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

“文献名邦”莆阳一隅,地灵人杰,闺秀名媛、才女诗人屡见不鲜。自唐以降至清,就涌现出几十位闺秀名媛、才女诗人等女性名人,但这些名媛之集,鐫刻不多,红香小册,绿窗零帙,流传极少,蒐求非易。历朝历代在修史时,即使要为女性名人列传,往往也只会将其列入列女传中,造成诸多著录所载,或有目无书,或名存实亡,年代久远,难以考究。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

如史书有记载的莆田女性名人有唐代江采蘋、五代时泉漳王陈洪进女儿陈玑,宋代林默、蔡荔娘,元代肖丽蓉,明代徐淑英、徐德英、林淑圆、林瑛佩、黄幼藻,清代方琬、周庚、陈淑英等。现将莆仙古代女性著名人物梳理如下: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3)

【江采蘋】(?-约756)女,又名江采苹、江采芹,小名阿珍。莆田县东华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人。父江仲逊,世代为医。唐玄宗李隆基妃子。少时聪明伶俐,九岁能诵“二南”(即《诗经.国风》中《周南》、《召南》两篇),人称奇女。语父曰:“我虽女子,期以此为志。”父惊奇之,取名曰采蘋。唐开元中(713—741),采蘋年方十五,宦官高力士奉命到南方选宫女,相中采蘋,选入宫中,颇受唐玄宗宠幸。擅属文,自比东晋才女谢道韫。平常淡妆雅服,姿态明秀,生性酷爱梅花,所居之处,遍种梅树。榜曰“梅亭”。梅开时,观梅赋诗,晚间常顾恋花下,不忍离去。因喜爱圣洁的梅花,唐玄宗戏唤“梅妃”。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4)

梅妃能文善赋,作有《兰》、《萧》、《黎园》、《梅花》、《凤笛》、《玻璃杯》、《剪刀》、《绮窗》等赋,在宫中传诵。时奸相李林甫得势,排斥贤人,朝政日非。梅妃心系国事,趁在宫中陪侍之机,规劝玄宗勤政爱民,治理国家。一次唐玄宗与梅妃“斗茶”,玄宗对前来的大臣高兴地说:“此梅精,吹玉笛,作惊鸿舞,一一光辉。爱妃斗茶今又胜我啦!”梅妃乘机回答说:“草木之戏,误胜陛下。设使调和四海,烹饪鼎鼐,万乘自有宪度,贱妾何能较胜负耶?”曾励精图治的唐玄宗听了甚为高兴。时恰好杨玉环被召入宫,入侍以后,唐玄宗宠爱日深。杨玉环妒忌梅妃的才华,为了保住专宠,竭力挑唆玄宗疏远梅妃。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5)

唐天宝五年(746),梅妃终被玄宗贬到上阳东宫,从此失宠。遭到冷遇的梅妃,幽居上阳,心绪烦乱。天宝九年(751),写了《楼东赋》以表心迹。一日,玄宗在花萼楼上,有外国贡使献上珍珠,玄宗命封一斛珍珠,密赐梅妃。梅妃不接受真珠,写了一首《谢赐珍珠》云: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摘自《全唐诗》第5卷第62首)遂令使者将诗和珍珠一起给玄宗。此诗倾吐一位失宠妃嫔的苦楚,蛾眉不描,泪污红绡,自比为汉武帝陈皇后失宠后退居长门宫,日无梳洗,末句“何必珍珠慰寂寥”。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6)

玄宗见诗深感怜惜,诏令乐府度为新声,名曰《一斛珠》。天宝十五年(756),安禄山兵陷长安。玄宗带领亲信逃离,梅妃被遗弃在长安。兵乱中,梅妃守节不屈,跳井身殉。长安收复后,玄宗回京,派人寻找,在温泉池畔梅树下掘到梅妃遗体。玄宗伤感万分,以妃礼安葬,亲写诔文吊祭。时有宦者进一幅梅妃像,玄宗见了,作《题梅妃画真》诗一首云:忆昔娇妃在紫宸,铅华不御得天真。霜绡虽似当时态,争奈娇波不顾人。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7)

