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讲史记有声书(史记讲记-第二十二集-印正老师)(1)

诸位老师 诸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探讨史记之五帝本纪

【尧曰:“嗟!四岳

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

岳应曰:“鄙德忝帝位。

尧曰:“悉举贵戚及疏远隐匿者

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

曰虞舜。”

尧曰:“然,朕闻之。其何如?

岳曰:“盲者子。父顽,母嚚,

弟傲,能和以孝

烝烝治 不至奸。】

尧曰:“吾其试哉!】

我们再探讨

【能和以孝 烝烝治 不至奸】

这是四岳等一帮贤臣对虞舜的评价虽然父母兄弟对他如此的不善,但虞舜不该初衷,对父母兄弟一如既往,孝悌不减。

【能和以孝】是不怨恨自己的父母及兄弟,格尽孝道。

【烝烝治】

这个烝烝 是欢欢喜喜,不生怨恨,君子量大 小人气大,生气怨恨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印度释迦氏把怨恨叫做嗔恨,释迦氏说教当中,让我们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贪嗔痴是三毒。

所以我们平常要克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习圣贤,看看圣贤在大苦大难当中,是如何做为的,我们要把圣贤的作为,引申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年轻的虞舜从小生活在,父亲与后母双重压迫虐待之下,始终欢欢喜喜,对家庭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他懂得,治理家庭要以和为贵,从不对外人说家里的不和,把一切委屈痛苦深藏在心底。

【不至奸】是不害自己的父母兄弟,一心一意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明父母兄弟之志,让他们慢慢改过向正。

因为虞舜有如此厚道与美德,他在左邻右舍当中的声望极高,凡是提到虞舜的人,没有不佩服这个年轻人的,他不但对自己的父母如此,对左邻右舍,社会上的各路朋友都格尽值守,是大众公认的好人。

因此虞舜的贤孝名气,就慢慢传开了,最后到远近闻名,于是朝堂之上忠臣义士。

四岳等人,怀着对家国的责任心,好处访贤,早就关注虞舜了,对这个年轻人观察良久,才对帝尧推荐他。。

中国老百姓常说,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古代圣王用人的标准,首先看他孝道如何,孝廉 是国君衡量臣下的标准,一个人真的能孝养父母,包容父母,他就会忠于国家忠于民,虞舜对如此不明事理的父母,能格尽孝道,说明他不是个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这一点,听了四岳等人的话,帝尧沉思良久 点点头说。

【吾其试哉】,意思是国家继承人的大事,不能马虎,让我再反复的试试这个人,看他是否表里如一。

我们再看原文

【于是尧妻之二女

观其德于二女

舜饬下二女于妫汭 如妇礼】

帝尧找到舜,跟他深刻交谈 互相沟通,发现这个年轻人不但心地厚道,而且智慧超群,对国家大事的分析件件准确,对国家当前的形式剖析得非常明白,与帝尧不相上下,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帝尧问他父母对你这样不好,你为什么没有怨恨呢?

虞舜回答说,如果我对父母兄弟产生怨恨,就跟他们一个素质了,不跟普通人一般见识 ,忍他 让他 包容他,才能感化他,没有包容心 慈爱心, 干不成大事业。

帝尧听完舜的话,深深感动了。

是的 ,帝王将相如果不具如此大度,如何能治理天下呢。

帝尧巧妙的对舜说,你现在还未婚娶,正好我的两位公主也未婚配,如果你不嫌弃她们的话,我将她两位嫁给你作妻子,你意下如何?

舜不假思索的回答帝尧,我这里没有意见,但要征求我的父母同意,婚姻大事不问父母是大不孝,既然您让公主下嫁我这个平民,她们就要夫唱妇随,劳动生产,不能摆公主的架子,就要跟我一样孝养父母,跟普通的民妇一样,您应该跟她们说清楚。

民间的妇女很辛苦,看她们能不能吃苦,如若不能小民则不敢接受您的厚赠,你还是从给公主找门当户对的富贵人家。

舜 并不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人,他更希望过风平浪静的百姓日子,做帝王不是一件轻松事,没有一个圣贤会热衷功名,去抢这个位置做。

为天下苍生呕心沥血,谈何容易呢?

对于帝尧的两个公主,他也不感兴趣。

为什么呢?

