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知道离保定不远处有个华北明珠白洋淀,也听说过雁翎队和小兵张嘎的故事。据说,创作《小兵张嘎》的作家徐光耀,就是保定人。白洋淀在我的想象中是鱼虾满船,荷花满淀,芦苇满岸,英雄辈出的一个美丽又神奇的地方。
白洋淀总面积三百多平方公里,百分之八十五在保定安新县。以前,只在书本里和电影上知道白洋淀很大,水很深,淀里生长的鱼类也很多。白洋淀的老百姓不光捕鱼,还用芦苇编席。真正让我近距离接触到白洋淀,还是在上大学以后。
1981年的夏天,我们团支部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白洋淀游玩。为了保证安全,我们想了很多办法。最后决定,男同学和女同学混编乘船,万一有什么险情,男同学可以保护女同学。现在想来,这也是一种冒险的做法,真要发生翻船落水等险情,谁也保护不了谁,只能听天由命。万幸的是,大学期间我们组织了那么多次旅游活动,没有发生过一次事故。除了组织有序,也是老天爷在保佑吧。
我们租乘的公交车在安新一个码头停下。同学们下车后,映入眼帘的是碧波荡漾的淀水。码头上停靠着十几条木船。经过打问得知,租一条较大的船十块钱,可以在淀里游玩六个小时。我们租了六条船,每条船上八个男同学,三个女同学。大家坐稳后,木船缓缓划离码头,驶入大淀。
同学们大多都是第一次到白洋淀,很快就被华北明珠的美丽景色吸引了。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各种船只来回穿梭,搅的淀水燥动不安,我们乘坐的渔船也随之上下颠簸。最让大家感到新奇的是鱼鹰捕鱼。那几只已被训服的鱼鹰站在渔船的横杠上,犀利的眼睛盯着水面,发现有鱼出没,利剑般的插入水中,很快就把一条活蹦乱跳的鱼儿捉到主人的船上。据说,渔民为了防止鱼鹰吃鱼,用绳子把它的脖子勒住,想咽也咽不下去;还有一种说法,主人先用食物把鱼鹰喂饱,它捉了鱼就不吃了。我感觉,还是第一种说法靠谱。你把它喂太饱了,它还给你干活吗?
时令正值仲夏,火辣的太阳开始显示它的威严。我坐在船头,脱下鞋子,把双脚放在淀水中,一股清凉马上传遍全身。同学们有的用手划水,有的用脚拍水,还有的相互撩水,嘻笑打逗,好不热闹。忽然,眼前出现了大片的荷花。放眼望去,一丛丛的荷茎顶着硕大的荷叶,叶子上盛开着一簇簇粉红的荷花,争奇斗艳,美不胜收。远处的岸上,隐约有滨水的村庄。我仿佛看到,当年的小兵张嘎,仍在村头给小伙伴们做抗战形势的报告。
离开大淀,我们的木船驶入了一条弯弯曲曲的水巷。只见两岸的芦苇密密麻麻,郁郁葱葱,一望无涯。据资料记载,类似的芦苇水巷,白洋淀中有几千条。进入这些水巷就如同进入迷宫,无人带领,很难出来。想当年,雁翎队员就在这里神出鬼没,打得日本鬼子晕头转向。那些随风飘荡的芦苇,是白洋淀的一大宝。孙犁先生在《荷花淀》中说:每年六月里,淀水涨满,便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我们的船队在一处较宽阔的水域停下。船工说,这里的水比较浅,岸边的蛤喇等白洋淀特产很多。你们可以在这儿玩玩,游游泳,摸点蛤喇。由于提前就换好了游泳衣,大家很快就跳入清凉的淀水中。我从小就会游泳,而且还考了保定游泳池的深水合格证,游它几百米没问题。我在淀水中游了一会儿,见同学们都在岸边捉蛤喇也游了过去。我把手伸到水下,很快就在泥里摸到了大蛤喇。这些蛤喇可能长期无人打扰,多的一个叠着一个,摸它们真如探囊取物一般。
白洋淀的水产非常丰富,最有名的就是白洋淀大鲤鱼。可惜,那会儿我们都是穷学生,没有品尝到野生的白洋淀大鲤鱼。若干年后,我又多次到白洋淀,也多次品尝了白洋淀大鲤鱼,果然名不虚传。这是后话了。
昔阳西下之时,我们告别了白洋淀。这次旅游,让我们每个人都沐浴了圣洁的白洋淀之水。这种沐浴,是否会对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产生不同寻常的影响呢?让历史作答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