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猴(也叫作婴猴)、懒猴和树熊猴都是夜行动物。它们和狐猴很像,与狐猴拥有共同的祖先,但活动方式不同,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已经被非洲及亚洲大陆的猴类和猿类占据了。除了在夜间活动以外,该组的所有成员体型都比较小,它们栖息在树上,单独觅食。虽然保留了一些与最早的灵长类相似的特征,它们却不"原始",因为拥有很多高度专门化和进化了的特征。

懒猴总科(丛猴科和懒猴科)的所有成员除了双脚的第二趾长有用来梳毛用的"梳爪"以外,其余的指(趾)都有指(趾)甲。和直鼻猴亚目不一样,懒猴总科成员的拇指都不具有真正的对握能力,它们只能用整个前掌进行抓握。这意味着虽然它们能够握东西,但是它们不能用拇指分别接触到同一只前掌的其他指头。真正的对握能力对于涉及到精细操作的任务很重要,比如处理食物。

豚尾猴和长尾猴(懒猴和树熊猴都是夜行动物)(1)

懒猴总科和一些最早的卷鼻猴类相似,它们下颌的门齿和像门齿的犬齿是向前突出的,形成一种像齿梳一样的排列方式,这些牙在梳毛、攫取昆虫或树脂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舌头的腹面有一种由软骨构成的"刷子"(下舌),其顶端能够清除齿梳上面牙齿之间的杂物。

想要区分出懒猴总科动物的性别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雌性拥有一个很大的、发育良好的阴蒂,这通常会被误认为是阴茎。特别容易混淆的是接近成年的雄性,因为它们可能没有明显的阴囊。所有懒猴总科雄性的阴茎都有一根加长的阴茎骨,这种结构形成了一种类似"锁和钥匙"的系统,可以使交配的双方结合得更久,因此增加了交配成功的几率。

豚尾猴和长尾猴(懒猴和树熊猴都是夜行动物)(2)

丛猴的阴茎骨的多样性足以使之区别于其他种类,也可以防止不同种类之间的杂交。在懒猴科中,金熊猴龟头上的脊骨很大,但是树熊猴、懒猴、瘦长懒猴和小懒猴的脊骨退化成了角质板或乳头状突起。在灵长类动物中,龟头上的脊骨则一般与交配体系有关系:在非群居的交配体系中,脊骨一般都较长、较复杂,而在"一雄一雌"和"一雄多雌"的体系当中,脊骨一般较短、较简单。对于一些丛猴种类来说,它们会进行"交配追逐",这个时候数只雄性会追逐一只处于发情期的雌性,而这只雌性会和多只雄性交配。对于第一只交配的雄性来说,脊骨提供了明显的选择优势,可以延长交配时间,因此它的精子也就处于了领先地位。对于雌性来说,它们的大阴唇很大,看起来像阴囊一样,而且在发情周期内阴部的表皮会加厚、变硬。

豚尾猴和长尾猴(懒猴和树熊猴都是夜行动物)(3)

从行动和一般体型上看,懒猴总科可以分为两组:跳跃的丛猴以及慢速移动、爬行的懒猴和树熊猴。懒猴和树熊猴的四肢几乎等长,而且它们的尾巴极短,或者说退化了。它们用四足行动,沿着树枝攀爬或行走,在树枝末端从一棵树爬到另一棵树。金熊猴专门生活在有倒下的树的森林里,它们会沿着森林的地面行走,不过其他懒猴和树熊猴决不会离开树顶。为了保证在高空的安全,它们有极强的抓握能力,至少可以保持抓握一整天。这种能力是通过手腕和脚踝处的一种专门化的血管排列实现的,这种血管排列叫作迷网,可以保持必需的氧气和营养的供给,以及清除可以导致肌肉抽筋和损害的代谢产物(例如乳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