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入职时间不足2个月,李飞心中隐隐有些焦虑。

在1个月前,几家知名新造车企业“毁约”应届生三方协议的新闻在他的同学之间被时常提起。作为复旦大学机械专业毕业的应届研究生, 值得庆幸的是,李飞选择的行业里,还有其他的橄榄枝。

重获芳心

李飞第一次正式参加各类招聘还是在2021年9月。再早之前,他更多地是在校内外参加一些车辆控制或自动驾驶相关的实验和比赛项目。

机械专业出身的李飞对自己的就业方向颇为清晰。去年9月开始参加秋招后,车企、研究所是他主要关注的两个就业选择。

但相较于研究所等科研倾向更高的单位,李飞还是偏好企业类的工作。

而对于企业,李飞则更倾向于一些近年来展露头角的新车企或相关产业链公司,如小鹏汽车、毫末智行等公司。

“我比较偏向新的车企,技术比较新。”

的确,近年来问世的新车企多以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新技术收获大批拥趸。理工科出身的李飞,就是自动驾驶的技术迷。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1)

国内外自动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李飞这样的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机遇。

麦肯锡公司在一份报告中表示,到2030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总销售额将达2300亿美元,基于自动驾驶的出行服务订单金额将达2600亿美元。

反映到当下,中国国内市场上L2级别自动驾驶乘用车渗透率在今年一季度已达到23.2%。这意味着,国内近五分之一的乘用车已具备全部或部分L2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李飞也是看到了国内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前景。与身边诸多同专业毕业生一样,自动驾驶类企业已成为李飞心中的首选。

从去年9月开始,在跨度长达半年的校招期,李飞一共向近20家提供自动驾驶研发岗位的企业投递了简历。

不过,尽管自动驾驶研发岗位需求不少,且自己本硕毕业于国内顶尖高校,但竞争难度之高也出乎他的意料。

“蔚来汽车简历没过”、“理想笔试通过但未获面试邀请”、“有些投递石沉大海”······

在7年前高中毕业时,李飞万万没想到当时被部分同学认为“冷门”的机械类专业,如今成了汽车行业的热门对口专业。

甚至相较于以往同专业学生辅修计算机、互联网等专业,以期转行到互联网公司工作,当下汽车行业正重新俘获李飞们的芳心。

自动驾驶研发岗位竞争加剧,但李飞终究也拿到了不少颇为满意的offer。

“毫末智行、小鹏汽车、上汽、华为,还有一些研究所。”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2)

在李飞看来,车企的面试难度适中,而自动驾驶公司的难度较高。

权衡再三,李飞最终决定去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也就是余承东领导的部门。

“幸亏没去小鹏汽车。”李飞有些后怕地说到。

李飞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部分车企近期的裁员举动——无论是疫情还是成本因素、亦或是架构调整。但自己不愿承受——放弃互联网行业,本就是李飞躲避“被裁员”命运的选择。

而李飞的想法不仅代表了不少同专业的人,也是部分互联网从业者近期的心声。

当前,国内互联网行业发展趋势渐缓。且受到多重因素影响,互联网行业裁员潮此起彼伏。“逃离互联网”一度成为当下圈内颇为火热的概念。

蓬勃发展的自动驾驶以及智能汽车行业,由于与互联网行业存在一定技术互通关系且报酬接近,就成了互联网高薪从业者的热门选择。

行业生长

除了李飞这样的新老从业者,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技术快速发展,也在吸引越来越多业内外企业和VC的关注。

从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零部件供应商如博世、华为,到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小马智行,再到主机厂,竞逐自动驾驶技术制高点的企业不一而足。

其中,不乏有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在短期内快速成长起来。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3)

数据来自公开资料

源源不断的巨额投资使得这些独角兽规模急速扩大,且出手之“阔绰”也令行业侧目。

李飞同专业的一位同学,就拿到了小马智行的年包70万元的offer。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4)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5)

部分企业校招薪资待遇

某招聘平台上招聘信息显示,毫末智行、文远知行等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对应届生岗位开出的薪资范围最高达90万元/年,大幅领先薪资水平本就不俗的小鹏汽车、理想汽车同类岗位。

这也使得自动驾驶公司成为国内外汽车、机械类专业毕业生进入汽车行业时,热门选择之一。

不过,当前国内许多自动驾技术公司的方案更多体现在一些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上。而主机厂的汽车产品,则更多搭载自研或供应链其他企业的技术方案。

尤其是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其将自动驾驶技术作为一项核心竞争力,大多自己下场研发,并应用于自家产品之上。

而华为、博世等供应链上的技术企业,则多将其自动驾驶方案应用于合作车企的产品上。

李飞任职所在的BU,则正是当下风头无两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其CEO则是大名鼎鼎的“大嘴”余承东。

在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联合极狐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正式上市并将开启交付。

其中,极狐阿尔法S HI版作为首款正式搭载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的车型,其自动驾驶能力备受业内外关注。余承东直言其“智能驾驶是最好的,至少硬件上是全球第一”。

华为对自动驾驶技术的追求极高,李飞颇感压力。

不过,在自动驾驶行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想要踏入这一行业,感到压力是正常的。尤其对于临近毕业的大学生。

刘欣是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工程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与李飞同在1997年出生,今年下半年即将毕业的她也将就业目光放在了自动驾驶相关领域上。

“毕业后应该会优先去自动驾驶公司,周围同学大多都是这个想法。”

