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传奇故事,总少不了那些惊艳绝世的女子——

《诗经》里有美目盼兮、风姿独具的庄姜;《楚辞》里身披石兰、腰束杜衡的香草美人;有出身官宦鸿儒之家的望门闺秀谢道韫;也有远发蛮夷之地却不改红颜心智的王昭君……

她们或庄妍雅致,或风姿超群,而这其中,有一个名字,却是那么的不同:

她是李清照,号易安居士,人称“千古第一才女”。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作为两宋历史上不可忽视的女词人,她的千万风流如冰雪之姿,皎皎若月;她的才情意趣如滔滔江河,绵绵不绝,她是史书工笔里无法忘却的香草美人。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1)

有人说,命运从来对李清照宽厚,让她出生于书香世家,父亲是北宋有名的“后四学士”之一的李格非,让她从小便受书香熏染,才情逼人。

在爱情上,李清照似乎也别一般人运气好很多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李清照写给丈夫的赵明诚的情话,曾几何时,感动了千百年来多少痴男怨女。

他们这一对神仙眷侣,一个是拥有惊世才华的佳人,一个是出身名门的儿郎,他们相识于妙龄,相爱相知,她晨起懒梳妆,他便为她画眉举案,才子佳人,红袖添香,羡煞旁人,时光流转,她与他始终都是留存于众人心中最好的爱情典范。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你可知道这对神仙眷侣一度冷眼相看?看似幸福的李清照却接连遭受离家、劈腿以及冷落的尴尬境遇,这背后又有那些缘由?

或许,是时候走进这个女词人和她的绝美诗词同样精彩的情感世界了……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2)

1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点绛唇》写的就是她与他相遇时的模样,轻纱薄汗的少女得知一位少年的拜访,猝不及防下地躲避里还藏着些许的好奇,于是,状似有心状似无意地回眸一瞥,便将那个俊朗清瘦的少年落入眼底,藏在心底。

那少年郎便是赵明诚。

在那个父母之命定终生的年代,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有着别样的幸运。

好在尽管两家长辈政见相左,他们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因为皇帝平息党争的想法而得意结合。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3)

婚后初期,她与他琴瑟和鸣,郎情妾意——

她从小喜好饮酒,他便陪她直至深夜;他喜爱收藏金石字画,她也甘心为他典当朱钗,权当生活情趣。

虽然那时的赵明诚还是太学生,不是时常归家,但是每每相聚,他便带着妻子或携手郊外,或共赏繁花,亦或是观明媚山水,偌大的汴梁城,处处可见夫妻二人相依相伴,鹣鲽情深的模样。

情深深处,一贯清高的李清照竟写下: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

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字里行间,小女人的娇憨与幸福,随处可见。那一刻,她不是什么名动天下的女词人,她只是那个簪花于鬓,博夫君一笑的小妻子。

那时的她,大抵和所有的女人一样,憧憬这份美好的情缘可以天长地久,此生不变。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4)

2

但是,生为世家大族的子女,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的前途命运都与那朝堂上的风云变换息息相关,这似乎是无法挣脱的宿命。

1102年,宋徽宗改年号为崇宁,一时间朝野动荡,纷争又起

赵、李两家,原本就分属两派,如今更是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

而作为政治上落败的一方,李清照的父亲一再遭贬,罢官停职,落魄失意。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5)

而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却凭着自己的工于心计、圆滑世故,与奸臣蔡京苟合,青云直上,一时间风光至极。

为了救老父,平日里心高气傲的李清照,多次写诗向公公恳求,甚至有一次不顾礼法,大胆冲入公公的书房直言上书:

“炙手可热心可寒,何况人间父子情!”

而换来的只是公公一句“若早知如此,当初断然不肯同意这门婚事。”

赵挺之是何种为人,朝夕相处的李清照怎会不知?但是,更让她伤心的从来不是公公落井下石的态度,而是丈夫赵明诚的袖手旁观!

