快饿死了!”东升连忙答应:“舅母有难,理应援救。这里有五块钱,先去买点衣服。明天这个时候,请在此等我,我恭迎舅母到家。”

民国最败类的人(骗子与要饭的老太太攀亲之后发生了什么)(1)

无独有偶。天津也发生了一件“冒认婶母”的故事,与上述骗案有异曲同工之妙。天津有个叫罗声百的骗子,一日偶行僻巷,遇见一个五十余岁的老妇向他讨饭。他注视许久,作出惊讶的样子,含悲言道:“你不是我的婶母邹氏吗?十多年不见,你怎么穷到这番田地?想当年拳匪之乱时我才九岁,全家出外逃难,父母被害,婶母也不知下落。幸亏一个布商救了我,收我为干儿子。去年布商去世,我继承了他一笔遗产,也还过得去。今幸遇婶母,真是喜出望外,不如到侄儿家吃碗现成饭吧。”罗边说边泣,哀痛不已。乞妇明知误认,乐得将错就错,故作欢容道:”真是我侄儿,离别十多年,倒叫老身认不出来啦。”

随罗回家后。罗专门打扫一室供其居住,朝夕殷勤侍奉,老妇感恩不尽。凡有左邻右舍前来,老妇总是娓娓动听地把“侄儿”夸耀一番。数月之后,老妇养的面色红润。罗声百便以婶母的名义,为老妇向某保险公司保寿险银三千两,一切手续完备之后,罗声百对老妇完全换了一副面孔,叫老妇干些粗活重活,吃饭穿衣均不同以往,时不是挨饿受冻,有一次老妇人忽然感冒,罗声百故意置之不顾。老妇于是辗转床席,躺了半个月死了。罗声百忙赴公司报告,经检查确是病故,保险公司按照规定如数赔偿。罗获此巨款,娶了妻子买了房子,转眼成了有钱人。

民国最败类的人(骗子与要饭的老太太攀亲之后发生了什么)(2)

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