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2国庆节放假时间为10月1日至7日,共 7 天。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为正常工作日。

国庆假期出行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多部门发布重要提醒)(1)

盼望着 盼望着

我们即将迎来十一黄金周

小伙伴们准备如何欢度国庆呢

准备自驾出行的看过来

有好消息~

免费通行

根据《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2022年国庆假期7天,高速公路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免费通行,免费时段从10月1日0时至10月7日24时。

●温馨提示

1.免收通行费时间以车辆驶离高速公路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2.临近免费结束时间前,请提前在就近收费站出高速,再重新入高速,可最大程度享受免费政策。

3.建议通行高速,遵循“同一类型车道进出”原则,高速入口走ETC车道,出口也应走ETC车道;高速入口走免费专用通道,出口也应走免费专用通道。

国庆假期出行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多部门发布重要提醒)(2)

随着国庆假期临近,人员流动性大,加之国内疫情形势复杂严峻,多地报告发现市外旅客、返乡人员核酸检测阳性,主要通过旅游及交通工具跨区域传播,其中多地发生自驾游引起的疫情外溢。

不过,国庆假期即将来临

群众探亲访友、外出旅游意愿强烈

加之受免费通行政策和秋收农忙影响

车辆出行增多

交通安全风险随之上升

近日,公安部对近五年

国庆假期道路交通事故

进行了分析,并向社会公众

发出道路交通安全预警提示

国庆假期出行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多部门发布重要提醒)(3)

从近五年国庆假期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假期中段交通事故风险突出。假期第三天和第四天较大事故起数合计占假期总数的30.4%,17-20时事故死亡多发,占22.9%。

二、高速公路多车相撞事故突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3辆车以上相撞事故死亡占24.4%,较平日高出5.6个百分点。事故主要原因包括未保持安全车距、疲劳驾驶、超速行驶。

三、普通国省道无证驾驶肇事突出。国省道交通事故中,无证驾驶肇事死亡最多,占8.8%,其次超速行驶、不礼让行人、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肇事死亡占比均超过5%。

四、农村道路车辆单方事故突出。农村道路事故中,车辆单方事故死亡占总数的16.2%,其中翻坠事故多发,占车辆单方事故比例超过一半。导致较大事故的主要原因包括“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无证驾驶、非载客车辆违法载人,合计肇事占比近七成。

五、私家车违法肇事突出。私家小客车肇事死亡占比为41.7%,明显高于平日,事故主要原因包括不礼让行人、超速行驶、酒驾醉驾肇事,且肇事占比呈上升态势。摩托车、重型货车肇事死亡占比分别为17.2%、14.7%。

公安部提醒广大驾驶人和节日出行群众——

假期出行,应提前关注相关部门发布的交通路况及天气预报信息,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路线,错开高峰时段,避开不利天气。

驾车出行时,要保持精力充沛和注意力集中,特别是中长途驾车要合理安排途中休息,切勿疲劳驾驶;假期聚餐聚会多,牢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驾乘汽车务必全程系好安全带,骑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要戴好安全头盔。

高速公路行车,要保持安全车距和规定车速,遇交通拥堵或检查排队,切勿随意加塞穿插、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交通事故,牢记“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避免发生二次事故。

驾车行经农村地区,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谨慎超车,行经农村、山区公路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

乘坐公共交通车辆出行,要到客运站选择正规营运车辆,切勿乘坐私揽客源、非法营运、超员载客的客车,更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

关于国庆出游

文旅部

也发布了重要提醒

国庆假期出行这份安全提示请收好(多部门发布重要提醒)(4)

国庆假期即将来临,文化和旅游部提醒广大游客,做好个人防护,平安健康出游。

一、合理安排行程。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出发地及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自觉遵守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发布的公告提示,不前往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旅游。自驾游和自由行游客每到一地主动进行核酸检测并配合扫码测温。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二、加强个人防护。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规定,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勤通风,养成“一米线”好习惯。乘坐交通工具、入园游览时自觉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就餐时拉开桌椅间距,避免扎堆。

三、注意出行安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要携带违禁危险物品,行驶途中系好安全带。自驾游要做好车况检查,切勿带故障上路,杜绝疲劳驾驶和酒后驾车,做到安全驾驶、文明行车。

四、注意消防安全。参观游览时,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入住宾馆饭店时,不躺卧在沙发上、床上吸烟。户外旅游注意防火避灾,不在野草较多、树叶堆积等易燃物聚集地或有防火提示的地方吸烟、烧烤或者使用明火。

五、注意游览安全。根据个人年龄、健康、心理等状况,谨慎参与高空、高速、探险等高风险项目。不要前往没有正式开发开放接待旅游者、缺乏安全保障的“野景点”和违规经营的私设“景点”。

综合:江苏新闻、中国政府网、江苏交警、新华社

来源: 江苏共青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