(摘自《全唐诗》第3卷第61首)末句“争奈娇波不顾人”,乃谓画像虽酷肖梅妃,惜为画中美人,娇波不转,不胜感慨之至。 莆人为怀念梅妃,在其故里东华村(今荔城区黄石镇江东村)兴建浦口宫供奉,作为永久纪念。《开元天宝遗事》、宋邑人李俊甫《莆阳比事》有著录,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今存诗一篇,载《全唐文》卷98。后人有作宋代传奇小说《梅妃传》,收入陶宗仪《说郛》卷38,亦见顾元庆《顾氏文房小说》,前本较后本为详,均不题撰者姓名。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8)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9)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0)

【陈玑】仙游县(今仙游县枫亭镇侯榄村)人。宋南康郡王陈洪进女。排行十八,也叫“十八娘”。善文能武,智勇双全,积极为父亲出谋献策,运筹帷幄。尝捐钗钏买地开沟,深八尺阔丈二尺,自枫亭抵惠安县之驿坂十五里以灌田,号为“金钗沟”,其庄为“金钗庄”。又尝手植荔枝,至今称为“十八娘”荔枝,香味尤绝。自宋以后咏“十八娘”荔枝诗篇众多。有苏轼的《减字木兰花》、苏辙的《干荔枝》、宋文学家洪炎的《初食生荔枝二首》等。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1)

【林默】(960-987)乳名默娘、默治。民间亦称之为“妈祖”、“娘妈”、“娘娘”、“天后”、“天上圣母”。莆田湄洲屿人 。(妈祖出生里籍,明末清初开始出现一些不同说法。明末朱淛《天妃辩》称“海上黄螺港林氏之女”;清乾隆年间林清标《敕封天后志》记天后曾祖“保吉弃官隐于贤良港(今秀屿区忠门镇港里村),保吉生孚,孚生天后父愿,则天后里籍为贤良港。天后“飞升”于湄洲湄峰。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作湄洲屿(今湄洲岛)人。)唐刺史林蕴后裔;曾祖父林保吉,五代后周统军马使;祖父林孚,承袭世勋,任福建总管。父亲林愿(一作惟殷,又作惟悫),宋初官任都巡检,后辞官归;兄林洪毅,母王氏。宋建隆元年(960)三月二十三日生。因出生至满月未啼哭,故取名默娘。自幼聪慧淑德。八岁从塾师训读,出类拔萃,读书过目成诵,悉解文义。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2)

少年慕道,十余岁时学母王氏,净几焚香,诵经礼佛。十三岁时,得到老道士指点,授以玄微秘法,能识诸般要典。十六岁时,与女伴闲游,照妆于井,得铜符一双,受之不疑,自是以素行济世,事亲至孝、乐善好施,尤其热心扶危济困,常乘舟渡海,救助海难。“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 。为里中巫,生有异能,精于占卜,预知人祸福,长于医术,常为里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之法,多有显效,为人敬重与感戴,人尊称“通天神女”。开宝八年(975)九月,其父、兄乘船渡海,遇风涛,船被巨浪掀翻。林默正伏机织布,忽感气候骤变,面颜失变。恍有所语:“阿父无恙,兄殁矣!”之后,父亲乘船脱险回归,兄林洪毅死于海难。之后又和母亲、嫂嫂驾船寻得兄尸,归葬。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3)