在这场政治风波里,无论是直言上谏,还是分离抗争,她始终都是一个人对抗着整个赵家的冷漠,自己的丈夫虽然在被自己要求后,试着求过赵挺之,但再被父亲训斥驳回后,便不再敢违抗与争辩,毕竟,没有赵父,他的前途、他的爱好和那些金石古玩,他都负担不起,他没有能力也没有立场为岳父冒险。

或许这就是婚姻。

很多女孩以为结了婚就是多了一个人陪伴,可是真当事情发生了,你才突然发现,那个曾经口口声声说要爱你到老的男人,早已换了一副模样,留下你孤军奋战!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6)

在那段日子里,他们无心再去大相国寺购买字画,也不去街市品酒作画,尽管表面仍然相敬如宾,实际上感情的世界早已风雨飘摇。

后来,朝廷下令,作为失败一方的子孙不允许留在汴梁,李清照作为受牵连的一方,也必须离开赵明诚。

离开的那一刻,她是什么样的感觉?

是不舍?不舍曾经年少夫妻岁月静好的相伴;亦或是失望?失望于丈夫即使在她离开时,也没有勇气挽留的荒凉。

或许,这两者都有,只不过那时的她并不知道,他对她的伤害只是刚刚开始。

3

开始有多美好,结局就有多伤人。

已经不记得什么时候看到过这句话了,当时看时只觉得平淡,等经历一些情感的波折,方才明白,情感里最让人伤心的不是背叛,而是明明那么好的你我,却又为何走到了此时此地?!

对于李清照来说,这或许也是横亘于心底的一道无解的难题。

大观元年,步步为营一生的赵挺之在权力更迭中落败,继而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而赵家因为受到牵连,凡在京城的亲眷皆被抓捕入狱,后几番波折才得以释放。

只不过,这时的赵明诚虽性命无虞,但是也不再是权倾朝野的名相公子,而是一名毫无功名的白衣。

李清照对于丈夫的此番际遇,并没有落井下石,尽管他曾经让她受伤失望,但是,毕竟是少年夫妻,情分深厚,她还是选择和他一起共担风雨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7)

她不要荣华,也不贪恋富贵,只盼“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她将他们位于青州的家,取名为“归来堂”,后来我们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窥得当时的美好时光:

“每获一书,即同共勘校,整集签题。得书、画、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尽一烛为率……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叶、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即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

消去京城浮华,享得乡里清闲,平日里两人读书或是收藏金石,秉烛达旦,共同研究,共写《金石录》;他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小游戏,每次饭后边煮茶,边出题,答对者先喝,但是往往赢得那位,开怀大笑,倒将茶泼了一身。

几百年后,一个名叫纳兰容若的男子借此写道:“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可见那段时光,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多么令人羡慕。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8)

但是,这世间从来没有所谓永远不变的情爱,更无一世不变的诺言。

数载时光,转瞬即逝。

彼时,李清照已经年过四十,当年风姿绰约少妇已经容颜苍老,虽仍是气质绝佳,但终究比不上二八佳人的轻盈俏丽。

在莱州任职的那些日子里,赵明诚竟丝毫没有与李清照商量,便纳了妾,排遣寂寞。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9)

后人曾说,赵明诚是因为遵循母命,本着“无后为大”的思想才求娶新人,又有说,古时男子纳妾本为平常之事,口口声声为其辩白。

但,站在李清照的角度上,不管是赵明诚纳妾的动机几何,都掩盖不了他对她感情背叛的事实

他们并不是寻常夫妻,而是超越红尘,可为知己的爱,这份相知相惜,曾经令李清照引以为傲,那是一种唯一的情意,独宠的知己,而如今,他轻易地舍弃了这一切,甚至连个招呼都不给她打,把她一个人丢在了时光的背后,活成了一个笑话,于是,她提笔写下《凤凰台上忆吹箫》:

“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原来,婚姻里,最难过的是那些“欲语还休”的痛,或许,那些说不出来的委屈最折磨人。

