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化若,原名郭俊英,1904年出生于福州市。1924年加入国民党,1925年进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四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军校毕业后,留校任炮兵第二队代理队长。曾参加讨伐广东军阀陈炯明的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成立后,任该校炮兵大队第二队队长。1927年7月随教导团东进,准备参加南昌起义,8月初到九江,教导团被扣留,只身赴南昌,9月下旬到三河坝赶上起义军,起义军南下失败后,被派赴苏联莫斯科炮兵学校学习。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1)

1929年回国到上海,被中共中央派到闽西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红四军第二纵队代纵队长、参谋长。1930年6月起任红一军团总指挥部参谋处处长,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军委总参谋部参谋处处长、第二局局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红军大学军事教员,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编译处处长,八路军军政杂志编委会委员。1938年秋至1941年7月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第一局长。1944年创办八路军炮兵学校,任校长。同年任中共中央党校军事教育处处长。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2)

1945年10月至1948年7月任鲁南军区副司令员兼前敌指挥部指挥,参与指挥鲁南战役歼灭国民党军第一快速纵队的战斗。1948年担任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副司令员、第四纵队政治委员,率部参加豫东、淮海等战役。1949年2月任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与兵团司令员宋时轮指挥第九、第十兵团进行郎(溪)广(德)围歼战,后率部渡过长江,参加上海战役。1949年5月开始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淞沪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中共淞沪警备司令部前方委员会书记、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担任过上海防空司令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兵团政治委员、党委书记,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95年11月26日在北京逝世。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3)

郭化若将军在红军时期,与著名女红军,一代女杰危拱之(1903—1973)恋爱。期间,郭化若被左倾路线领导人疑为托派分子,遭到打压,而危拱之拒绝监视男友而被开除党籍,并被迫与郭化若分手。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4)

第一任夫人是夏邦华,她是1921年出生于武汉,1936年参加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和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8年入党,同年9月经组织调延安工作和学习,并任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会教育科长、支部书记,1946年调鲁南军区司令部任政治指导员、支部书记,1954年转业。1975年任北师大顾问室顾问,1982年离休。他们是1939年结婚,婚后生有一男一女。文革初期,郭化若受冲击,夏邦华率子女与之划清界线,婚姻结束。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5)

郭化若的儿子名字叫做郭延狄,一九四一年十月份出生于福州,金陵中学1955届初三(庚)班学生。1980年代曾在中国科学院农业现代化研究委员会(1980年9月成立)、中国科学院农业研究委员会工作。后来郭延狄任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厅级研究员。1994年10月,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业史研究室委托国务院法制局研究员郭延狄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第一批课题“农业学大寨运动的回顾”,于1995年完成初稿,1997年10月结题。他长时间从事于农业经济战略的研究,为国家做出了不少的贡献,现在已经退休。妻子贝璐瑛是开国少将龙潜的女儿,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在中国科学院外事局工作,担任领导人接见外宾的翻译。他们结合还是胡耀邦牵的红线,他们的儿子是网络大V“一毛不拔大师”——北京大神圈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贝志城。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6)

郭化若将军的第二任夫人是史翔云,她是316医院眼科主任医生,他们是1981年结婚,她照顾他的生活,伴他度过余生。在将军去世以后,她负责整理将军遗稿,出版书籍。

郭化若之子(开国中将郭化若的子女)(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