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包爸,今天的文章是我写的。

最近孩子们进入考试周,学校里小测验不断,成绩成了很多家庭的晴雨表。

在后台收到很多妈妈的留言:

辅导班也读了,练习册也刷了,成绩咋就没起色呢?

讲了无数遍的题,反反复复的错!

我把孩子骂哭了,我也哭了,怎么那么难呢?

能感受到大家非常焦虑。

正好有一个朋友上周找我探讨这件事,大家说的问题,她家娃都有,她也特别沮丧,甚至焦虑到失眠。

我们聊过后,她回去做了改变,娃这次考试成绩从80分提高了90分。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1)

虽然一次考试不能说明什么,我的观点也不一定对每个人有效,但也许能给你一些启发。

咱们一起从底层去探究一下,孩子学习这件事。

1.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

成绩不好的孩子,往往被扣上“不爱学习”的帽子。

不知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很多孩子不爱学习?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无法感受到课堂学习对他的意义。

孩子学习好,可能对家长意义更大。

你觉得成绩好,孩子会更快乐,将来成功幸福的可能性更大。

但这只是你觉得,孩子是靠本能驱动的:如果学习不能给我快乐,我为什么要学习呢?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2)

人的本能就是倾向做让我们快乐的事儿。而现实情况是学习本身不一定快乐,甚至大部分时候是不快乐的。

只有在一种情况下你能感受到快乐——获得正反馈,被鼓励、表扬、认可。

但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正反馈的周期非常长。

从开学到期中、期末考试,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而且要考到前几名才有可能被表扬。按一个班40个孩子计算,这概率只有10%左右。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3)

我们可以把自己替换成孩子,想一想:你很努力地工作,大部分情况下没有鼓励表扬,搞不好还会被骂一顿,你是什么感受?

是不是觉得:我这天天图什么呀?我去踢踢球,玩玩游戏不香么?

所以我们家长要做的,是给孩子设立更小的里程碑,增加他收获快乐和成就感的频率。

我家两只包子的学校有一点非常好,老师常常会给家长发信息,很具体地告诉你,孩子在哪些方面进步了(二级反馈,夸具体),请您回家表扬孩子。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4)

(老师和家长建立了夸夸群)

孩子几乎每周都能得到老师和父母的正反馈,在这个激励循环中,他们的表现越来越好。

其实不是考试满分才值得表扬,孩子做对了一道题,就可以有正反馈了。

他昨天错了3道题,今天错了2道,就值得鼓励了“宝贝,你进步了,多答对了一道题,加油争取下次再多答对一道”!

这就是最小的正反馈颗粒。

2.现身说法:正反馈有多重要?

从我个人的成长轨迹来看,一个小小的正反馈颗粒,可能就是孩子“开窍”的一把钥匙。

大家看到我现在还算个爱学习的人,每天都会看书,今年已经读了25本书;周末除了陪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上课学习,或者和朋友交流。

但大家看不到的是,学生时代的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学习是没有兴趣的。

高一的时候,我大概能考到全校20多名。

到高二高三的时候,我开始玩游戏机、打篮球,高考考的不咋地。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5)

(高考时,我还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

表象是这孩子玩物丧志,被打游戏毁了。

本质上呢,是我在学习里面得不到快乐了。

那时候高中数学老师总是说我,经常被打击,我对数学越来越不喜欢。

当然,咱不能把成绩归咎于老师。但痛苦并不能让我成长,一个每天活在批评和挫败感里的孩子,迅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我为什么后来对计算机产生了兴趣呢?