后来,他终究躲不过,带着新进的小妾见她,那女子青春正好,对她盈盈一拜,仪态万千。

而她呢,韶华已逝,秀美不再。很多一直想要问的话,很多憋在心里的委屈,却怎么也说不来了。

她已经输了。

甚至不用开口,她便知道,从赵明诚看那女子的眼神中,她就明白,再多的解释,再多的歉意,她与他的情爱,再也不能如初了。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10)

这或许就是每一个中年女人必须面对的事实:

再缠绵的爱情,在深情的男人,也经不起光阴的冲洗,经不起离别的吞噬,而这个时候的女人呢?人老珠黄、容颜已改,李清照尚有才华傍身,但平凡如你我,离开了婚姻,甚至不知道前方的路在哪里,也又谈离开

所以,你看到很多女人明明知道丈夫有了新欢,却想努力维持和挽回婚姻,不是她们不想离开,而是除了家,天下真的难有容身之地啊

4

如果一个男人只是情感上是一个懦夫,或是还可以原谅,但若在大是大非面前,他仍然置气节而不顾,那么这个男人或许真的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地方了

而人到中年的李清照发现,她曾经爱恋的丈夫恰恰就是这种男人。

1129年,赵明诚身为江宁知府,却因为叛军暴乱,于夜间,从城楼悬下绳索,弃城而逃,史称“缒城宵遁”。

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那个挥斥方遒的好男儿,如今却将不顾满城手无寸铁的百姓,丢下自己相濡以沫多年的老妻,独自遁去,这让从小便一身傲骨的李清照措不及防。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11)

离开江宁后,两人一路无言,过芜湖,途径乌江,面对涛涛江水,或许心中郁气难平,李清照还是写下: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她曾经以为,丈夫纳妾,不过是男人的通性;她曾经以为,丈夫虽为书生,但也可以不失气节。

她自以为是了解他的,却不知,偏安一隅的安逸早已消磨了他年少的锋芒,她还是丢了自己的少年郎。

但是她还是终究不忍,拼力按下心中的波涛汹涌,依旧陪伴在赵明诚的左右。

只是,心却不再火热。

然而,更大的失望接踵而来。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12)

烽烟四起,极速坠落北宋王朝,早已容不下一处安稳的所在,那日,在分别的驿道,他对她说:

“从众。必不得已,先弃辎重,次衣被,次书册卷轴,次古器,独所谓宗器者,可自负抱,与身俱存亡,勿忘之。”遂驰马去。”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李清照问赵明诚,倘若发生变故,该怎么办。

赵明诚告诉她,一切从众,若迫不得已,则先丢弃辎重,在丢掉衣服被子,然后是书卷,最后再舍古玩,但是千万要记得,宗器要随身携带,人在物在,别忘了

我们无法揣度李清照在写这句话时的心情,但是越是云淡风轻,越是难掩悲哀——

原来,26年的夫妻相伴,不及他眼中的金石玉器,他说,哪怕与之共存亡,也不能抛弃,切记!

原来,她的死活并不重要,原来,她的安危并不在意,这段始于年少时的爱情,终究是错付了啊!

李清照赵明诚感情破裂的故事(哪来的金玉良缘)(13)

后来,李清照在众人的反对声中,很快嫁给了张汝舟,所有人的都讥讽她晚年失节,笑话她遭遇渣男,但是,又有几人明白她的苦楚?

若不是上一段婚姻中山穷水尽的悲哀与凄凉,她又怎么会贪恋张汝舟那伪装的美好与温暖?

只不过,那是另一段故事了。

李清照的婚姻或许就是每一个中年女人共同的困局:当初的你侬我侬走到满目荒凉,努力挽回,极力容忍,却发现有些人一旦走远,就再也回不来了,那满心的委屈与不甘,也只能在无数的黑夜里默默咽下……

婚姻爱情,如水饮水,冷暖自知。

那些能说的,都是在心中被稀释过千百遍的伤心,而真正难过的,从来一言难尽!

如果你想了解有关更多李清照的故事,欢迎阅读这本《李清照传》,该书以美文写传记,集人物传奇与诗词鉴赏于一体,封面精致、环衬华丽,版式清新,文字细腻,值得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