乡里人深感怪异,称之为神姑、龙女。雍熙四年(987)九月初九日,默娘和女伴登高赏景,在湄山之巅(今属湄洲岛)“升化”。里人以为神,遂于湄洲屿立庙祀之,号通贤神女。宣和四年(1122),给事中路允迪出使高丽(朝鲜),海上遇风,舟行安稳,认为得林默神灵保佑。奏闻于上,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南宋高宗、孝宗两朝,累封林默为“夫人”;光宗、宁宗两朝,累封为“妃”。元、明两代,累封“天妃”、“圣妃”,建庙于都城外。明宣德五年至六年(1430-1431),朝廷遣官至湄洲屿,致祭并修整庙宇;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晋封“天后”;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遣官至湄洲,修整庙宇;雍正四年(1726年),世宗亲书“神昭海表”额,匾于湄洲祖庙和厦门、台湾二处天后宫。历代褒封,宋代至清代凡700年间,朝廷政府对妈祖的褒封也是不余余力的,不仅次数达到36次之多 ,封号也由2字累加至64个字,每一次褒封的背后都有一段妈祖灵验的传说,每一次褒封又都将妈祖的地位不断提升,直至无以复加,最终树立了妈祖作为唯一海神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4)

宋朝褒封14次,元朝褒封5次,明朝褒封2次,清朝褒封15次。宣和四年(1122),宋徽宗赐庙号“顺济”;绍兴二十六年(1156)宋高宗封“灵惠夫人”;绍兴三十年(1160),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淳熙十二年(1184),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绍熙三年(1192),宋光宗诏封“灵惠妃”;庆元四年(1198),宋宁宗封“慈惠夫人”;嘉定元年(1208),宋宁宗封“显卫”;嘉定十年(1217),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宝祐二年(1254),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宝祐四年(1256),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开庆元年(1259),宋理宗封“显济妃”;景定三年(1262),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元至元十八年(1281),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至元二十六年(1289),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大德三年(1299),元成宗封“辅圣庇民明著天妃”;延佑元年(1314),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天历二年(1329),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明朝,洪武五年(1372),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永乐七年(1409),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清康熙十九年(1680)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康熙廿三年(1684)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后”;乾隆二年(1737年)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加封“诚感咸孚”;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5)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加封“显神赞顺”;嘉庆五年(1800年)加封“垂慈笃祜”;道光六年(1826年)加封“安澜利运”;道光十九年(1839年)加封“泽覃海宇”;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加封“恬波宣惠”;咸丰二年(1852年)加封“导流衍庆”;咸丰三年(1853年)加封“靖洋锡祉”;咸丰五年(1855年)加封“恩周德溥”;咸丰五年(1855年)复加封“卫漕保泰”;咸丰七年(1857年)加封“振武绥疆”;同治十一年(1872年)加封“嘉佑”。1928年国民党政府内政部批准,改全国各地天后宫为“林孝女祠”,加以保护。1984年后,林默被尊奉为海上和平女神,立石塑像于湄山,并印制妈祖邮票发行。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仰已越出地区界限,成为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的一种信仰。在全世界,妈祖庙宇近万座,信徒超过2亿多人。妈祖信仰之热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全世界,特别是中国的闽台两省出现了朝拜妈祖热和研究妈祖热。如今每年妈祖,作为民间神祈,道教神祇,护航海神,自宋经元、明、清等几代传播迄今已历千年以上。奉祀妈祖的宫庙,在中国沿海各省、市,例如莆田、潮州、揭阳 、汕头、汕尾、泉州、漳州、雷州、湛江、海南等以及内地除青海、新疆、西藏等3省、区以外的其他省份,都有妈祖庙。《妈祖宫集成》乃汇集全国30个省、市(包括港澳地区)500多县、市有关节妈祖宫庙的记载而成。“仁爱、正义、勇敢、和平”的妈祖精神穿过千年而历久弥新,为历代民众与官府所推崇。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6)