最初是从游戏开始的。高中到大学这个阶段,我喜欢上了电脑游戏。当我去玩游戏的时候,发现不懂电脑的话,玩游戏是非常困难的。

那时候电脑配置特别低,需要设置很多系统里的东西,把内存优化到极限,才能玩好游戏。

于是我买了很多计算机书籍,开始阅读电脑报,学到了很多东西,逐渐在朋友中成为一个“电脑高手”,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正反馈。

看别人的文章多了,我就在想,我能不能去写一写文章呢?努力了大几个月,终于第一篇文章在《电脑商情报》上发表了。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6)

(第一次创业,开始在学习路上狂奔)

看着自己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还拿到了一笔稿费,我特别开心。这是我得到的又一个正反馈。

慢慢地,我从对硬件感兴趣,逐渐对编程产生了兴趣。这期间我通过自学,给包妈实习的公司写了个论坛。你写一个程序,它能运行使用,这个反馈太厉害了。在这个不断学习,学以致用的过程里,我得到了很强的满足感!

再后来,我和包妈一起创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数码论坛,搞得还不错,在当时的圈子内人气颇高,我觉得自己还可以,能做点事情。

至此,你能看到,一个又一个正反馈颗粒,组成了一把钥匙,撬动了我的人生齿轮,让我走上了一个正向循环的道路。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7)

(30多岁,再次走入课堂,学习让我快乐)

所以,我在辅导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因为成绩跟孩子焦虑过。

小学的100分,跟高考的150分,中间差得太远了,没有确定关联。高考的150分与人生赢家中间还有无数的不确定。

但如果小学阶段孩子不喜欢学习了,对学习抵触了,高考能考好的几率就会低很多。

我们的人生很长,最关键一点是:父母的目标究竟是什么?

你是想收获一个充满好奇心,不断主动去探索世界的孩子,还是一个只有在外界压力下,才勉强不情愿去学习的孩子?

3.你希望孩子收获的是什么?

很多妈妈说,道理我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一看到成绩,情绪就上头了。

当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不妨多问问自己:

你的情绪到底来自哪里?

是对升学和未来的恐惧?

是担心孩子以后过得不好?

但孩子小学考80分,跟上不了好大学,这中间是没有等号的。

反过来说,孩子现在考100分,跟上好大学,也没有等号。

很多人追求的其实是不确定的东西,但在潜意识里把它当成了100%确定。

而真正确定的只有一个:

当你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传递给孩子,肯定让他失去幸福感,甚至充满焦虑。

而孩子小时候的不安全感,焦虑,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成年后的诸多问题,从而让他的人生与幸福快乐擦肩而过!

这才是最大的问题。

你觉得在小学阶段,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你可以拿纸笔,试着把它列出来,提醒自己多看看。

我的清单上写的是:学习能力,对学习的兴趣,自信,健康的身体......

好成绩不在这里。

因为学习能力和好成绩没有直接关系,特别是低年级。

小学1-3年级,是建立学习能力的一个时间。尤其是没有底子的孩子,他还在探究学习方法,摸索考试能力。

这是一个过程,不是立竿见影的,孩子不可能马上就取得好成绩。

很多男孩子小学低年级成绩一般,为什么到高年级或者初中,成绩起来了?就是因为他掌握学习能力了,有学习兴趣了。

在孩子的这个适应阶段,我们要忍住自己的愤怒,夸娃!使劲夸娃!不断给孩子正反馈。

小学阶段,让孩子学习,做到让他不讨厌学习就行了。

多问问自己,我们有多少行为是反向的?

有多少父母,一点一点地把孩子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剥夺了,然后质问他:你为什么讨厌学习,为什么不专注?

这是很悲伤的一件事,但很多父母可能一辈子都不理解。

就算逼着他学习,上了不错的大学,然后呢?

人生是长跑,毕业后进入社会才开始跑,小学阶段连热身都不算呢,也就相当于买袜子买鞋吧。

关于鸡娃的个人心得(越用力可能越差劲)(8)

我们分析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能成功,就是因为能不断提升自己,对学习有兴趣,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动力。

谁先明白这个道理,谁先给孩子的行囊里放上这几样东西,谁的孩子,将率先脱颖而出。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检验我们把孩子养的如何,不是一次考试成绩,而是孩子漫长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