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香蕉种植管理,相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果农朋友都不是很清楚,因为这个水果只适合在热带地区生长。不能被大面积推广发展,了解相关的种植技术总是可以的吧?那么香蕉是否跟常见水果生长特点相同?生长结果甚至丰产丰收都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从适宜香蕉生长的土壤方面开始探索吧。

首先,适宜香蕉生长的土壤肯定是有特点的,不是什么地方的土壤都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在其他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唯独土壤方面不是很适宜该怎么办?遇到这类问题就需要看看土壤管理了,如何改良土壤、土壤该施用哪些肥料等都很重要,下面就来看看详细介绍吧。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1)

一、香蕉土壤管理——土壤耕作

香蕉地的耕作一般在早春回暖、新根发生前进行一次深耕。深耕过早易罹冷害,过迟影响根群生长。平地果园耕深可达15厘米左右,山地蕉园根系较深,可耕深20厘米以上。离植株50厘米以内可浅些,以防伤根。因根分布在畦内,4月以后不宜深耕。

深耕的同时要挖除隔年的旧球茎,以免妨碍根群和地下茎生长。刚收获的母株可保留假茎,为新株提供养分。中耕除草每年可进行5~6次。春夏季在雨后结合除草进行浅耕,秋后雨水渐少,可根据杂草发生情况适当中耕。

二、香蕉土壤管理——四个施肥要点

①香蕉的营养特点及其对营养元素的需求

香蕉植株高大,速生快长,需肥量大,植株的营养状况能迅速地反映在叶片的色泽、大小、厚薄上。水田、围田土壤较肥,但肥料淋失率极大。坡度较大的山地蕉园土壤肥力较低,表土冲刷和肥料淋失严重。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2)

香蕉施用有机肥

香蕉理想的施肥计划基于土壤和叶片分析结果以及产量潜力。据我国资料,一株香蕉平均约含氮(N)85克、五氧化二磷(P2Os)23克、氧化钾(K2O)317克、氧化钙(CaO)89克和氧化镁(M克O)56克。每收获1吨香蕉,带走氮(N)2千克、磷(P)0.5千克、钾(K)6千克。按此计算,在每公顷收果40吨的蕉园,每年因香蕉收果而减少的养分约为氮80千克、磷20千克、钾240千克。

香蕉是需氮、钾高而需磷少的作物,其中钾的消耗量为氮的2~3倍甚至更高。据我国试验,香蕉氮、磷、钾施肥配比以1:0.2~0.4:1.3~2.0为宜。大蕉、粉蕉和龙牙蕉的需钾量比香蕉多,但是其单株产量不如香蕉高,所以总施肥量小些。

②肥料种类

单质肥料可选择硫酸铵、氯化铵、硝酸铵、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氧化钾、钙肥(生石灰或石灰石粉、硫酸钙等)。复合肥最好选用高钾、高氮的专用复合肥。有机肥包括人畜粪尿、禽粪、动物废弃物、鱼肥、厩肥等动物性有机肥及秸秆、绿肥、堆肥等植物性有机肥,优质有机肥每2~3年施1次即可,有机肥必须腐熟后方可使用。有机肥适量配合化学肥料施用可达到增产、稳产和改善品质的三重目的。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3)

香蕉施肥

③施肥时期、用量与次数

香蕉产量取决于花芽分化期中形成的果梳数和果指数,所以定植后3个月对养分反应最为灵敏,施肥的增产效果常优于后期大量施肥。

大部分肥料需在抽穗前施完。种植成活或留定吸芽后,就要开始施肥。主要掌握两个关键时期:①营养生长中后期,春植蕉在植后3~4个月内,夏秋植蕉在植后5~7个月内;②花芽分化期,春植焦在植后5~7个月,夏秋植蕉在植后8~11个月。其他施肥时期包括种植前底肥、植后苗期肥(17片叶期前)、抽蕾后壮果肥、越冬前过寒肥及越冬后早春肥。

国外蕉产区多为热带气候,土壤腐殖质丰富。而我国大部分蕉产区属于雨季和旱季分明的亚热带气候,土壤为红壤土,土质较瘦瘠,雨季淋溶较重,故施肥量一般大些。

我国台湾采用氮、磷、钾比例为11:5.5:22的复合肥,每月施1次,分6次于抽蕾前后施完,每次施肥量分别为5%、10%、20%、30%、20%、15%,一般每株全期施肥1.0~1.5千克,折合每公顷施纯氮390~600千克、磷198~297千克、钾920~1180千克。

参照复合肥中三要素含量,以单质肥料混合施用时,在碱性土壤,硫酸铵、过磷酸钙和氧化钾以9:5:6的比例混合,全期每株施用1.2~1.8千克;在酸性土壤,则用尿素、过磷酸钙和氯化钾,以4:5:6的比例混合,全期每株施用0.9~1.4千克。换算为每株每年施肥量(无机肥),广东为2.3~4.2千克,包括尿素0.6~1.1千克、过磷酸钙0.6~1.1千克、氯化钾0.7~1.3千克。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4)