妈祖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十多个学科与领域,有关妈祖文化的学术研究当推1842年新加坡传教士尚德撰写的论文,我国学者也从1928年发表了有关妈祖的学术论文,进入上个世纪80年代,妈祖文化研究进入高潮。如今,学者在妈祖文化传播、妈祖神灵体系与灵媒、妈祖信众与妈祖组织、妈祖民俗、妈祖信仰与组织、妈祖精神、妈祖文学、妈祖工艺美术、妈祖音乐与表演、妈祖体育、妈祖医学人文、妈祖与华侨华人、妈祖文化产业等方面研究也不断深入。从古至今,有关妈祖的诗文、文献资料也不少,绍兴二十一年(1151),黄公度遭贬,赴平海军(今泉州)任节度判官,曾观瞻新建圣墩的顺济庙,《题顺济庙》诗颂赞。自后,有关妈祖的诗赋不计其数。妈祖文献主要有特奏名进士廖鹏飞于南宋绍兴二十年(1150)正月十一日撰写《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现载于莆田县涵江区白塘《李氏宗谱》中,是目前所发现的一篇最早有关妈祖事迹的记载。《天妃显圣录》,现藏于省立台北图书馆,辑录有关妈祖生平有“灵应”神话传说。《天后显应录》,现藏于福建省图书馆,辑录有关妈祖生平有“灵应”神话传说。《敕封天后志》,简称《天后志》,又称《湄洲志》,清莆田人林清标纂辑,乾隆四十三年刊行,是一本有关妈祖传说的集录。《湄洲屿志略》,清代泉州人杨浚于光绪十四年辑录完刊行,是本地方志书,较集中地反映了湄洲地区与妈祖信仰的情况,是一本较有价值的研究妈祖的参考书。近年来,莆田学院出版的《妈祖学概论》从学科建设视野对妈祖文化进行较为全面的阐述,莆田学院图书馆将妈祖文献分“专著、档案、碑文、诗词、散文、史料、方志、匾额、对联、经文、籤诗、其他”十二大类,共收录近万条数据,并数字化处理,对保存妈祖文献资料起到重要作用。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7)

【蔡荔娘】(1259-1319)仙游枫亭镇人。宋末枫亭蔡曰忠之女。自幼聪颖敏悟,知书明理,议遵闺训,孝慧可佳,且善于诗词。当元兵南下,临安沦陷,陆秀夫扶幼主及太后南逃,驻跸枫亭,由太后赐婚,陆秀夫纳其为妾。后秀夫负帝投海殉国。荔娘闻凶耗,将秀夫衣冠葬于莆田嵩山。后有流行于仙游县枫亭镇关于宰相陆秀夫和蔡荔娘传说的《龙鼓诗》,它是一种习俗歌曲。内容为:宋末宰相陆秀夫,忠宋不降元,抱太子帝赵昺逃至仙游县枫亭镇北门土城内佛水亭,与蔡曰忠的女儿蔡荔娘成婚。后见国势已危,于南宋祥兴二年(1279)三月三十日抱太子于崖山投海殉命。其后蔡荔娘又组织娘子军重举义旗报国。枫亭等地人民,于每年旧历三月三十日在江边借“留春”为名,击鼓演唱“留春歌”来悼念陆秀夫。“留春歌”演唱时,一领众和,曲调朴实、优美,唱时击鼓以伴,因此,当地群众命之曰“龙鼓诗”。蔡荔娘死于元仁宗延祐六年(1319)三月十七日,墓葬仙游连江里蓝岭山坡上。明洪武十二年(1379),陆钊的孙子陆照被荐任御史,户部主事。奉旨回乡祭墓,明廷对蔡荔娘慈节旌表为“南岭巷夫人”。陆照既显,大修其祖墓,由广东签事莆田人郑文华为蔡荔娘撰写墓志铭。在仙游枫亭印石东建有“活水亭”,为陆秀夫与蔡荔娘结婚处。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8)

