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等句子,意义相近。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1)

之所以想写写这句格言,是因为有一次出差途中,车窗外一扫而过的一幅对联。对联后面的建筑到底是书店还是什么,没看真切,但那幅对联就像光一样,折进了我的眼眸,使我久久难忘,并受益匪浅。

那对联是这样写的:

上联:读古人书须处地设身一想

下联: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

感动我的倒不是此联的对仗如何工整,是联里联外的温情体恤和哲理。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2)

可不是嘛,在读古人书的时候,我们要如此思想的话,就能身临其境般地深度解读,深耕细读和走马观花,肯定收获会大不相同。

就拿这句“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来说,稍通文理的人或语都能从字面上解释一二。看词释义也简单易懂,就是说:生活在水边的人,时间久了,就会熟悉鱼儿的特性;亲近山林的人,经常听到鸟的叫声,就很容易了解鸟儿的习性,听得懂鸟的语言。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3)

即:面对世间万物,一旦亲近久了,观察仔细了,了解深入了,就会掌握它们的规律。反之,如果不用心、不留意,也会见水不知鱼,近山不识鸟。

因为只有在近山临水的时候,让自己有意识地观察鱼、鸟等动物们的特点,并在实践中掌握它们的习性,才能达到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的境界。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4)

然而,如果读懂了上面的那幅对联,你就不会只停留在词语释义,你一定会设身处地去想,当时作者写出这句话时是在什么环境下,是不是常去登山临水,才会出此金句?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又是怎么样的,是怀着什么样的一种感情写出了这么富有哲理的话?

你一定会进一步拓展阅读。那么,在拓展阅读之前,首先要重新了解一下《增广贤文》。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5)

重新解读《增广贤文》,你会发现,其实《增广贤文》本来是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里面的很多句子,在我们上小学时都已经普及,只不过,许多人后来只记住了句子,而忽略了出处。

《增广贤文》又名《古今贤文》、《昔时贤文》,谁是作者一直未见任何记载,只知道,书名出现在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上,清代同治年间儒生周希陶曾进行过重订。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6)

由此可推,《贤文》成书,最迟也得是万历年间,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才修订成现在这个模样,通称为《增广贤文》。既然无法考证作者是谁,那就很有可能是民间创作的精华集萃,可见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与很多国学经典一样,《增广贤文》语句通俗,简明易懂,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文地理,几乎无所不含,其中一些谚语或俗语,讲的都是人生哲学、处世之道。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7)

若良师益友,像心中明灯,经过千锤百炼,成为警世喻人的格言、宝贵的精神财富,引导着中华儿女耳濡目染,在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迈向圣贤之道。其中的“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句,既可延伸为“智者知人”的良好注解,又可以诠释成“实践出真知,熟能生巧。”。

要如何 “知人性”呢?推之及理,要知人性,首先得“近人”,也就是说,要多接触人,多关注人。比如:做生意的、搞营销的,就得多亲近客户,才能了解客户的需求,从而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那么,近人就可以知人了吗?也不尽然。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8)

《增广贤文》中还有句话叫做“官清书吏瘦,神灵庙祝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诫人们,靠自己多观察人,能知人,了解人。也可以从这个人接触的人,以及与他相关联的一切细节去间接了解。

如果再延伸,就把“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句话,上升到了哲学高度,那么首先得讲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而摒弃形形色色的唯心论和先验论。因为,这世上绝无“生而知之”和“不学而能的人”。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9)

所谓实践出真知,就是强调,人的知识、才能,归根到底来自于实践,但是,这并不能排除接受间接经验和学习书本知识。事实上,就每个人所掌握的知识面而言,总会有太多未知的东西摆在眼前,任何人也不可能凡事都来自直接经验,只不过,你的间接经验,是来自于他人的直接经验。也就是说,说一千道一万,一切的知识,究其最初来源,仍然脱离不了实践。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10)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的《卖油翁》,就讲述了擅长射箭的陈康肃公尧咨,因为没有几个人能比得过他,而得意忘形。有一天,一个卖油的老翁路过尧咨家门口,看见他骄傲地在自家门口射箭,便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眼看他很久。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围观者为他鼓掌喝彩,而卖油翁不鼓掌,只是微微点头。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11)

尧咨见状,很不高兴地问:“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尧咨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用今天的话就是,老翁说:“凭着我倒油的经验就可懂得这个道理。”说着,老翁取一葫芦立放于地上,用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杓子把油倒进葫芦,油从铜钱的孔中注进去,却不沾湿铜钱。因曰:“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尧咨听后,消减了傲气,红着脸认可了老翁的说法。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12)

这个故事与“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这句话,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在告诉人们:如果你总是蜻蜓点水地敷衍,任何事也做不好。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典故(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13)

反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专注、认真,持之以恒用心去做,无论做什么,都有可能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再有就是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在某些领域比别人多做出点成绩,千万不要骄傲,正如卖油翁所言:“手熟而已”,无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