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眼里,外滩和豫园是什么样的?日前,“外滩——豫园影像艺术驻留计划成果展”在复星基金会annex空间举办,展出了焦岩、李启菁、卢彦鹏、舒楚天、魏皓亮、魏泽楷、张瀚文、赵嘉玮,八位青年艺术家通过对上海的历史发展、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和城市肌理的深入了解后创作的作品他们从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汲取灵感,以摄影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对身份认知、公共空间变迁,人与城市关系等议题的深入思考,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独特的人文底蕴与精神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上海特色外滩文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上海特色外滩文化(青年艺术家眼里的外滩和豫园)

上海特色外滩文化

青年人眼里,外滩和豫园是什么样的?日前,“外滩——豫园影像艺术驻留计划成果展”在复星基金会annex空间举办,展出了焦岩、李启菁、卢彦鹏、舒楚天、魏皓亮、魏泽楷、张瀚文、赵嘉玮,八位青年艺术家通过对上海的历史发展、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和城市肌理的深入了解后创作的作品。他们从不同地域文化的碰撞中汲取灵感,以摄影和影像的方式记录了他们对身份认知、公共空间变迁,人与城市关系等议题的深入思考,为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独特的人文底蕴与精神提供了崭新的视角。

“上海外滩——豫园影像艺术驻留计划”由上海复星艺术中心于今年4月发起,是同年推出的“公共艺术年”计划的一部分。“公共艺术年计划”旨在助力上海文化艺术建设,以公共艺术为媒介,推动艺术介入城市空间和公众生活,为上海的人文美育和城市改造构建新的艺术生态。

作为“公共艺术年计划”首期推出的艺术驻留项目之一,“上海外滩——豫园影像艺术驻留计划”主要面向青年影像和摄影艺术家,提供在上海文化地标——外滩与豫园驻留的机会,让来自不同背景,甚至尚在校园的年轻艺术家有机会深入了解上海的独特文化、生活和人文底蕴,并通过各自的艺术实践捕捉并呈现这座城市的时代风貌。

在为期十天的“上海外滩——豫园影像艺术驻留计划”期间,八位青年艺术家实地探访了上海特有的人文标志和文化名片——豫园老城厢区,充分感受了其随时代变迁折射出的老上海人文风光和海派文化。

现场展出的作品中,艺术家焦岩将豫园亭台楼榭的神像雕塑、精美的窗户图案、以及花园外废弃的旧房子纳入镜头,用最浪漫的语言讲述混乱世界中的众多故事;李启菁运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将拆迁区域的门牌号,与文字资料一同构成数字豫园园林地图,希望以这种具有纪念性和仪式感的形式留存这片区域的历史;魏泽楷采用最简单的“看图说话”客观记录外滩——豫园在城市变迁过程中的变化与联系,正是这种恰到好处的关联促使外滩——豫园健康发展,展现上海的魅力。他们以年轻活力和新一代的视角,从多个维度探寻上海的发展脉络,将驻留期间的在地体验转化为艺术创作,以各自的艺术语言重新解构诠释了上海这座城市的历史与精神。

据悉,此次展出的作品将作为复星基金会的收藏,不定期于各类公共空间展出,让艺术直接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公众对艺术和世界的理解。此外,复星艺术中心也希望通过此次艺术驻留,以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定向资金、学术支持和鲜活在地经验的形式,激活青年艺术家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中国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和挑战自我的艺术思想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