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照进现实的一面明镜(品读唐明霞写岁月沧桑)(1)

文/唐明霞

《烤红薯·方便面与拉钩钩》是蒲光树最近出版的散文集的书名,也是散文集中第一篇文章的题目。

文章写的是,上幼儿园的孙女爱吃烤红薯,慢慢长大间,不知什么时候喜欢上了方便面,烤红薯健康安全,但方便面不能多吃,故孙女要吃方便面,常常要和爷爷拉钩钩。于是,烤红薯、方便面、拉钩钩这三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词语便被自然融洽地联系起来。因为有孙女的参与,这篇文章便有一种灵动、轻盈、俏皮的气氛。对红薯来历和方便面产生的插叙,增添了文章的厚度。

书里收集的文章,多数是作者在2013年到2020年所写,文章内容有山水游记,有人物描写,既彰显人间大爱,亦不乏芬芳亲情。正如四川省诗歌学会会长曹纪祖所说:“孝子情怀,舐犊情深。写岁月沧桑,观世道人心。”

蒲光树从事文字工作多年,写教学论文,写新闻,写通讯,最后才写散文,爱上散文“慢慢悠悠,闲庭信步”的风格,选择让自己“在活色生香的文字里慢慢老去”。

读着一篇篇文章,暗叹作者的文字功底不凡,大段大段的抒情篇章信手拈来,又惊作者学识丰富,文中旁征博引,古今中外名言诗词随处可见。生活里随便什么事情,随手几笔,就是一篇文章,一个极普通的点,经过作者的分析说理,就被升华成一颗璀璨的珍珠。这既需要扎实的文学功底,也需要厚重的人生阅历。

这本散文集还有一个鲜明特点:作者常常将诗一般的句子,丢进文章里,像水面闪烁的碎金般的月光,格外美。

“从此,‘蒲秉康’这个名字被寒风吹散成一个个偏旁部首,消失在了茫茫黑夜里。”

“长满老茧的双手和血肉模糊的十指,把亭亭玉立的慈竹度化为盛满人间烟火的夹背,过滤成农民背上长长短短的无奈和声声叹息。”

“我把亲手给舅舅做一顿饭这个小小心愿,连同海椒、牛皮菜、萝卜、豇豆、茄子、蒜苗种进了自留地里。”

“孙女依偎在我身旁,默默地,像新芽依偎着老干。”

我猜想,作者就算是不写诗,那也一定读了很多诗。再看散文集各部分的卷首,都是泰戈尔的诗句。

在这本集子里,我最喜欢的是《看企鹅回家》和《寒假杂记》。

《看企鹅回家》写墨尔本菲利普岛自然公园的企鹅归巢,写企鹅,写企鹅的巢,写游客。实写眼中所见企鹅归家的一幕幕浪漫温情,也写作者意识观念里海洋世界蕴含的冰冷杀机,区别于很多景点介绍似的游记,给人印象深刻。

《寒假杂记》打动我的地方在于语言的克制内敛,多用短句,往往一句就是一段,显得干净利落。

“那时还是数九寒冬,天寒地冻;开学时,夏天已经从春天的枝叶间冒了出来。”

“一切似乎很正常,人们计划着过年的事,早已沉浸在了春节的氛围中。”

“孙女守着一份简单,捧着《雪山下的达娃》,吃着零食,看着屏幕上的光头强与熊二嬉戏打闹。”

“小区大门没有开门的迹象。”

“寒假不寒。”

“继续等待5月6日的到来。”

“5月6日终于到了!”

这些句子一改通常散文的华美昳丽,朴实,平静,丝毫不沾渲染之能事,亦不摇唇鼓舌聒噪,如无波无澜的海面。这种平静客观的态度,克制内敛的笔触,更能真实地反映那个特殊时期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静海流深。淡极始知花更艳,声喧未必情真浓。

书中还有一段话,让我深深震撼——人们常说:“好死不如赖活着。”然而,一旦身体机能全面退化,走不动路,睡不好觉,吃不下饭,接不上气,甚至连排便都十分苦难,“赖活着”该有多么痛苦!

只有目睹过生死,看明白人生的长者、智者,方能也才敢写出这样的文字。

书名:《烤红薯·方便面与拉钩钩》

作者:蒲光树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