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公益林护林员在儋州湾拍摄到全球濒危鸟类白肩雕1只、小青脚鹬2只、黄嘴白鹭1只。其中,白肩雕是海南省首次出现并被拍摄到,在此之前从未有过资料文献记载,此次发现也刷新了我省鸟种记录。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1)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2)

白肩雕又称为“御雕”、“帝王雕”,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数量稀少,难得一见。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3)

中国邮政邮票中的白肩雕

在欧洲,白肩雕被视为王权象征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4)

据介绍,白肩雕国内主要繁殖地在新疆,1992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级,《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稀有物种。白肩雕身高70cm-90cm,展翅之后长度2米左右。因其成鸟肩膀位置有白色羽毛,古名“白肩雕”。在欧洲,白肩雕由于其威猛有力的形象,常常被认为是力量和权力的象征。白肩雕寿命一般在21岁左右,对爱情特别忠贞,是鸟界的“神雕侠侣”,一生只有一个伴侣,一旦结成伴侣,终身不再离弃,即使伴侣意外死去,也不会再另觅新欢。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5)

▲雄踞树冠的白肩雕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6)

▲振翅翱翔的白肩雕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7)

▲振翅翱翔的白肩雕


除了白肩雕外,护林员还在儋州湾拍摄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青脚鹬黄嘴白鹭,是儋州湾红树林保护区设立以来首次影像记录。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8)

▲小青脚鹬


据了解,小青脚鹬是小型涉禽,嘴较粗而微向上翘,尖端黑色,基部淡黄褐色。小青脚鹬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全球数量估计在1000只以下,以水生小型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为食。性情胆小而机警,稍有惊动即刻起飞。该鸟主要繁殖于俄罗斯东部,越冬于印度、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在中国为偶见旅鸟。由于栖息地的破坏,人为捕杀,小青脚鹬的数量急剧下降,国家已经将之列为二级重点保护动物。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9)

▲黄嘴白鹭

  

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珍稀水禽,中型涉禽。栖息于海岸峭壁树丛、潮间带、盐田以及内陆的树林、河岸、稻田,以鱼、虾和蛙等为食,有结群营巢、修建旧巢和与池鹭、夜鹭、牛背鹭混群共域繁殖的习性。主要繁殖在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朝鲜、韩国和中国的东部地区,越冬地主要在菲律宾、马来半岛、新加坡、苏门答腊和越南等地。1990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表明,1992年在中国见到143只黄嘴白鹭,在东南亚见到448只,总计591只。198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1996年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濒危级,2003年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易危”级。


儋州石马犀牛望月图(白肩雕小青脚鹬)(10)

▲黑脸琵鹭

  

水鸟是指示湿地生态系统价值和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而濒危鸟类更是反映生态环境的指标性物种。近年来,儋州湾红树林湿地相继记录到黑脸琵鹭、白肩雕、小青脚鹬、黄嘴白鹭等全球濒危鸟种,这说明儋州湾湿地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儋州湾滩涂宽阔,春江、北门江等河流汇入,浅海生物丰富,能够为越冬水鸟提供丰富的食物,是不可多得的鸟类重要栖息地和越冬地。


儋州市新闻中心 记者王家隆 通讯员陈正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