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读《晋书》系列文集《晋书笔记》之读《晋书帝纪第八》晋哀帝司马丕第一篇

文:小A斯蒂芬

晋朝司马弘死后谁当皇帝(晋哀帝司马丕即位)(1)

原文【1】:哀皇帝讳丕,字千龄,成帝长子也。咸康八年,封为琅邪王。永和元年拜散骑常侍,十二年加中军将军,升平三年除骠骑将军。五年五月丁巳,穆帝崩。皇太后令曰:"帝奄不救疾,胤嗣未建。琅邪王丕,中兴正统,明德懋亲。昔在咸康,属当储贰。以年在幼冲,未堪国难,故显宗高让。今义望情地,莫与为比,其以王奉大统。"于是百官备法驾,迎于琅邪第。庚申,即皇帝位,大赦。壬戌,诏曰:"朕获承明命,入纂大统。顾惟先王宗庙,蒸尝无主,太妃丧庭,廓然靡寄,悲痛感摧,五内抽割。宗国之尊,情礼兼隆,胤嗣之重,义无与二。东海王奕,戚属亲近,宜奉本统,其以奕为琅邪王。"

释文:晋哀帝司马丕,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子。咸康八年(即公元342年),被封为琅邪王。永和元年(即公元345年)被拜为散骑常侍,永和十二年(即公元356年)被加为中军将军,升平三年(即公元359年)被任命为骠骑将军。

升平五年(即公元361年)五月份的丁巳日,晋穆帝驾崩去世。

皇太后下令说道:“皇帝司马聃突然患病没能够救治过来,也没有建立继承人。琅邪王司马丕,乃是中兴时期的正统继承人,仁德聪明的皇室宗亲。从前在咸康时期,就是皇帝继承人的第二人选。因为年龄幼小,害怕他难以承担国家大事,所以晋显宗成皇帝司马衍才发挥极高的风格把皇位让给了晋康帝司马岳。今天无论从国家大义还是宗室名望的各方面情况来看,没有比他再好的继承人选择了,所以我们应该让琅邪王司马丕承嗣大统。”

于是公卿百官们就准备了车马法驾,前去琅邪王的府邸迎接司马丕。庚申日,司马丕即位为皇帝位,大赦天下。壬戌日,皇帝下诏说道:“朕得以获得承嗣上天明命的机会,入朝继承皇位大统。却想到先王的宗庙,秋冬二祭再没有主持的人,太妃在宫廷里哭泣,空旷的宫廷里没有可以安身的地方,我的心中也十分悲痛,五脏就像抽割一样痛楚。宗国中所应该尊崇的,人情和礼法所最为重要的,就是承嗣的问题,在道义上也没有第二个与之同等重要的了。东海王司马奕,是亲戚家属中与我最为亲近的人,最适宜奉嗣琅邪王的本统,所以就让司马奕来继承琅邪王的爵位。”

晋朝司马弘死后谁当皇帝(晋哀帝司马丕即位)(2)

原文【2】:秋七月戊午,葬穆皇帝于永平陵。慕容恪攻陷野王,守将吕护退保荥阳。八月己卯夜,天裂,广数丈,有声如雷。九月戊申,立皇后王氏。穆帝皇后何氏称永安宫。吕护叛奔于莫容暐。冬十月,安北将军范汪有罪废为庶人。十一月丙辰,诏曰:"显宗成皇帝顾命,以时事多艰,弘高世之风,树德博重,以隆社稷。而国故不巳,康穆早世,胤祚不融。朕以寡德,复承先绪,感惟永慕,悲育兼摧。夫昭穆之义,固宜本之天属。继体承基,古今常道。宜上嗣显宗,以修本统。"十二月,加凉州刺史张玄靓为大都督陇右诸军事、护羌校尉、西平公。释文:秋天的七月份戊午日,安葬晋穆帝司马聃在永平陵。慕容恪攻陷野王,野王的守将吕护撤退到荥阳进行保卫。

