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风华》宫女胡善详上位史,也是一种阴谋诡计、旁门左道的进程。

她如此性格和选择,和经历关系很大。

她自小父母突然死于非命,幸亏太孙怜悯,太子仁慈,才没死。

太子把她交给胡尚仪抚养。胡尚仪外冷内热,虽然对她严厉,总是打骂,实际上,还是很疼她的。

但这种内在爱,表面凶的亲情,她体会不到安全感。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1)

她身边更为熟悉的是宫女、太监、嫔妃。那些贵人,皇上、太子、王爷、太孙等等,其实是她高不可攀的对象。但偏偏太子和善,太孙也亲切。

比起宫女、太监们的不堪和拜高踩低,她当然更想攀龙附凤。

并且她之前也用小聪明和狠辣,获得了自己想要的尊严,想要的得意。

但胡尚仪实际上并不同意她这种冒险求富贵的行为。

胡尚仪剧中的人设是胡惟庸的后人。出了案子被杀九族,她得以逃脱,其实最知道富贵背后的凶险,万事活着最大。

在深宫中,活着这种基本需求,若不谨小慎微都很难实现。何况还要往权力中心去?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2)

初生牛犊不怕虎,可不是虎不吃牛犊,而是无知者无畏。

所以,胡善详要选秀女,胡尚仪不帮忙,还打骂她。她为了参选秀女,付出的代价,她帮着遮掩,但不高兴。真选上了,成了太孙妃,后来成了皇后,她终日买醉。

直到东窗事发,是胡尚仪帮胡善详用命遮掩。

胡善详到底怎么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目标呢?

首先,她博得了太子妃的注意和好感

上次说到朴妃失踪,找不到人。胡善详和太子妃说,我可以代她去死,帮你交差。

可实际上,朴妃初来乍到,年纪又轻,后宫势单力孤。是胡善详明里暗里挤兑,才让朴妃压力焦虑倍增的。朴妃出了状况,胡善详其实是始作俑者之一。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3)

可是她跳出来解决这事,还以不怕死的状态。太子妃记住她了,她这号人物就冒出来了。

她还曾去求太子推荐,很是有趣。

胡善详想做太孙的妃嫔。她是宫女,没什么背景,就借用当差的便利,当面去求太子。

大明朝是农民起义,朱元璋就是个农民出生,所以他们家选妃,其实不一定非得达官显贵,家世清白就好。

胡善详和太子说:我愿意一生一世服侍您。太子可逗了,还以为胡善详看上自己了,说:倒也没说不让我选妃,而且都说我仁厚,好相处,喜欢我的人挺多的。可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行。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4)

直到胡善详说自己想选太孙的秀女,搞得太子好尴尬。

最后,她去求了汉王,被迫毁了自己的清白。

可是胡善详是一个养在深宫的人,她为了达到往上爬的目的,是无所不用其极的。她又去求汉王。

汉王是太孙的叔叔,也深得当今皇上,也就是太孙爷爷的喜欢。汉王在很多大事上,也有话语权。

胡善详敢去,也敢说。果不其然,汉王说你得纳投名状。汉王哪儿是啥好人呢?立马强要了胡善详。然后推荐她当秀女。

胡善详为了嫁给太孙,竟然先给太孙戴了一顶绿帽子。真是莫大的讽刺。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5)

事实上,来路不明的孩子被人陷害流产后,胡善详为了避人耳目,还想着突破宫禁,借腹生子。

东窗事发,是胡尚仪帮她顶了锅。

当然,这是编剧戏说。但是我们更该关注编剧戏说背后的意味。

彼时皇帝要出征,汉王没失宠,太子太孙要揣测上意,笼络汉王,汉王推荐的秀女,得给他这个面子。汉王是包藏祸心的人,但驳他就是驳皇上的面子,没的选。身居高位者,也不是啥事都能听自己的。

汉王用这一招无形中大大羞辱了太孙。并且汉王本来就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汉王还想在太孙身边安排一个眼线、内应。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6)

至于胡善详如何过得了太孙新婚考验,作为一个养在深宫,长在深宫,在深宫中的姑姑身边长大的人,搞阴谋诡计,旁门左道,有的是办法。

这就是讲这个故事的人的逻辑。他的前提和后续,其实都是说得通的。若非要说这是瞎编,虚构,其实挺没意思的。

这剧不是历史教程,而是一种文学作品,基于人物和人性,做自己前因后果的假设。但讲这个故事,这个人物,其实意味也很明显。

大明风华最霸气的片段 孙太后(宫女胡善详想做太孙妃)(7)

有时候,我们处于当下一个境地时,觉得真是无趣无味。

我们不想如此,想往上爬,想着爬到一个和当下不一样的境地,自己就会快乐,至少比现在幸福吧。

可实际上呢?

爬高的代价,你也想不到,也许根本不是你能接受的。等到你真的爬到了那个高处,才发现没什么意思,还无路可退,必须继续。

蓦然回首,大梦一场。

#影视杂谈#

原创/ 四个匹酱

配图/ 网络,侵删

你好!我是@四个匹酱,成长路上,陪你一程。欢迎关注~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