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时候给他说了很多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每个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都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非常具有研究意义。因为我国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不同政权执政期间,对于地域的划分要求都是不一样的,5000年历史的发展,才让我国一步步形成了现如今多民族统一的局面,今天给大家说一下,新中国成立之后,湖南和贵州的区划变迁沿革,看看,这两个城市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才一步步形成现如今的区划格局的。历史类型的素材寻找不易,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够点赞支持一下。

首先简单的说一下,湖南和贵州的发展情况和他们的历史沿革。

划入重庆的贵州17个乡现在是哪里 湖南与贵州的区划调整(1)

贵州的简称是黔,还有一部分喜欢把贵州叫做贵,是我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同时也是我国的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更是山地旅游大省和世界知名旅游城市,贵州境内主要是以山地为主,有着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简称,贵州的总面积17.62万平方千米,他地跨了长江,还有珠江两大水系,目前贵州一共有6个地级市,根据经济普查数据统计,贵州的地区生产总值为19,000亿元,同时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贵州的常住人口为3,852万人,近些年贵州的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相较于2020年贵州减少了6万人。

春秋时期以前,贵州主要是南蛮的一部分,到了战国后期,贵州本土诞生了一些文化之后,夜郎国逐步发展成为了西南地区的一个大国家,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后,当时中原王朝的统治已经到达了贵州地区,在贵州很多地方,都设置了官吏,西汉时期在夜郎地区推行郡县制,同时开通了从四川南部到广州的通道,公元前25年夜郎国灭国,郡县制度在夜郎地区正式成立,东汉时期仍然沿袭西汉的制度,后来到了三国时期,西南地区都有蜀汉政权管辖,隋朝时候我国再次统一之后在贵州设置了一些郡县,比如说黔安郡,沅陵郡,牂牁郡和明阳郡。

划入重庆的贵州17个乡现在是哪里 湖南与贵州的区划调整(2)

唐朝的时候采用的是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度,当时在贵州,主要设立了播州、思州,还有矩州,蛮州。

宋朝的时候改道为路,当时的贵州大部分家具都属于荆湖北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夔州路,潼川府路。

元朝的时候,贵州主要是采用的是土司制度,当时贵州的疆域分别属于湖广,四川,云南三个省。明朝的时候设立了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贵州正式以省的建制出现在我国的行政版图上。清朝的时候,贵州的行政建设有了很大的变化,清雍正五年将四川所属的一部分地区给了贵州,将毕节以北的地区给了四川,至此贵州的疆域正式形成了现如今的规模,再之后就是民国还有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变迁,在下文中会给大家讲一讲。

划入重庆的贵州17个乡现在是哪里 湖南与贵州的区划调整(3)

湖南简称是湘,是我国非常重要的省级行政区,湖南的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目前湖南一共有14个地级行政区,根据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21年湖南的地区生产总值为46,000亿元,同时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湖南的常住人口为6,600万人,湖南地跨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地形主要是以平原,山地,丘陵地构成。

根据出土的文物表明,在旧石器时期湖南就有古人类生活了,在1.2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地种植水稻了。

上古时期天下分为九州,湖南当时主要是属于荆州的南部,春秋时期属于楚国管辖,楚国在此地设置了两个郡,分别是洞庭郡和苍梧郡,后来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湖南大部分地区属于长沙郡和乾州郡,西汉时候采用的是郡国并行的体制,长沙郡升级成为长沙国,汉武帝之后隶属于荆州刺史部,后来东汉末年三国纷争,当时的湖南地区都属于吴国的荆州管辖。西晋我国再次统一之后,当时分为荆州和广州。隋朝统一中国之后,当时的湖南属于长沙郡,武陵郡等八个郡。

划入重庆的贵州17个乡现在是哪里 湖南与贵州的区划调整(4)

唐朝时期采用的是道州制度,当时的湖南属于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宋朝时候改道为路,采用的是路府县三级制度当时的湖南,主要大部分疆域都在荆湖南路。

元朝时候实行了著名的行省制度,湖南属于湖广行省,明朝的时候继续采用行省制度,不过为了体现和元朝的不一样,将行省改成了承宣布政使司,湖南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清雍正元年设立了湖南布政使司,至此,湖南正是以自己以省的编制出现在我国的行政版图上,在之后就是民国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历史了,在之后的文章中会给大家讲一下。

那么言归正传,湖南和贵州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区划变迁沿革,才会有80多个村出现了变迁?

从唐宋时期说起,唐宋时期我国一直采用的是道州县三级行政制度,后来到了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在之后中国的历史中一直采用的是行省制度。明朝统治的时候,有很多的省份相继形成,比如说贵州省。当时的湖南湖北还没有分设,都属于湖广行省管辖。当时的湖广行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有一句话说得好,湖广熟,天下足。

划入重庆的贵州17个乡现在是哪里 湖南与贵州的区划调整(5)

清朝的时候,当时湖广行省的面积太过于庞大,为了方便管理,组建了湖南和湖北两个省。在清朝雍正年间提出了改土归流,就是为了加强对西南各省的控制,当时贵州省的面积是比较大的,而且湖南省的有两个县给了贵州省管理,清政府末期由于它的腐败无能,导致大量土匪滋生,大部分的土匪都盘踞在湘西地区,而此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根本无暇顾及地方的情况。

一转眼历经民国的战乱,到了建国初期,湘西地区的土匪基本上都被打败,在之后我国开始对湖南还有贵州的交界进行详细的测绘,1953年贵州的镇远专区的10个村给了湖南省。时隔两年,镇远专区的60多个村再次给了湖南省,也就是说这三年的时间里,一共有80个村都给了湖南省管理,同时为了弥补贵州省的损失,将湖南省的50多个村划给了贵州省,这样的区划调整之后,贵州和湖南的省界就比较好确定了。

这就是两个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在之后的文章中,会给大家介绍别的城市的区划变迁沿革,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感谢大家支持,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