八月份的己卯日,这一天夜晚,天空出现开裂的现象,裂口长有数丈,伴有如雷一般的响声。

九月份的戊申日,立王氏为皇后。晋穆帝司马聃的皇后何氏搬入永安宫居住,称为永安宫。吕护背叛朝廷投奔于慕容暐。

冬天十月份,安北将军范汪因为有罪被废为庶人。

十一月份的丙辰日,皇帝下诏说道:“显宗成皇帝司马衍临终时曾经留下遗命,因为时事多艰坎坷,要我们弘扬高世之风,树立德义博得威重,用以振兴社稷。可是国家发生了许多的变故,康皇帝司马岳和穆皇帝司马聃全都过早的离开人世,使得国运没能够兴荣。朕也只有非常少的仁德,又继承皇帝的位置,心中所长久思慕感念的,就是要把悲痛化为力量做成摧枯拉朽的事情。昭穆制度的大义,就在于坚固每个人的天命地位。继承体制和基业,这是古往今来的常道。现在我们应该延续晋显宗成皇帝司马衍的后嗣,以修正本来的大统。”

十二月份,加封凉州刺史张玄靓为大都督,负责陇右地区的所有军事事务,同时兼任护羌校尉,封爵位为西平公。

晋朝司马弘死后谁当皇帝(晋哀帝司马丕即位)(3)

原文【3】:隆和元年春正月壬子,大赦,改元。甲寅,减田税,亩收二升。是月,慕容暐将吕护、傅末波攻陷小垒,以逼洛阳。二月辛未,以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庾希为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镇下邳;前锋监军、龙骧将军袁真为西中郎将、监护豫司并冀四州诸军事、豫州刺史,镇汝南,并假节。丙子,尊所生周氏为皇太妃。三月甲寅朔,日有蚀之。夏四月,旱。诏出轻系,振困乏。丁丑,梁州地震,浩衅山崩。吕护复寇洛阳。乙酉,辅国将军、河南太守戴施奔于宛。五月丁巳,遣北中郎将庾希、竟陵太守邓遐以舟师救洛阳。秋七月,吕护等退守小平津。进琅邪王奕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邓遐进屯新城,庾希部将何谦及慕容暐将刘则战于檀丘,破之。八月,西中郎将袁真进次汝南,运米五万斛以馈洛阳。冬十月,赐贫乏者米,人五斛。章武王珍薨。十二月戊午朔,日有蚀之。诏曰:"戎旅路次,未得轻简赋役。玄象失度,亢旱为患,岂政事未洽,将有板筑、渭滨之士邪!其搜扬隐滞,除苛碎,详议法令,咸从损耍。"庾希自下邳退镇山阳,袁真自汝南退镇寿阳。

释文:隆和元年(即公元362年)春天正月的壬子日,大赦天下,改元。甲寅日,减免田税,为每亩征收二升粮食。这个月,慕容暐的属下部将吕护、傅末波攻陷小垒,进逼洛阳。

二月份的辛未日,任命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庾希为北中郎将、兼任徐州兖州,这两个州的刺史,镇守在下邳;任命前锋监军、龙骧将军袁真为西中郎将、监护豫司并冀四个州的所有军事事务、担任豫州刺史,镇守在汝南,并假节。丙子日,尊奉皇帝司马丕的亲生母亲周氏为皇太妃。

三月份的甲寅日,这一天是初一,发生了日食现象。

夏天四月份,发生旱灾。下诏释放罪名判罚都非常轻的囚徒,并抚慰赈济百姓。丁丑日,梁州发生地震,浩衅山发生山崩。吕护又来寇掠洛阳。乙酉日,辅国将军、河南太守戴施投奔到宛城。

五月份的丁巳,派遣北中郎将庾希和竟陵太守邓遐率领舟船水军师前去营救洛阳。

秋天七月份,吕护等人退兵到小平津据守。进封琅邪王司马奕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邓遐进兵屯驻到新城,庾希的部将何谦与慕容暐的属下部将刘则在檀丘展开大战,最终将其击败。

八月份,西中郎将袁真进兵屯驻到汝南,运大米五万斛以资助洛阳。

冬天十月份,赏赐给贫穷困乏的人们大米,每人五斛。章武王司马珍去世。

十二月份的戊午诶,这一天是初一,太阳发生了日食的现象。皇帝下诏说道:“军队出征去驻守,并不能减轻赋税和徭役。天象失去了标准,导致旱灾不断发生,这可能是我的政事做的还不够融洽,所以我需要虽然地位低下却如同渭滨之士(姜子牙)那样的能人出来辅佐我。下令搜索扬州一带的隐匿之士,去除掉苛刻琐碎的政策,详细的审查各种法令,一定不要有不利于百姓的事情。”

庾希从下邳退兵去镇守山阳,袁真从汝南退兵去镇守寿阳。

小A斯蒂芬发表于2020年10月9日。

晋朝司马弘死后谁当皇帝(晋哀帝司马丕即位)(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