香蕉园区采用水肥一体化设备

龙牙蕉施肥量只需香蕉的85%,大蕉和粉蕉则为香蕉的50%~65%。

施肥次数根据香蕉的生长发育期、肥料种类、土壤类型及气候条件等而定。多造蕉比单造蕉施肥次数要多;单施无机肥比施有机肥次数要多。华南地区春植香蕉生长发育主要集中在4~10月内完成,要着重此期间施肥。新植蕉园除在定植前施基肥外,在抽出1~2片新叶时进行第一次施肥,以后每隔10~20天施1次,一年施9~14次甚至更多。大蕉、粉蕉的施肥次数可比香蕉减少一半,龙牙蕉则与香蕉相近。

宿根蕉园吸芽的生长前期与母株重叠,母株采收时吸芽高度一般达1.5米以上,因此主要在花芽分化前和开花结果后施肥。

以春季(2~3月)选留的吸芽为例,一般第一次在春季新根发生前(3月)施肥,以氮肥为主,目的是加速新根和吸芽的生长;第二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期(4月)施肥,以氮、钾肥为主,为花芽分化提供营养;第三次在抽蕾前(6~7月)施肥,以氮、磷肥为主,以促进花芽分化和提早抽蕾,增加果梳数和提高单果重;第四次根据母株果实发育与吸芽生长情况进行施肥,以供给幼果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越冬前(10~11月)施肥将有助于提高土温,增强香蕉的抗寒力。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5)

香蕉根外施肥

④施肥方法

腐熟有机肥在定植前与土壤混匀当作基肥,或在行间离植株70厘米处沟施。化肥主要是穴施,在离干30厘米处挖1~3个深度为20~30厘米的穴。弧形沟施则是在离干45~85厘米处的适当位置开1~2条宽15~25厘米、长30~50厘米和深10~20厘米的沟,均匀撒施覆土。冬季宜穴施或沟施,施后淋水。

沙质土、肥力低的蕉园或多雨季节,施肥宜少量多次。排水不良、根系发育不良或台风后根系折断,影响养分吸收时,可配合根外追肥。一些现代蕉园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即水肥一体化,既节省人工成本,又大大减少肥分流失。

三、香蕉土壤管理——松土、培土与杂草控制

蕉园整地时要用机械或人工来破除地下的不透水层,至少要求深翻50~70厘米。老蕉园每年在12月至次年2月中旬中耕翻晒,深度20~30厘米,3月碎土并平整畦面。宿根蕉园每年4~11月上泥3~4次,每公顷约100吨,使土层培高20~30厘米。冲积平原可利用河塘淤泥,早地蕉园可用清沟的沟泥或腐熟土杂肥。水田蕉园在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清理或加深加宽排灌沟,疏通排灌系统。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6)

焦园人工除草

香蕉园杂草的威胁主要在幼苗期。控制杂草的方法有适当密植、间作或种植覆盖作物、人工除草、机械除草、使用除草剂。大面积蕉园宜采用除草剂,但效果易受气候条件和其他环境因素影响,如施用不当,会严重伤害植株和污染环境。

四、香蕉土壤管理——蕉园的灌溉和排水

水分不足是旱季和山地香蕉生产的最大障碍。香蕉的需水临界期为花芽分化前1个月(新植蕉16片叶期,宿根蕉24片叶期)至幼果期;其次是季节性干旱期,如10月至翌年3月。采用漫灌时,每隔10~15天灌溉1次,灌溉量1275~2500m³/h;沟灌时,每隔5~7天灌溉1次,灌水量750~1500m³/h;淋灌时,每隔2~4天淋灌1次,全畦淋灌需水525~975m³/h,穴面淋灌每株需水35~75千克;滴灌时,每2~4天进行1次,每次4h;采用喷灌时,每公顷设9~12个喷头,每次喷5~6h,每7~14天喷1次,喷灌法在有叶部病害的蕉园可能加速病害传播。各种灌溉方式的差异主要在于湿润的土壤范围不同。总体来说,植株需水量相当于每周20~40毫米降水量。最好借助土壤张力计测定的结果为灌溉提供依据。

有条件的果园应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把肥料溶解在灌溉水中,通过灌溉管道施肥。其优点是可节省灌溉和施肥的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施肥数量,节水,一定程度上调节果树的生长发育规律,果树高产优质,是发达国家园艺产业广泛使用的水肥管理技术。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7)

香蕉园区水分补充设施

五、香蕉土壤管理——蕉园的间作与轮作

宽窄行方式种植的蕉园,宽行内可间种豆科绿肥或叶菜等短期作物。应避免栽种茄科作物或番木瓜等与香蕉有共同病害的作物,尤其是病毒病。收获1造或2~3造后砍除蕉株,与甘蔗或水稻轮作,以降低土壤中线虫密度和枯萎病源,有利于香蕉的持续栽培。

香蕉的栽培与管理技术(五个要点管理香蕉生长土壤)(8)

香蕉园区套种蔬菜

结语

土壤是香蕉种植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不管是对其生长需求,还是丰产增收,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做好焦园的土壤管理,对香蕉后期生长丰产增收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