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4065字,预计阅读时长10分钟。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自清朝建立至清朝灭亡,八旗制度一直存在,虽然它也有一定的变化,但是在整体的建制上并无根本性的改变。

在八旗制度中,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属于上三旗,它们直接听命于皇帝。

黄色是中国封建王朝时期皇室专用的颜色,以此为基础而产生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上三旗并无上下之分,其地位在名义上是平等的。

那么,为什么不是皇室专用颜色的正白旗也能列入上三旗之列呢,并且能拥有和两黄旗同等的地位?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1)

皇权旁落,顺治皇帝设置上三旗

在顺治皇帝继位以前,清朝是没有上三旗和下五旗的说法的。八旗可以通过实力的强弱分出实际地位的高低,但是在名义上,八旗军地位一致。

顺治皇帝成为皇帝时还是一个年幼的孩子,根本没有能力处理国家政务,所以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的手中。

多尔衮是正白旗的领主,作为摄政王,他自然要扩大势力。多尔衮摄政期间,正白旗的实力达到了前所有未有的高度。

但是多尔衮不能一直摄政,顺治皇帝终有一日会收回皇权。顺治皇帝正式行使皇帝权力的时候,他发现了八旗之间严重不平衡的情况,并且八旗中的正白旗对皇权有很大的威胁。

为了削弱正白旗对皇权的威胁,并且加强中央集权,顺治皇帝通过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将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

上三旗直接由皇帝本人掌控,上三旗从此时开始由以前的八旗军的成员,变为由皇帝直接管理的禁军,因此地位也就发生了变化。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2)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种情况是必然的结果,清朝独有的政治制度一定会这样发展。

自此之后,正白旗就和两黄旗平起平坐。

不过也因此产生一些疑问,八旗制度是怎么创立的,又经过了怎样的发展才到了顺治皇帝时期的情形?

白手起家,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起源于努尔哈赤,满族是北方少数民族的中的一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本全是天生的战士。

努尔哈赤的起点很低,一开始的他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有,甚至需要依附明朝才能存活,他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父亲留给他的铠甲。

努尔哈赤逐渐在北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政权,当然努尔哈赤的成就离不开一个叫做李成梁的人,如果不是李成梁的放任和襄助,努尔哈赤获得的成就也许就没有那么大。

支持努尔哈赤奋发图强的原动力,是无边无际的仇恨。

当努尔哈赤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拥有战斗力不俗且数目可观的军队之后,他就开始想办法更好地管理军队。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3)

军队不可以没有严格的制度,否则就没有强大的战斗力,为此,努尔哈赤使用黑旗作为调度军队的方法,他的军队也被称之为黑旗军。

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黑旗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努尔哈赤带来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军队。

军队人数的增多,导致原有的黑旗已经不能很好地调度军队,为了适应指挥军队的需要,努尔哈赤仿照黑旗军的建制,另外创立了两支军队,分别是红旗军和白旗军。

他将原有的黑旗军交给自己的弟弟统领,然后自己统领新创立的红旗军,至于白旗军,则是由他的长子褚英统领。

黑红白三军在建制上基本是一样的,只有统帅是不同的人,不过此时的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军队中,已经出现蒙古人和汉人,而且数量不少。

在后来的征伐中,军队数量再一次暴涨,于是努尔哈赤又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他该如何将庞大的军队管理好。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4)

思来想去,努尔哈赤认为还是仿照黑旗军的制度建立更多的军队,这是当时他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

不久后,在黑白红三军的基础上,又新增添了五个军队,分别是正黄旗、正白旗、正蓝旗、正红旗、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镶红旗。

这八支军队在建制类似,在名义是基本是平等的地位,他们以努尔哈赤为最高首领,战时统一听从最高首领的调度。

努尔哈赤时期,即使是两黄旗,也是不同的人率领,并不是由最高统帅直接掌控。

不过此时的两黄旗也存在比较特殊的性质,那就是两黄旗的领主分别是多铎和阿济格,他们在努尔哈赤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和他们同属一个阵营的多尔衮也被努尔哈赤寄予厚望。

两黄旗虽然在名义上的地位和其他六旗没有区别,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努尔哈赤是将两黄旗的领主当做继承人看的,两黄旗的军队也是他最信任的势力。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5)

当然这不是努尔哈赤故意偏袒,而是实际情况和现实形势所决定的。在黑红白三旗军分成八旗军的时候,红旗军一分为二,成为后来的两黄旗。

也就是说,两黄旗是努尔哈赤的老部下,他对老部下自然是信任的。

人终有一死,努尔哈赤也逃不过这个自然法则,他必须要在十多个儿子之中挑选出合适的继承人,毕竟皇帝的位置只有一个,要是所有的儿子都当皇帝,那不是乱了套了。

既然只能选择一个人,那就必须让这个继位的人拥有最强的军事基础,否则他的皇位是坐不稳的,如果处置不当,则会发生骨肉相残的悲剧。

以弱胜强,皇太极荣登皇帝宝座

尽管努尔哈赤极力避免出现骨肉相残的悲剧的发生,但是他还是失败了。

因为阿济格、多尔衮以及多铎所拥有的军队数量最多,而且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军,这引起了其他兄弟的不满。由于努尔哈赤在去世前没有指定继承人,因此兄弟之间开始争夺皇位。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6)