在富贵场中长大的女孩子,骄傲自大,娶富贵人家的女子为妻,风险不小,这是舜,一位圣人的处事态度,绝不让外缘影响自己的清净心。

更不让富贵污染心地增长贪欲,处在五浊恶世 洁身自好,是圣人的淡泊与清高,凡圣之间的区别,一个热衷名利,一个淡泊名利,热衷名利者 人格扫地 ,淡泊功名者 全始全终。

舜的一席话,让帝尧心开意解。

真贤人也

【于是尧妻之二女】

帝尧将舜的话传给两位女儿,这两个女孩子也不是凡夫,决然同意了与舜的婚事。

【妻之二女】

是帝尧将两位公主嫁给舜做妻子。

为什么古代社会是一夫多妻制呢?

两位公主下嫁给平民百姓,她们如何作为呢?

能过下普通老百姓的清苦生活吗?

我们再说帝尧一口气,将自己的两位公主下嫁给虞舜,这几乎让人不可思议,多少朝中权贵攀都攀不上其中的一位,虞舜一下子得到两位公主,这令多少人眼红嫉妒,外人不明白, 帝尧自己心里有数。

他将女儿嫁给未来的帝王,等于两位公主转身成为王后,其他人如何能想到这里呢,公主下嫁王公大臣的很多,但是两位公主能嫁给未来帝王的

这并不多。

两位公主嫁帝王,也是圣贤之间相互配合,我们在这里随带说说古代的一夫多妻制,这绝不是大众男性一味的贪色,而是现实逼迫。

古代的医学不发达,婴幼儿成活率很低,娶多位妻子,主要为了传宗接代,其次古代社会男耕女织,家庭妇女的工作量很大。

大到什么程度?

面粉是用石磨一点点磨出来的,我们现在吃的大米,也是家庭妇女一点点舂好,从采棉花到织布,再到裁缝衣服,都是家庭妇女的工作,还有一日三餐的造作,管理孩子,妇女的工作并不比男人轻,而是比男人更烦索 更苦。

我小时候就听过我祖母,这代人经常说过,农村的家庭妇女早上三点钟就起床,起床以后怎么?

起床以后赶紧把磨盘打扫干净,将毛驴套在磨盘上,不是磨面 就是碾米,等到将一天的粮食面粉,磨好以后 就到四点五点钟了,四点五点钟赶紧煮早饭,早饭煮好了。

这家里的长工家庭成员,都起来以后,洗完脸 吃了早饭以后,身上有了热气 有了力量,就下地干活。

男人们可以一觉睡到天亮,女人们 年年如一日,早上三点钟起床。

晚上呢,晚上往往劳作到半夜三更,

干什么呢,做衣服 做鞋子,这一个大家庭的衣帽鞋袜,都是妇女一针一线把他缝起来的。

在这种情况下,正妻绝不反对丈夫多纳妾,因为家里多一个女人,等于正妻减少一份工作量,家庭人丁兴旺 子孙众多,是家运昌隆的标志,绝不是现代人想象的因贪色而多娶。

虞舜更不可能贪图富贵娶帝尧的两位公主。

【于是尧妻之二女】

这是两位公主与舜达成了统一,同意服从丈夫的领导,跟民妇一样蚕桑劳作,婚事就定下来。

【观其德于二女】

既是让二位公主监督舜,看看舜是不是人们传说的那样高尚,也是观察舜对二位公主的态度,他会不会迷在权色当中而变质,人生的大起大落,对凡夫众震动太大了,一般人他根本转不过弯子。

由富贵一下子变穷,能让凡夫众消沉自杀。

而让贫民一下子跃为富贵阶层,也同样让凡夫失去美德,他接下来将会穷奢极欲 ,腐败堕落。

不是圣贤,谁也经不起如此剧烈震荡

虞舜到底是什么性质?

结果将很快出来

【舜饬下二女于妫汭 如妇礼】

这个【饬】 是教化教育他们

要礼数周到 ,不能摆公主的架子,对邻里傲慢 对公婆傲慢。

【妫汭如妇礼 】

这个【妫】是妫水

今山西永济境内的古水名

【汭】是水流弯曲的宽阔地带。

也就是的虞舜家里,虞舜用隆重的礼节迎娶了两位公主,人们羡慕之余,都称赞虞舜大贤大德,娶了如此好的两位妻子。

【如妇礼】

是教两位妻子孝敬公婆,爱护弟妹 和睦乡邻 勤劳节俭,两位妻子听从夫命,夫妻之间感情和睦 相处甚得,舜的两位妻子操持家务, 很辛苦。

而公主的九位兄长,经常到虞舜这里商讨国家大事,大家一致认为,虞舜的智慧在自己之上,帝尧经过长期对虞舜的观察,证明这个人表里如一,是一位真正的的帝王人选。

就将他与两位妻子接到宫中去,对虞舜进行了严格训练。

如何训练呢?

