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为挂念的地方,而“乡愁”也几乎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忍轻易去碰触的软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10首关于乡愁的古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10首关于乡愁的古诗(宋诗写出唐诗味)

10首关于乡愁的古诗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最为挂念的地方,而“乡愁”也几乎成为我们每个人心中不忍轻易去碰触的软肋。

我们与古人同照一轮明月,我们与古人之间也同样有着共通的情怀。古人的乡愁,都在古诗词中。

与乡愁有关的古诗词,简直不要太多。武元衡在《春兴》中有云: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王维在《杂诗三首》中有云: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李白在《春夜洛城闻笛》中有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一句句古诗,一缕缕愁思,让人不由深受感触,思绪万千。

探寻古诗词之大美,我们一直在路上;诗巷本期要跟大家分享的,是一首表达乡愁的宋诗,此诗将情景相容,写得格外动人心怀,读来颇有唐诗之味。

楼上

宋·葛起耕

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

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

葛起耕的生平不详,但从他现存的诗作中来看,他的人生也充满了艰辛与坎坷。葛起耕的诗多写漂泊之苦与怀才不遇的感伤。我们这里分享的这首《楼上》就是作者于他乡漂泊中所作。

诗的开篇有诗情也有画意,但是在诗情画意之外,更多的是体现出了一种孤独幽寂的情感色彩:楼上何人吹玉箫;在这小楼之上,不知是谁吹起了玉箫。诗以疑问的方式抛出首句,瞬间吊起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箫”这一物象在古诗词中常被用来抒发幽怨、凄凉之情,比如黄景任的“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比如蒋捷的“万里江南吹箫恨,恨参差白雁横天杪”等。

那么作者这里将“箫”用于诗中,也是很充分地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几分忧愁。

当结合第二句去品读的时候,诗中的“箫声”也便更加地撩人了:数声和月伴春宵;那箫声和明亮的月色一起,陪伴着作者共度春宵。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也不由地想起了李白的经典之作《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的这首诗也以疑问的方式开篇,而且承句也涉及到了“春”字。此情此景,无不让人遐思万里,可以说,葛起耕诗中的前二句与李白之句颇为相似。

楼上的箫声打破了春夜的宁静,却又将春夜烘托得更加寂静,它的悠扬婉转、它的悲凉哀怨虽然没有被作者鲜明道出,却已经鲜明地被读者感受到了。

氛围已得以烘托,情感已经得以奠定,意境已得以塑造,那么在接下来的两句中,作者便在前二句的基础之上,将内心的情感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在春天的月夜里,听到楼上的箫声,让人想起了梦中的故乡——江南,感觉真是愁肠欲断。而内心的愁在看到寒梅的时候又达到了极致,纵然酒已半销,却丝毫不能将愁化解。

诗在第三句中,才点明了作者的游子身份,这看似有点儿迟来的重点,却恰恰将诗的情感做出升华。“断肠”在直接道出作者的心情的同时,也与前二句的“箫声”呼应起来,使得诗的脉络显得畅通无阻。

作者在他乡的月夜里,本就孤独难耐,但是楼上的箫声却偏偏吹得那样凄凉,让他的乡愁顿时如潮水般涌出,这种愁的程度被“断肠”二字体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谁料“断肠”尚不能完全说明作者的愁情,必须要再补一句“愁绝寒梅酒半销”才可以。

“愁”与“酒”之间的关系好理解,那么它与“寒梅”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当然是因为作者在看到寒梅之后,也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家乡。陆凯曾留有名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将最深的思念寄托于一枝梅花上而做出表达。

从此后梅花也便成了表达思念的典型物象;比如王维的那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就是借梅花而抒思乡之情。同样的道理,作者葛起耕这句“愁绝寒梅酒半销”也因梅而思乡,因梅而说愁。愁已至最深,诗也到此而止,其中的情感与韵味,被延于诗外,由读者去细细体会。

这首诗从开篇到结尾,皆以典型物象塑造意境、表达情感,颇有一番动人的力量。诗家说它具宋诗之风采,亦不乏唐诗之韵味,看来是不无道理的。

一箫吹起人无寐,月下看梅动客情;各位看官,对于葛起耕的这首诗,不知你认为写得如何?欢迎在评论区谈一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