多尔衮三兄弟的实力是其他任何一个皇子都无法比拟的,把他们之中的任何一个势力单独拎出来,在多尔衮三兄弟面前根本不值一提,这种差距就像是一只老虎和一只兔子搏斗。

巨大差距导致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其余的皇子都不想被多尔衮三兄弟控制,因此这十多个皇子联合在一起,共同抵抗多尔衮三兄弟。

一个皇子的势力虽然很小,但是十几个皇子加在一起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就算是多尔衮三兄弟也得掂量一下轻重。

其实如果当时多尔衮和多铎的年龄再大一点,或许事情还有转机,然而在当时,他们两个人都还只是不到十岁的孩子,两个小孩是没办法成为中流砥柱的。

所以其实多尔衮三兄弟只有一个战功显著的阿济格在支撑,只是因为他掌控的军队比较多,所以才能和联合在一起的十多个皇子较量。

但这种对抗的结局是必然的,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阿济格一个人是赢不了十多个皇子一起联手的。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7)

所以最终阿济格败下阵来,原本是留给多尔衮的皇位也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继承皇位的人,是当时大家都不会想到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皇太极。

按照当时实力的划分,皇太极统领的正白旗的实力是倒数第二,在皇位争夺中,他的胜算最小。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终以弱胜强,然后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皇太极统领的正白旗,再加上儿子豪格率领的镶白旗,在其他八旗面前显得很弱小。

皇太极是皇帝,他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皇太极受汉族文化影响很深,他认为黄色应该是皇帝专用的颜色,因此让两黄旗和两白旗对调,但是只换服装不换人。

皇太极这么做的原因,更多的因素是对于时局的判断,这是必须做的事情。

其实他完全可以将原来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归为自己所有,然后把正白旗和镶白旗给别人。这看上去是一个可行的办法,可是也是很危险而且收益很低的办法。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8)

在皇太极继位以前,正黄旗和镶黄旗的领主是多铎和阿济格,皇太极如果成为他们的领主,势必不会得人心,而且还有可能被多尔衮三兄弟控制,甚至有丢掉皇位的风险。

皇太极要想扩大势力,自然是以自己人为基础的,哪些人是自己人呢,那就是和他一起争夺皇位的人,也就是他统领的正白旗和镶白旗。

皇太极这么做,是想要在名义上占取先机,让两黄旗在八旗之中的地位变得至高无上,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强化皇权。

此时皇太极最重要的事情,除了强化皇权,还有就是安稳人心,尤其是镶白旗的领主阿济格。对于皇太极来说,阿济格是最大的威胁。

没办法,皇太极刚刚掌握大权,不能轻易动手,所以在一开始的时候,皇太极对多尔衮三兄弟的态度很好,极力拉拢这三个人。

在此期间,皇太极开始强化皇权,通过至高无上的皇权,他将两黄旗除了两白旗之外其他的八旗军融合,通过这样的方式,两黄旗的实力逐渐壮大。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9)

不久后,正黄旗和镶黄旗的实力大涨,而且直接听命于皇帝。与此同时,皇太极还提高了儿子豪格的地位,将他任命为正蓝旗的领主,然后给正蓝旗分配了很多的资源。

在这样的操作之后,皇太极所掌握的两黄旗以及儿子豪格所掌握的正蓝旗,就拥有了和多尔衮三兄弟相抗衡的实力。

不久后,皇太极摊牌了,他找了一个理由废掉了威胁最大的镶白旗的领主阿济格。对于还在年幼的多尔衮和多铎,皇太极虽然没有直接下手,但是对于他们掌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皇太极采用了混编分化的办法,从而弱化多铎和多尔衮的实力。

然而就算是这样,在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正白旗和镶白旗在八旗中的实力还是排在前两位。只不过由于皇太极的干涉,没有努尔哈赤逝世后不久那样巨大的差距了。

两虎相争,中立人福临成为皇帝

八旗制度的变化尚未结束,在皇太极逝世后,又发生了争夺皇位的事件。争夺皇位的参与者是皇太极的儿子豪格,另一方则是多尔衮。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10)

双发冲突十分激烈,然而事件的结果令人十分诧异,继承皇位的并不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年幼的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帝。

造成这结果,是因为双方实力相近,而且谁也不服谁,最后就只好选择中立的福临来继承皇位,这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结果。

等到顺治皇帝收回皇帝权力之后,他便面临正白旗和镶白旗实力过大的问题。为了继续强化皇权,顺治皇帝效仿了父亲皇太极的做法,不断分化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实力。

不过顺治皇帝决定这样做还不够,索性直接将原本属于多尔衮的正白旗也归为己有,并且将正白旗和两黄旗统一设置为上三旗,直接听命于皇帝。

于是自此开始,正白旗和两黄旗成为皇帝的亲军,正白旗也一跃而上,拥有和两黄旗平起平坐的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叫做八柱国的制度,和八旗制度有些像,但本质是不一样的。

八柱国制度虽然名义上是八个柱国大将军,但是实际上只有六个柱国大将军有兵权,剩下的两个只是充数而已。

清朝八旗中正旗和镶旗的区别(为何正白旗能成为上三旗)(11)

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八旗制度,在清朝开疆拓土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乾隆开始,八旗制度逐渐成为身份的象征,其强大的实力一去不复返。

制度对于国家而言非常重要的存在,好的制度可以让国家富强,坏的制度则让国家腐朽。

对于个人而言,所谓的制度就是习惯,好的习惯帮助个人成功,坏的制度使人堕落。

参考资料:

《新唐书》

《清史稿》

《四库全书》

《清世祖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