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全球企业无处不用KPI;10年前,OKR无处不在;近几年,阿米巴遍地开花。

一时间,阿米巴似乎成了管理者手中降本增效的“魔法棒”。

简单来说,阿米巴经营就是把一个企业细分成若干个自主独立的小机构,细化到一道工序就成为一个小团体,让他们自行蓬勃发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可结果让企业管理者苦不堪言,组织裂变变成了部门分裂,期待的增效变成了浪费;降本变成了各种奇怪的条条框框。

有网友戏谑地说,自从公司引入了阿米巴,厕所里的纸都要扫码付费了。

难道被誉为日本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先生推崇的阿米巴经营,真的不适合中国企业吗?

其实不然。早在2013年,华为、中兴、格力这样的巨头企业,就在实践阿米巴经营模式了,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为什么阿米巴在有的企业里是“良药”,而在有些企业里是“镣铐”呢?

原中兴通讯副总裁白波先生说,阿米巴经营是经营企业的“术”,而“术”只有建立在“道”的基础上,才能发挥效用。如果本末倒置,把“道”放到一边,只顾研究“术”,就是作茧自缚,搞不好会摧毁一个企业。

白波先生曾经为中兴通讯服务过20年,这20年是见证中国通信行业波澜壮阔大发展的20年。

自从他接触稻盛经营学之后,就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横向研究儒家文化,白波发现稻盛先生的成功,与儒家文化主张的“道”,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到底什么是通往成功的“道”呢?

白波先生撰写的《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这本书,将带领读者揭秘稻盛经营学成功的本质,领略儒家思想大道至简的智慧,他相信在中国本土,只要企业家认识“道”的重要性,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从茁壮走向卓越。

阿米巴失败的原因(阿米巴失败的背后)(1)

如果你也在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感到苦恼,不知道用什么抓手去带领员工,这本书或许能站在一个智者的高度给你带去启发。

01“道”的核心是极致利他

稻盛先生的经营哲学的根基是“作为人,何为正确”。这句话中的“正确”的事,就是用“利他之心”判断当下的事情该不该做。

如果一件事情的结果很好,但是不能利他,这样的事情是不能做的。即便做了,也不能获得长久的回报。

青年时期的稻盛先生在工作中与领导产生了矛盾,于是他带着7个人辞职创业,创立了京瓷公司,当时他们将公司的使命定为“赌一口气,证明稻盛的技术。”

渐渐地,公司的其他员工觉得公司的使命跟自己关系不大,与其帮稻盛建立影响力,不如自立门户。于是,员工们集体提出辞职。

此时的稻盛先生才恍然大悟,原来经营企业是要为他人服务,将员工的利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前,这样才有人愿意跟着你干。

稻盛先生立即将公司的使命改成:“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幸福的同时,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后来稻盛先生创立了KDDI和接手濒临破产的日航时,一直将这条使命贯穿始终。事实证明,极致利他、利社会的理念,真的能为企业保驾护航。

阿米巴失败的原因(阿米巴失败的背后)(2)

无独有偶,有一次马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动力不是财富,我想为自己,为国家,为产业,做出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

相比之下,赚着老百姓的钱,却瞒天过海不交税的某爽、某冰冰、某娅、某伦,为私利的人终究逃不过法网。

《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这本书中,提供了大量儒家思想来佐证“利他之心”是企业发展的背景底色,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我们在现代遇到的所有问题,古圣贤早已点破。

02天道是最高的“道”

《诗经》上说,“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意思是人要时时敬畏天道,一言一行都要符合天理,如果做到了,才有资格祈求上天降临福气。否则,逆天而行,就是自取灭亡。

在专题片《零容忍》中,多名落马的“老虎”面对镜头忏悔,他们都悔恨不已。曾经以为民众需要自己,信奉自己,收点回扣也是应该的,殊不知天道早已为贪婪标下了代价与价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道矣;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道矣;

德不配位必遭祸殃,天道矣......

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热衷收藏碑帖字画,但是他从不向人提及这一爱好,因为他担心旁人因此行贿赂之举。

有一次,有人送他一本宋拓碑帖,他看都没看,就原封不动地退回去了。虽然心里痒痒的,但是冯志圻明白“贪”就是从“今”爱财开始的,犯下一次错误,将一发不可收拾。

稻盛先生也经常要求企业的员工“敬天爱人”,做事要以自己的心感受他人的心。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天的子民,“爱人”也是“敬天”的表现。

中国有句老话,叫“尽人事,听天命。”

大多数人把这句话理解为,先做到全力以赴,结果好不好就看老天的安排吧。

稻盛先生对这句话却有另一番解读。他认为,在自己战胜了梦魇般的困难后,是他的诚心感动了上天,所以得到了上天的帮助和庇护。如果上天没有帮助你达成愿望,一定是你的诚心还不够,还未尽人事。

阿米巴失败的原因(阿米巴失败的背后)(3)

《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这本书里,作者白波把稻盛先生关于“尽人事”的具体心法和做法串联起来,分篇幅做了展示,帮读者把稻盛先生的经营学精华浓缩到一本书里,为你省去了阅读查找资料的麻烦。

03志存高远是“道”的原动力

王阳明讲:“人无志则一事无成。”经营企业也一样,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当京瓷还是一个小工厂时,稻盛先生立下志向,要成为原町第一,后来要成为西京第一,接下来是京都第一、日本第一、世界第一。他一直将眼光投向更高远的目标。

稻盛先生树立宏大的目标,不仅是鼓励员工,更是鼓励自己。

高瓴资本创始人张磊先生说:“一个企业的成功最关键是吸引人才,而吸引人才最佳的方式莫过于靠伟大的事业来吸引和激励,而不是单纯靠薪酬和福利。”

乔布斯在创立苹果公司的初期,他非常欣赏百事可乐的总裁约翰·斯卡利,希望斯卡利能来苹果,他们一起大展宏图。

但是斯卡利没有答应乔布斯的邀请,一是因为他在百事可乐顺风顺水,不需要跳出舒适圈寻找另外的使命;二是当时的苹果前途未卜,贸然跳槽会有很大的风险。

但是乔布斯不放弃,他对斯卡利说:“你是想卖一辈子糖水呢,还是想改变世界?”

这句话刺激了斯卡利,作为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谁不想改变世界?

阿米巴失败的原因(阿米巴失败的背后)(4)

有的人认为,自己干不了什么大事,经营企业只求“利润”就行。殊不知眼界格局没有打开,赚取利润也是件很难的事情。

唐太宗在《帝范》中提到:“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如果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管理者心中没有高远的目标,必定受到困难的羁绊,层层降低行事标准,企业很难取得理想的成就。

结语

当今的社会充斥着各种方法论,无论干什么事情,都会有人告诉你第一步、第二步该怎么走。

正如润米咨询创始人刘润老师所说,方法论是有应用场景的,换了一个应用场景,原来有效的方法论不一定奏效。

应对不确定的变化,你不能再痴迷方法论,而应该找寻不变的大规律。

阿米巴失败的原因(阿米巴失败的背后)(5)

白波先生的《稻盛经营学与儒家文化》一书,引领你沉浸在儒家智慧之中,让你达到“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的境界,回归企业经营的本源。

“道”,让你不再在“术”中盲人摸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