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历史的小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在历史书还是古装剧上我们都时常看到两个非常相似的词语:宰相和丞相,比如宰相吕蒙正和丞相诸葛亮,那么宰相和丞相是一样的吗,答案是不一样。

宰相丞相的区别是啥(宰相和丞相的区别)(1)

古代丞相是官职,宰相是职权,丞相一定是宰相,宰相不一定是丞相。丞相最早可追述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此时的丞相还并非是最高官职,同时存在的还有相邦一职,相邦的权利甚至要大于丞相的权利,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相邦职,保留丞相职,从此丞相成为最高的行政官员,李斯就是丞相。丞相的主职就是协助统领在朝的文武百官,对朝政进行辅助管理和执行。

宰相丞相的区别是啥(宰相和丞相的区别)(2)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员,有自己的办事机构叫相府,比如诸葛亮和曹操就有丞相府,办事流程基本上是丞相府先商议,然后再朝议,皇帝最后负责批准通过就可以了。皇帝不能绕过相府下达命令,如果丞相不同意皇帝的命令,甚至可以直接驳回去。所以你想啊,丞相的权利这么大,皇帝肯定不乐意啊,于是历代帝王总是想着对丞相进行分权和夺权来制衡。

汉朝承袭秦制,沿用了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僚体制,包括官员任命、财政支出、军事驻防、行政决策在内的一系列关键政治军事事务,丞相都有决策权或建议权。汉武帝亲政后,每每想做大事必受丞相束缚,为了实现自己的施政理念,汉武帝就是直接夺权,启用儒生,每次都是和近臣、心腹等人在皇宫中把事情先商量好,然后在派人通知丞相照办,逐渐形成后来的内朝制度,丞相的权利就被架空了,而实权落在了内朝传话的尚书令手里。

宰相丞相的区别是啥(宰相和丞相的区别)(3)

制约相权的另一种方法就是分权了,秦朝设置左右丞相制度来制衡相权,虽有太尉一职,却不常设。汉朝时丞相总领朝政,太尉负责军队驻防和训练事宜,御史大夫虽有尊位,确为丞相副手,大权任集中于丞相一身,汉初丞相也极为尊崇,拜相者必封侯,如陈平为户牖侯,萧何为酂侯。哀帝时期改丞相为大司徒,与大司马,大司空合称“三公”,相权一分为三,互不统属,都是宰相。

宰相丞相的区别是啥(宰相和丞相的区别)(4)

宰相地位和丞相差不多,倒是权利却小很多。所以汉末曹操才想要废三公,行丞相权。到了唐朝,国家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皇帝特设的宰相,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同风阁鸾台平章事”等。到了宋代,宰相职权被进一步分化,不仅同平章事是宰相,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也是宰相。明朝初期,朱元璋曾一度恢复过丞相一职,李善长、胡惟庸就都担任过丞相,后来朱元璋又借胡惟庸反案连丞相带宰相一并废除,直接管理六部并立下祖训,后世子孙不得再设丞相,后来的皇帝也没有再设置丞相,丞相自此而终。

宰相丞相的区别是啥(宰相和丞相的区别)(5)

成祖朱棣设置内阁,内阁首辅大臣掌握权利,成为了变相的宰相,如实施“一条鞭法”的张居正就曾任内阁首辅。到了清朝,没了内阁,但是雍正皇帝因西北军务设置的军机处逐渐掌权,成为中枢权力机关,一直到清末,军机处都是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执政的最高国家机关,军机大臣就相当于宰相,比如著名的大贪官和珅就是军机大臣。

宰相丞相的区别是啥(宰相和丞相的区别)(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