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在发配充军的路上,杨慎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临江仙》。这个时候,当然不是诗情画意的时刻,杨慎身上还架着枷锁,但他写出了别样的境界,无怨无悔溢于言表。当时,杨慎的身后就站着自已的妻子黄娥。这个女人,因为丈夫遭受嘉靖皇帝的廷杖之刑,而选择留在他身边照顾,同样遭受着千里流徙之苦。看着自已丈夫的身影,听着丈夫的这首《临江仙》,她心中更是豁然开朗。是什么的心境使得他们这般的超脱,可以在苦难面前,如此诗情画意?这一切归咎于他们坚守着共同的价值观。荣华富贵可得,但绝对不能委曲求全,坏了礼数,这是他们的底线所在。在他们眼中,“大礼制”事件虽然他们败了,但却败给了最高统治者,虽败犹荣!

若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人生新感悟惯看秋月春风)(1)

在“大礼制”事件中,他们的父亲杨廷和对他们的影响巨大。当时,孝宗皇帝驾崩,按照祖制“立长立嫡、兄终弟及”的要求,当朝首辅杨廷和请大行皇帝的堂弟兴王世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后来的嘉靖皇帝。按理,他们杨家凭借此事就可躺在功劳薄上,尽享荣华富贵。但嘉靖皇帝却无理地提出给自己母亲改王为后,给已故的亲生父亲兴献王朱佑杬封皇帝谥号。在这件事上,杨廷和选择站在维护传统礼制一边。他态度坚决,认为当今皇帝应该遵照汉代定陶王和宋代濮王的例子,与朱厚熜一样称明孝宗为父,而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其母也不能封后,更不能加皇。即使嘉靖皇帝多番放下身架恳求他,利诱他,但杨廷和不为所动。最后更是因为嘉靖皇帝的坚持,杨廷和愤而辞职。因为,读书人就认一个“礼”字。“大礼制”事件最终以激烈的斗争方式拉下了帷幕,数百官员被嘉靖皇帝罚俸,16名官员受廷杖而死,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在当时教育和家庭的双重影响下,和几百官员一样,选择站在了嘉靖皇帝的对立面,也在廷杖之列,杖后他侥幸生存,发配滇南充军,遇赦不赦。“是非成败转头空”正是他对这段经历的感悟。

若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人生新感悟惯看秋月春风)(2)

在此之前,杨慎可谓意气风发。可说是中国科举史上的一个神话:他21岁参加四川乡试,考取第三名中举;24岁参加全国会试,获得第二名中举;接着殿试,被钦点为第一名,进士及第。黄娥则身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曾任工部尚书,出生书香门第的黄娥从小饱读诗书,少时就以诗词名满京城,是杨慎的超级粉丝。在杨慎妻亡后,这位才女续弦继室,嫁给了杨慎。她以石榴自喻赋诗一首:“移来西域种多奇,槛外绯花掩映时。不为秋深能结实;肯于夏半烂生姿!番嫌桃李开何早;独秉灵根放故迟。朵朵如霞明照眼,晚凉相对更相宜”,表达花开虽迟,却结为连理的欢喜之情。杨慎那时家庭幸福,事业、爱情双丰收。

若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人生新感悟惯看秋月春风)(3)

但是,杨家培养了在大是大非上绝不轻易低头的性格。先是杨慎上书明武宗朱厚照《丁丑封事》,指责朱厚照“轻举妄动,非事而游”,因劝谏无效,改称病告假,辞官归里。最后,大礼制事件彻底改变了他们一家。大礼制事件中,父亲杨廷和辞官,再到杨慎受刑,发配滇南。就是到了需要得到妻子悉心照顾才捡回一条命的情况下,杨慎的精神世界却不受困扰,写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写下自已的人感慨的同时,也写下了不卑不亢。

杨慎夫妇在发配路上,路遇白发渔者,与其对饮,认定了平凡,对“惯看秋月春风”十分向往,过往的辉煌全部放下,过去都付谈笑之中。杨慎身体痊愈后,不忍妻子受苦,让妻子回老家新都。江陵一别,三十多年来,因交通不便,两人只能通过书信交流,黄娥只恨“寄书难,无情征雁,飞不到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