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吗(为什么说溶液是特殊的混合物)(1)

溶液是这样定义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为什么说:溶液是特殊的混合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从溶液的组成来看: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一般来说,用来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被溶解的物质叫作溶质。例如:用盐和水配置盐水,盐就是溶质,水就是溶剂。

从宏观上看,溶液是由溶质、溶剂所组成的;但从微观上看,溶液是由溶剂(如水分子)、溶质的分子或离子以及分子或水合离子等微观粒子所组成的。

水是最常见的一种重要溶剂,用水作溶剂所得溶液叫作水溶液。其它一些液体,如汽油、酒精、氯仿、香蕉水等也可作溶剂。如汽油能溶解油脂,酒精能溶解碘。医药上用的碘酒,就是碘溶解在酒精中形成的溶液。

在通常的情况下,没有指明溶剂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若固体或气体在液体中,固体或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若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如在75%的酒精溶液中,水是溶质,酒精是溶剂。

可见,溶质,溶剂的概念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二、从溶液的特征看: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

这是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最根本的区别。这里的“均一”具特定的微观含义,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宏观上的“均匀”,而是指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分散到溶剂分子中所形成的微观上的高度均匀一致的状态。刚振荡后的泥水,泥土颗粒在水中的分布应当说是均匀的,但不能说是“均一”的。

“稳定”是指当外界条件不变时,如溶剂没有蒸发,温度、压强没有改变,溶液长久静置都不析出溶质,也不分层。

简言之,“稳定”是指久置“不变”,而这种“不变”又必须以条件不变为前提。如:蔗糖溶液久置就会有蔗糖析出。

所以,“均一”和“稳定”这两个特征是互相联系的,“均一”是“稳定”的前提,“稳定”是“均一”的必然结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溶液“均一”、“稳定”,但并不一定是无色透明的。虽然溶液中的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处于高度均一的状态,溶液是澄清、透明的,但是,不能把有颜色的溶液误认为不澄清、不透明,也不要把无色溶液说成是白色溶液。溶液有无颜色以及呈现什么颜色,完全是由溶质、溶剂分子的本性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的。

综上所述可知溶液至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但是,溶液这种混合物与普通的混合物又有所不同。

从宏观上看,溶液的确是由溶质、溶剂组成的;但就微观上来说:溶液并不是溶质与溶剂的简单混和,其形成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而机械混合物,各成分只是简单地混合在一起,不发生化学反应,是一个物理过程。

溶质与溶剂形成溶液时,有热现象产生,一般机械混合物形成时无热现象。

溶液具有均一性、稳定性,而机械混合物则没有。在一定条件下,溶质与溶剂只能有限地混合,而一般混合物则可随意混和。

所以,溶液是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是介于纯净物与混合物之间的一种状态的混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