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解码》第十一讲 从“八画”说汉字:弯的意义和用法

在汉字八画中,弯所表示的意义,就如同“弯”的本义,弯中有“弓”,引弓中“”有弯,有折""就有弧,弓中弯“”为弧形,箭走弧弯,体现运动的方向。通过以下含有笔画弯的字,来描述弯的意义。

一、向内弯曲的“”、“豕”、“阝”、“及”

弯向右凸出弯曲,表示物体受力向外向上运动。多数与“钩”合体,表示运动都是相对的。即向外向上做弧形相对运动。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1)

弓(拟声gōng)的甲骨文字形,象弓形,有弓背和弓弦,后省去弓弦,只剩下弓背,隶变楷化后变成如今的“弓”字,又完善了弓的结构和用法。“弓”的笔画释义为:折“”指示弓背的向内弯曲弧形结构;横“一”指示相对弓背横拉;竖折弯钩“”是合体笔画,竖折“”表示向外弯曲的弓弦;弯钩“”表示相对弓背向内拉弓弦。读音来源于模拟放箭的弓弦震动声。“弓”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弓”的字多与“弓箭”有关系。如引、弘、驰、张、弧、弩、弯、强、弹、疆等。弓的本义为射箭或打弹的器械,如:弓手(亦作“弓箭手”。

勹包(布交切bāo)是由撇“撇”和横折弯钩“”组成的,是“包”的初文,笔画释义为:撇“丿”指示向内向下用力,这里指向内用力包裹东西;横折弯钩“”是笔画合体,指示向内做相对圆弧运动,就是包裹东西的运动过程。后加“巳”繁化为包。“巳”是指未破壳的蛇卵,被包在壳内,寓意被包裹的东西就像未破壳的蛇卵样,来完善勹的意义。后依据外包层的材质演化出胞、苞等。勹仅作偏旁部首。以“勹”为意符的字,多与包裹有关,如包、旬、匍、匐、匀等。读音为“布(bù )交(jiāo )切(bù jiāo)”表示用布交扎在一起裹东西的过程为包。包的本义为用布裹东西的过程,如纸包不住火、包缠(包裹缠绕)。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2)

丂考(靠kǎo )是古代一种打击乐器的象形衍化而成的字。笔画释义为:丂是由横“一”和撇折弯钩“”组成,横“一”表示悬挂编钟的横梁;“”是笔画合体,由撇折“”表示编钟为圆弧形结构,横折弯钩“”表示编钟向外突出,口向下的多个相对大小不同钟组成。借“靠”声说明编钟按不同大小上下左右靠在一起,通过敲击发出不同的音符。丂作偏旁的字都与编钟有关,如号、巧、兮、亏、夸等。隶变楷化后,繁化为“攷”。 “攵”是“攴”的简化,可理解为敲的省形,通过敲击编钟演奏出不同的音乐效果。依据演奏的效果可以检验敲击编钟者的水平,故引申为考核、考察等。丂和老的省形“耂”结合为考,丂即奏乐之钟,古代贵族用于庙堂祭祀、婚冠丧葬、军事征战、宴享宾客等各钟活动中,具有乐器和礼器功能。与造“孝”字类似。考寓意是对长者的尊敬,同时依据死者点位高低采用不同类型的编钟祭祀,也是对人老来的一种价值体现或能力评价。考和攷意义相近,后来就合为一字即考。考的本义为对老人的价值高度评价。

豕(矢shǐ)的甲骨文字形,象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隶变楷化后,用笔画刻画了猪的身体特征。豕是由横“一”、三撇“彡”、弯钩“”和横八“”组合而成的字。“一”表示身体横行的猪,不像人站立行走;“彡”表示多,这里表示多毛动物;“”表示猪的相对向下弯曲的弧形身体;“”表示分布在猪脊背上鬃毛(豪毛)。豕借“矢”声表示豕(最早为野猪)是用箭射杀的动物。豕字亦作“彘(滞)”。豕是汉字的部首之一,如家、彖、象、豭、豢、豪等。豕的本义为猪或野猪。如豕心(豕贪食,用以比喻贪婪无厌之心)、豕仙(战国时朔人献给燕昭王大豕,此豕年岁已有一百二十年,故称豕仙)、豕牢(养猪的房舍)、豕突(象野猪一样奔跑乱窜)、豕首(猪头似的脸形)、 封豕长蛇、狼奔豕突(喻人奔逃时的惊慌状态,像被追赶的狼和猪那样奔突乱窜)。

豸(止zhì止哎切 zhài )的甲骨文字看,象是张口扑食的猛兽,金文、篆书和隶书上为月。楷化后,上为月的变形“”,月指示被撕裂的肉,由古文字张口扑食,改为月,意为食肉动物;字的下面是有三撇“彡”(有一撇和月的变形中的一撇重叠),表示多毛,指有皮毛的动物;弯钩“”表示相对向内或向下弯曲,这里指示动物身体向下弯曲。豸的笔画诠释了食肉动物的特征。豸借“止”声强调和完善了食肉动物足爪的作用;止(zhì)和哎(āi )相切读(zhài),即见到猛兽“豸”加警觉声“哎”的音变。豸是食肉动物的的归类符号,如豺、豹、貂、貆、貌、貅、貔貅、貉等。豺(柴chái)是由豸和才会意而成的字。豸表示为食肉动物;才表示体型小(相对狼)才能不小;借“柴”声说明身体枯瘦如柴。豹(包bào)是由豸、勹、点“丶”组成的字,是依据豹的皮毛的花纹图案特性造字。豸仍为食肉动物的归类符号;勹是包的省形,在豹皮上有一个一个的圆圈,包围着一个一个的点,勹即标音又表意;“丶”表示豹皮上黑点。豸的本义为食肉动物的泛形。引申1.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如虫豸(旧时对虫子的通称);2.通“止”;3.通“廌”;4.獬豸(即獬廌,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古代借以断狱,触坏人,故有司‘法官’的冠多绘其形)豸[ zhài ][冠豸山]山名,在福建省连城。豺为哺乳动物,贪食,残暴,常成群侵袭家畜。分布于中国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印度尼西亚等地(亦称“豺狗”),如豺狼。豹的本义为豹子(哺乳动物,能上树,常捕食鹿、羊、猿猴等,毛皮可制衣、褥),如豹尾(豹的尾巴,用豹尾做装饰的车或旗等)、豹跳(暴跳、躁怒之相)、豹隐(喻隐居)、豹头环眼(形容人面目威严凶狠)、未窥全豹。姓。

