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习语文,就不得不学文言文,在初学者眼中,文言文用字生僻、读起来拗口、内容更是晦涩难懂,实际上这是对文言文的错误评价,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这些文言文的用词用语距离现代生活越来越遥远,二是因为学习者还没有真正的学懂学通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准确评价应该是语言简洁生动,雅俗用语贴切,言简意赅,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妙。

什么是文言文?就从文言文这三个字进行解释,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指书写、记载、记录等意思,“文言”就是书面语言,与之相对的是口头语言,后面一个“文”,是文章,作品的意思,文言文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我们今天写文章还是使用书面语言,但这种书面语言叫白话文,古代人怎么就把文章写成那样了呢?其实这个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古代没有纸张。中国在商代才出现文字,而纸张是东汉时期才大规模使用的。所以使用文言文进行书写,在秦朝时期就已经固定下来了。那时候写字,用的是竹简和木简,这就要求书写者大规模压缩文字的数量,如果用白话文进行书写,别说是一本书,哪怕是一个奏章,估计得用几十斤的竹简或木简,试想大臣用牛车拉着奏章向皇帝汇报工作,那会是一个什么场景?

为什么古代的文章叫文言文(古代写文章为什么要用文言文)(1)

竹木简

文言文的特点:

1、言文分离。文言文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书面语和口头语相互促进又相互影响,隋唐以来,出于科举考试的需要,学子们愈发模仿《四书》、《五经》的行文风格进行写作,写文章以古雅为时尚。书面语的文言与人们口头语的差距越来越大了,最终造成了言文分离的现象。  2、历久不变。自先秦以来,文言作为作为书写的唯一形式代代相传,其语言成分基本没有发生多大变化。早期的文言文基本句式、常用虚词的用法等都在历代的文言中得到了保存,就连之乎者也焉矣哉这些虚词都没有变化,从总体看来,文言在词汇系统、语法系统方面基本保持了原先的面貌。

为什么古代的文章叫文言文(古代写文章为什么要用文言文)(2)

文言文书籍

  (3)行文简练。由于文言文被长期使用,因此我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基本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有作品都讲究简约精练,历代学者文人都注重锤炼语言,讲求“微言大义”,所以就形成了文言文严密简洁的风格。

古人写文章用文言文,那平时说话是不是用文言文?当然不是,比如说中国人见面,都亲切地问对方:“吃饭了没有?”但如果用文言文问他,就变成了:“饭否?”,岂不让对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为什么古代的文章叫文言文(古代写文章为什么要用文言文)(3)

文言文书籍

既然文言文那么难懂,为什么还要学习文言文呢?因为文言文是我们的历史,要研究古代的人和事,研究5000年灿烂的中华文化,如果不学习文言文,你就无处下手,因此放弃文言文,就等于放弃了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