【肖丽蓉】仙游县枫亭塔斗山东麓的后肖(今属辉煌村)人。元顺帝嫔妃。有才华,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精。元顺帝(1333—1368),册封丽蓉为妃,因姓肖,便称为肖妃。元亡回到仙游枫亭。以作诗填词度日,流传的下来的佳句片段早已成为渔舟唱晚的歌谣了。卒后,葬在枫亭塔斗山簏,建有纪念堂。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19)

【徐淑英】字云卿。莆田县城关北关人。徽州同知徐廷龙次女。嫁布衣林瓒,早寡,以诗书如娱。著有《女诫杂论》、《贞蕤棠集》。有《自矢》诗云:“夫婿已乞十五秋,冰霜永矢诵河舟。妆销菱镜眉长锁,怨人琴声泪自流。薄命常依姑作伴,孤身受托子为忧。但偿地下人辛苦,使可抒怀守垄邱”。又与其妹徐德英作《村居吟》云:“半野悠然一草庐,潭光树影伴幽居。客来频注罂瓶酒,事简长寻玉轴书。屋角修桑呼婢采,陇头香稻看人锄。庆公爱此村中趣,共笑烟霞乐有余。”《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4首。《兰陔诗话》云:明万历中,吾莆徐郡丞纯甫三女:长玉英、次淑英、次德英,桃李容结,松筠节操,彩牋对劈,齐吟《柳絮》之篇;斑管分攜,争制《椒花》之颂;方诸若莘姐妹,固当不愧。惜玉英佳詠已少流传,淑英、德英遗篇亦不多觏。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0)

【徐德英】莆田人。徐廷龙次女,徐淑英妹。能诗善属文,许配澄渚俞方伯维屏之孙。维屏之孙乃纨绔子第,合卺之夕。与婶林氏往来诗文,缠绵恻怆,为人所传。傅姆对他传语说:“新人要郎君属对,而后就寝。”恨所适不得人,时形诸笔墨。德英指砚台出句云:“点点杨花落砚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新郎瑟缩不能对。移时,德英笑曰:何不如对“双双燕子飞帘幕,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夫俞维屏死后,德英守节不嫁。作《悼志赋》云:“孰非仁而可蹈今,孰非义而可长。熊与鱼之难得兮,兰芷不以非地而改芳,往者既已矣,余何为独伤”。后徐氏卒,其子取其稿焚去,仅存批点《二十一史》及诗《悼志赋》1首,还有《梁鸿、王凝妻诣赞》及《读离骚》和《六朝》、《隋唐史论》数十篇 。卒后,郑邦衡辑其《批点二十一史》及《悼志赋》、《梁鸿、王凝妻诸赞》、《读〈离骚〉》、《六朝隋唐史论》等数十篇刻板成书。其诗有孀居及泉下人去之语,冰霜之操凛然。与姊淑英载《郡志节妇传》。子俞鐘耀,能诗善画。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1)

【林淑圆】莆田城关东厢人。按察使林时女。林时观政刑部时,以门籍事入狱,例发北京营建。淑圆时方七岁,击登闻鼓诉冤。时太子朱高炽监国南京,怜其幼,赐予饭,又免父罪。母病,诸药无效,淑圆暗割左臂和粥以进,时年十二岁。后嫁西安左卫指挥使费铭,卒年70岁。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2)

【林瑛佩】字悬藜,莆田县人。明代女诗人,林西仲女,拔贡郑郯之妻。年十四,父云铭遭耿变,下狱,瑛佩匿其弟于深山中,藏利刃衣袖间以自防,脱簪谋赎父,粥饷父于狱中。母以惊悸成疾,瑛佩刲股疗之。身任家务,终免父于难。幼聪慧工诗,其作颇有古意。著有《林大家诗钞》、《悬藜遗稿》。全明词收录佳作8首。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3)