二、向上向外弯曲的“乚”、“弋”、“⺄”

弯向外弯曲表示物体受力向外、向上运动。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3)

匕(毕bǐ )从甲骨文和金文来看就是一位老人将死之状,到篆书看出是住着拐杖样,总之是刻画了一位老人状态。隶变楷化后虽然只有两画,但意义非常明确。“乚”在多数汉字中,表示躺着、趴着、伏着、爬行之意,如儿、礼、巴、也等。在匕中也是此意,“乚”表示躺着的人;“丿”表示向内、向下用力,或表示阴柔、女人等,在这里表示向人用力,指向这个躺着的人“乚”,就是指用短剑刺向此人“乚”,凶器短剑(匕首)已经接触“乚”者的身体,未进入“乚”的体内,就是匕,即将死亡;等凶器进入“乚”体内,就是“化”字,“化”指人死了。匕借“毕”声说明此人 “乚” 将要结束生命。匕是个偏旁部首字,如比、死、老、此、北、它、旨、匙等,多数与死和伤人有关。匕的本义指即将被刺杀而失去生命的人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4)

儿(二ér)繁体兒是由象形字甲骨文、金文、篆书,经隶变楷化而来。繁体兒上面的“臼”是指婴儿的头囟门未合拢的,简化后只留了下面的“儿”,来描述幼儿爬行状态。笔画释义为:“丿”指示婴儿的后退向下向后用力;“乚”指示婴儿伏在地上爬行的动态过程。“儿”字仅保存了孩子的爬行特征,去掉了头部盖骨的变化。也能区别于“子”(即孩子的初生过程状态,即只会躺着,不会爬行)。借“二”声表示阴阳二者相交生儿女。天创造,地生养。儿作偏旁部首字有元、兄、允、充、兑、兖、党、竟、竞、兜、兕(肆sì犀牛)等。本义为指示幼儿的爬行状态和过程。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5)

邑(宜yì)从其甲骨文、金文、篆书来看,上面是囗(围),可以理解国或城的外围边界或城墙,下面是一个张口的蛇,隶变楷化证明了不是人的跪坐,而是巴蛇,巴的字义为蛇张口吐舌的画面(图1)。过去的城市是用来盛放人和物的,便于人们经商聚集的地方(赶集)。借用了蛇的特性,可以吞食储存食物的特性(图2),还有盘踞的特点,来刻画城市的功能可以储存人和物,逐渐外扩的特性。所以,邑为古代人们聚集的城市。借“宜”声表示城市聚集人和物要适宜,不可过度。就像现在的“大城市病”,人满为患,车多堵塞交通,就如蛇能吞超过其体量的食物,但是也不是无限的。邑作偏旁居右为“阝”和阜作偏旁居左“阝”,位置不同表象类似,都是凸起的土堆(看古城遗址图3)。竖“丨”表示纵向或垂直,指示凸起的城市建筑;折“”表示圆或弧,指示城市的布局基本都是圆弧或方形;弯钩“”城市不断向外扩张。“阝”居右组成的有都、邓、邦、邪、邮等。邑的本义为人和物聚集区。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6)

弋的图示

弋(拟音、一、yì)弋是由横“一”、弯钩“”和点“丶”三个笔画组成的独体文。横“一”指示横击或单手投掷;斜弯钩“”表示向外向上投掷的相对运动轨迹;点“丶”指投掷的目标。弋为单手投掷的飞镖或标枪类狩猎武器,从甲骨文“”来看就是一条简易的削尖的木棍。(戈为双手握持的割刺类武器)。读音应该是模拟飞镖的快速飞行声;或被射杀的鸟的叫声;或借“一”声来强调单手用武器。弋的本义为单手投掷的飞镖或标枪类武器。

画字字形变化研究(汉字解码第十一讲)(7)

飞的图示

飞(拟声fēi)是繁体飛简化的“飞”,是一个鸟的翅膀,上下摆动的动态背景图。可是,一支鸟翅膀摆动是不能飞起来的,就是两支鸟翅膀摆动也飞不起来。在保护天鹅的纪录片中,一只腿部受伤天鹅,就不能飞了,为什么?说明鸟类飞起来得需要一个升力,没有它腿部的升力是无法起飞的,所以,繁体“飛”是两个上下摆动的翅膀和提供上升力的两条腿。汉字蕴含着很多自然科学的道理。飞的笔画释义为:飞是横折弯钩“⺄”和横八点“”组成的字,横折弯钩“⺄”是折“乛”、弯钩“”的合体笔画,折“乛”表示鸟翅膀的圆弧形结构,弯钩“”表示向外向上振翅,和羽(雏鸟的翅膀向内振翅)相反,横八点“”指示鸟翅上下开合摆动。读音模拟鸟起飞振翅发出的声音。飞的本义鸟振翅上升飞行的过程,如:飞凫(飞翔的凫鸟)、飞翰(飞翔的小鸟)、飞鸿(飞翔中的鸿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