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人,喝一杯乡下的糯米酒吧!”6月19日下午3时多,当“千名记者一线行”第二批第二组采访团记者们到达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山脚下时,安太乡培秀村野人瀑度假酒店“掌柜”蒙永珍正张罗客人的晚餐事宜。

象鼻山两角银币暗记(一线微记录0620元宝山下有)(1)

6月19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乡小桑村青山寨,游客正在一块巨石上合影留念。青山寨位于元宝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因苗寨的木房大部分建在祼露的花岗岩上,被称为“石上人家”。近年来,村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逐渐实现脱贫致富。 南国今报记者 卿要林/摄

培秀村就在元宝山脚下,是游客上山下山歇脚之处。蒙永珍是土生土长的村里人,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在元宝山上建旅馆。后因环保要求拆除,蒙永珍远赴上海打工。2011年,蒙永珍回到家乡,与3个兄弟投资200万元“重操旧业”,在元宝山脚下建了家酒店。

“到2014年我们才开张营业。”蒙永珍说,营业后生意很好,因为这里离乡镇和县城都远,游客上山下山要吃饭,有些还要住宿,独家生意做得很红火,然而今年遇上疫情,生意受到很大影响,直到5月份才有所好转。

“蒙永珍致富了,带动了十几户贫困户脱贫。”培秀村党支部书记蒙春风说。本地村民养的土鸡肉嫩鲜美,很多游客吃饭必点白切鸡,鸡的销量颇大。为此,蒙永珍鼓励贫困户多养土鸡,他常年收购贫困户家的土鸡等土特产。他的收购价很大方,土鸡每公斤60元,土鸡一般重约1.25公斤,贫困户每卖一只就有七八十元收入。

蒙永珍经常买培秀村南西屯贫困户何进行和何华妈家的鸡。从他的酒店到南西屯约有1公里,从南西屯山脚下沿盘山公路往上走2公里,才到何进行和何华妈的家,开车需要10来分钟,走路要40多分钟。“虽然近一点也能买到鸡,但他们都是贫困户,鸡的品质也好,所以远一点也没关系。”蒙永珍说。

蒙永珍实在忙不过来,就委托蒙春风带记者去采访这两户贫困户。蒙春风开上他的五菱之光,直奔南西屯。“培秀村是去年脱贫出列,424户2030人,今年初剩余贫困户12户35人。”蒙春风说,“村里梁姓最多,何姓第二,我们蒙姓最少。”

他的车是因为入户跑“残”的。一路见人,他都打招呼,车速却未见缓。到了山脚,车子往盘山公路上冲,蒙春风说,这条水泥路是去年11月份通车,上级筹措了143万元修的,全长2.18公里,到了何进行和何华妈家,基本也就到了路的尽头。“这条路有20多个弯,没修好之前,下雨天根本没有办法开车上去。”蒙春风说。

这两家贫困户都住在山上。何进行家有6口人,2017年脱贫,现在正养近百只鸡。鸡散养在吊脚木楼一楼,二楼住人。即使是大白天,二楼也很昏暗。何华妈家也是木楼,儿子外出打工,只剩她一人在家,养了50只鸡,2018年脱贫。这两家都种有3亩稻田,田里养禾花鲤。蒙春风替他们算账,仅稻谷和禾花鲤的毛收入,每家每年就有6000多元的收入。何华妈说,等有了一定的积蓄,就建新房,给已经30岁的儿子娶个媳妇。

元宝山是个宝,它的旅游资源是个宝,山脚下像蒙永珍、蒙春风这样乐于助人的人物,也是个宝。

象鼻山两角银币暗记(一线微记录0620元宝山下有)(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