【黄幼藻】(1600-1639)字汉荐。女。莆田县国清里万玉山庄(今荔城区黄石镇石塘下沙堤)人。父苏州通判黄议,叔黄谦,妹黄幼蘩,能诗。举人林仰垣室。明代女诗人。少时受业于老儒方泰,年仅十三、四岁,即工声律,通晓经史,知之大节。其公爹仪部郎启昌殁,能倾家以事,后依附姑母,食不果腹,居不蔽风,忧郁交加,仍然读书不断,后患心脏病而卒。其子名露儿,能诗,后来为僧,石室岩的海印洞即其遗迹。著有《柳絮编》诗集传世,其诗多感伤之情。1958年3月4日毛泽东同志从北京飞抵四川成都主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期间毛主席亲手圈点了自唐宋至明三朝二十八位诗人,歌咏四川的一些诗词,还亲笔题写书名结集出版,收录有李白、杜甫、苏东坡、陆游和黄幼藻、黄峨(明杨慎妻)等的诗作。黄幼藻的《题明妃出塞图》诗:“天外边风扑面沙,举头何处是中华。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4)

早知身被丹青误,但嫁巫山百姓家”。这首诗看似通俗,新意无多,然其好就好在大雅大俗。为毛泽东所看重,并圈点入选,足见其涵咏工夫之长,被收入《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10首。《兰陔诗话》云:“姚园客称汉荐丽才雅藻,何减玉台。年未四十而卒,临终犹诵‘残灯无焰影幢幢’之句,可悲也。”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5)

【方琬】字宛玉,号少君。莆田人。明末清初女诗人。诸生林树声妻,早寡,年十九丧夫,冰霜自矢,青灯黄卷,未再嫁,自课其子,抚孤守节以终。博极群书,事姑至孝。著有《断钗集》。有《戊子避乱舟中寄弟》诗云:野树鸣蝉咽未休,蓼花萍叶晚来秋。千戈满眼惊残梦,风雨伤心逐去舟。丧乱相依吾弟在,艰危无奈老亲愁。更怜宿草青青冢,寒食新烟梦里愁。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6)

【周庚】(?-?)字明瑛。女。莆田人。清代女诗人。周贺女。诸生陈承纩之妻。人赞其尺牍“清隽秀映”。著有《羹绣集》、《与兄无声》等。《兰陔诗话》云:“明瑛工尺牍,雅淡似晋人。其诗五七言亦宗景陵,唯小诗清婉,殊有意致。”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7)

明瑛的庶母及嫂均能诗,一门三闺秀,诗常唱和,蔚为雅事。明瑛的《对花》诗云:“日日坐香色,神明抚众芳。悲欢相悯处,即此是恩光。”《惜花》诗云:“绕护非关癖,芟荑亦至情。情深囗寄处,先是虑风声。”《莆风清籁集》收录其诗10首。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8)

【陈淑英】(1808-1877)字德卿。莆田县莆田里(今荔城区黄石镇壶塘村)人。清代著名女诗人。秉性温和,博学多才。后嫁莆田县罗弄里(今荔城区镇海街道长寿街)翁焕文为继室。夫妻博通经史。擅长诗作,尤工于七言。常借助诗文讴歌正气,鞭挞邪恶,颂扬爱国之士。著有《竹素园诗集》,现存,表弟林扬祖作序。诗文表现了她的学识、胆量和高超的文学艺术概括力。《竹素园集》为当时的文人学士所传诵,集句工力甚深,几天衣无缝,足见其平日漪览之博。该集除集句诗外,近体诗中如《梅花十咏》、《秋吟二十首》等都是上乘之作。表现其学识、胆量和文学艺术的概括力都高人一等。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29)

陈衍《石遗室书录》评云:“诗皆近体,所集句自六朝唐宋以迄元明,机绪甚清。”卒于清光绪三年(1877)正月初一日。邑人名士刘尚文送她的挽联所云:“一朝绝笔椒花颂;千载道篇竹素园。”清光绪举人宋慎仪自撰门联“家有荔香阁,门邻竹素园”。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30)

莆田古代著名女性 莆仙古代女性名人(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