但她也通过多方了解到,近年国内外自动驾驶公司岗位竞争颇为激烈。

为了尽早适应就业市场,在2021年夏天,刘欣趁回国期间提前在国汽智联实习了数月。

这家公司主要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担当智库、研发和服务平台的角色。当下,国内已有多家类似企业,从车载芯片、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以及三电技术等多个方面为业内企业协同提供支持。

其实,以自动驾驶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汽车技术领域的快速成长并不仅限于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倾斜和业内相关企业数量的增多。业外人才投身汽车行业也成为了近两年来备受关注的现象。

这其中,来自互联网行业的人才成为一支重要力量。

诚然,“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汽车智能化转型需要更多的软件型人才。

在脉脉等职场社交软件上,众多互联网大厂程序员分享了自己面试车企的经验。而一众车企为自动驾驶等智能技术岗位开出的薪资极具诱惑力,相较于互联网的待遇丝毫不落下风。

这一点,传统车企与新兴品牌之间或许有些差异,但均明显高于汽车行业其他大部分岗位。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6)

部分车企社招薪资待遇

在行业快速成长、人才加大流入的情况下,车企的规模也愈发壮大。

在2021年,蔚来、小鹏汽车、理想汽车三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员工总数增加近2万人,研发人员数量增幅均超过100%。

不仅如此,近年来国内更是涌现出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诸多更加年轻的自主汽车品牌。其均以打造智能汽车为核心发展目标。

“当前汽车产业变革及企业转型正在加速,对软件人才的渴求,既是企业争夺技术制高点的刚需,也是决定其能否赢得智能网联汽车竞争的关键。”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此前如此评价。

而对于机械类专业的李飞和他的同学们,也早早开始了软件相关技术的学习。对于编程而言,机械专业的他们已非外行。

正在转变

回想初入大学时,李飞对未来职业的想象更像是车辆硬件或机床技术人员。甚至在3年前本科毕业时,“蔚小理”和一众自动驾驶企业也并非首选。

大概是因为,李飞他们对于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有些后知后觉。毕竟在2015年,以自动驾驶能力著称的特斯拉距离国产还有4年时间;而当下大火的造车新势力更是尚未走入大众视野。

但就在李飞本科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中长期发展规划、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车联网和5G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智能化、网联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新特点。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7)

到了2019年本科毕业时,智能汽车的代表企业如特斯拉、“蔚小理”等开始逐渐走红。

不过,无论是因为特斯拉进口车型价格高企、还是人们对新汽车品牌兴趣不高,智能网联汽车在当时更多得只是一种新的选择,消费者的购车趋势尚不明朗。

因此在当时,与李飞、刘洋专业相仿的本科毕业生们,绝大部分是到了传统车企。陈刚就是其中一位。

陈刚是北京一高校机械专业的学生,与李飞同年本科毕业。

2018年秋天,陈刚参加了北汽福田的秋招,后来成为福田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的一名研究人员。

不过与李飞不同,陈刚的工作是车身硬件的研发,与当下火热的汽车软件、自动驾驶毫无关联。

这也不难理解——在陈刚本科期间,编程、软件开发并非其专业的重点课程。因此偏硬件的工作是其同专业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不过随着汽车智能化转型的加速,这一现象正得以改变。

在2019年开始攻读机械专业研究生学位后,李飞发现,汽车软件和软硬件结合相关实践大幅增加。

与此同时,国内众多高校的车辆工程、机械类相关专业,也开始走向软硬结合的理论学习模式。“软件开发”逐渐成为这类专业学生的必备技能。

而在求职时,李飞们更是发现,软件 机械类复合型人才很受车企追捧。

反映在就业市场上,近年来,通用汽车、福特、长城汽车等车企不断斥巨资网罗复合型人才。高薪招聘和“挖人”现象屡见不鲜。

但囿于软件 机械类复合型人才短期内极为有限,不少车企也选择将内部研发人员再培训为具备软件技能的人才,实现“内部提升”。

在这种情况下,李飞们择业观念的改变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互联网行业仍对应届毕业生有着巨大吸引力。李飞所在的专业里,到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学生仍占多数。

“但与以前相比,到汽车行业的人还是明显多了。”

李飞所在的自动驾驶部门里一共一百多人。与他同期将进入这一部门的应届生就有6个,后续仍在增加。

小鹏高管离职去蔚来(仅通过理想笔试)(8)

而在同期进入华为的这一批应届生里,其年包平均薪资超过了40万元。

不过,手里握着“船票”的李飞对这份工作的稳定性还有些疑虑。尽管“华为相较而言还是比较稳定的”。

但无论是部分造车新势力裁员、还是校招毁约,都是今年即将进入汽车行业毕业生心中的阴影。

2022年毕业季已经到来,国内应届毕业生人数也将达到1076万人的历史新高。但由于疫情冲击,国内多个行业部分企业均受到冲击。这一庞大待就业群体的去向广受关注。

而对于选择汽车行业的李飞们,就业情况或许会乐观一些。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调研发现,今年车企的校招规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开拓新业务单元和领域的车企集团以及导入了更多车型产品的集团,部分车企的校招规模增幅达到20%-30%。

“2022年受全国疫情影响,春招进度有所放缓,但整体影响不大。”

眼下,上海地区已复工复产,李飞入职的日子也近在咫尺。

随着李飞们的加入,以后大概会有更多鲜活的血液,流入历久弥新的百年汽车行业里。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