先介绍他认识朝中的百官,上朝的律仪,再给他交代国库的钱物,财政收入的来源,军事装备等重要国家秘密,让新储君心里有数,知道从何治理国家。

我们再看原文

【尧善之 乃使舜慎和五典

五典能从 乃遍入百官

百官时序 慎和五典】

这个五典是什么?

就是五伦五常四惟八德,这个典 是典范 ,学习黄帝 颛顼帝 帝喾,留给后人治国平天下的成功经验,虞舜出身平民,没有从小培养过处理朝政等事务,帝尧就让他学习,前三位国家领导人的处世为人,这一切都是活的教材,没当过帝王不要紧,要紧的是会看人家的好样子,借鉴前人的成功经验来治国,虚心学习 补足自己。

【五典能从 乃遍入百官 百官时序】

是什么意思呢?

什么是五典能从?

是能将伦常道德落实到生活中去,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圣王治国 以理服人 ,以信取人 以德感人,以仁慈昭告天下,以伦常道德教化人民,为人民谋福利 这叫作王道,王这个字 三横 代表民众 ,其中的一竖,代表民众的主心骨。

民众的主心骨是什么?

就是贤能的国君大旗不倒,领着大众,将圣贤教育永远学习下去,也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安静祥和,人伦道德不能出差错,国君的责任重大。

事实证明,哪任国君背离了这一原则,社会就陷入大混乱格局当中。

因此中国古代对储君要求非常严格,这关乎到全国人民的前途与命运,谁敢马虎?

帝尧对虞舜更加严格,不但暗中观察他,还在身边亲自培训观察,手把手的培养他,对虞舜不足之处及时提醒纠正,一直达到帝尧满意的程度为止,这就是五典能从,自己巍然不动,格守伦理道德 一生正气。

文武群臣在国君身上找不到问题,他就不敢做乱,国君有管理群臣的行政权力,也有令人敬佩的道德情操,超人的治国策略,这是一国人民幸福的保证。

【乃遍入百官 百官时序】

什么是乃遍入百官?

是舜以理服人 以德感人,用伦理道德管理百官,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礼智信 温良恭俭让,六德六和,永远是不可缺少的法宝,百官都要效法这一标准,由领导到群众,人人能遵守伦常道德,国家没有不强大的道理。

【百官时序】是各尽职守,工作有条不紊,众臣子看到新任储君的德行,智慧与帝尧一样,没有不臣服的。

虞舜号令百官,百官不敢不听命,虞舜在政治生涯,第一步走的很成功,成功在满朝文武不敢小看他,不敢不服从他,而且是从心里服这个人。

我们再看史文

【宾于四门 四门穆穆

诸侯远方宾客皆敬】什么是宾于四门?

【宾】是接见宾客

【四门】

指京城东西南北四个城门,诸侯外宾朝见天子,天子派使臣到四门迎送,使臣代表天子,礼仪不能疏忽。

帝尧培养虞舜接见宾客,诸侯朝会,这关乎到各个封地的治理,天子使臣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诸侯贤愚不等,要及时发现问题 应对策略,一不小心,被不非之人钻空子利用,就要出大事的。

一年一度,或者数年一度的诸侯会集,帝尧交给虞舜处理,培养他 锻炼他,以后如何接待宾客。

虞舜接待宾客,主持诸侯会盟的工作,做得怎么样呢?

史文说

【四门穆穆 诸侯远方宾客皆敬】

【穆穆】是端庄恭敬

储君虞舜对诸侯礼节周到,明察秋毫, 别有用心的人一看情况不对,早把欺上瞒下的不良之心,收归起来,老老实实 一五一十。

而贤能的诸侯宾客,看到新任储君如此圣明,则满心欢喜,臣下与百姓希望开明的君主,如同暗夜渴望曙光,平心而论人们都不希望改朝换代,都希望和平共处,圣明的国君出现,谁不欢喜呢。

【诸侯远方宾客皆敬】

这是大众都看好虞舜,没有人说他不好,俗话说人言是秤杆,全国人民乃至世界各国人民,都说某国君好。

那人家一定有他合乎情理的美德,一部分人说他好,一部分人说他不好,这个人是好一半恶一半,天下人都说此人不好,这个人就确实不是好人。

无论是谁 ,他的手再大 权再高,掩不住众人的口。

虞舜 在他短短的数年的政治生涯当中,博取全国大众一致的好评。

我们再看史文

【尧使舜入山林川泽

暴风雷雨 舜行不迷 尧以为圣】

这如何解释呢?

今天时间到了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