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晚上,就会感到莫名的低落。

好像找不到什么不快乐的理由,但也找不到什么快乐的理由。

不快乐,毋庸置疑是抑郁症患者所共同具备的一个特点。

很多人会认为抑郁症患者“作”,是因为他们生活里好像也没有什么能够让自己那么低落的事情,或者认为那些事情,事实上只有通过积极的行动,就能够轻易解决的。

怎么才能让抑郁症的人开心起来(怎么样让抑郁症患者开心)(1)

事实上,不只是旁观者,可能连当事人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么不快乐。

如果要找到一个比较通用的解释,那么抑郁症患者通常不是为了某件具体的事情而感到不快乐,而是对自己的“存在”感到不快乐。

因此,很多人抱着“我是来帮助你解决问题的”靠近抑郁症患者时,通常会感受到强烈的反弹。

这是因为,他们想要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快乐,而是为自己的存在感到一种更加纯粹的喜悦。

只有与他们的内心达成一种共同的目标,那么我们才有可能让抑郁症患者重新快乐起来。

什么是“助益性关系”

人们追求接纳,而只要有了接纳,人们就会趋向“自我实现”。——彼得·克雷莫

当事人中心疗法的创始人卡尔·罗杰斯认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向上成长的积极能量,因此,心理治疗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来访者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

怎么才能让抑郁症的人开心起来(怎么样让抑郁症患者开心)(2)

因此,“心灵鸡汤”往往对抑郁症患者无法起到正面的作用,因为即使那些信条看起来再强大,也是一种外部的力量。

当事人中心疗法认为,疗愈的过程事实上是通过为当事人提供一种有用的人际关系实现的,罗杰斯把这种有用的人际关系称为“助益性关系”。

在助益性关系之中,协助者需要扮演的是一个辅助的角色,TA的意图是协助当事人重新找回自己内心的力量,而不是希望通过语言或行动去改变对方。

罗杰斯认为,助益性关系并不是一种仅仅适用于心理治疗的手段,而是一种可以在日常生活各个场景广泛应用的相处模式。

只有通过助益性的关系,才有可能帮助一个人获得真正的成长。

如何建立“助益性关系”

我崩溃至极说让你立马滚开时

你仍旧死皮赖脸的温柔守护着我

——知乎网友

在一项经典的有关心理治疗的研究中,通过对一些酗酒者分别进行3种不同的团体治疗方法——行为学习治疗、精神分析治疗与当事人中心疗法。

怎么才能让抑郁症的人开心起来(怎么样让抑郁症患者开心)(3)

由于当时行为主义与精神分析是影响力最大的心理学流派,因此学者们预测行为学习治疗取得的效果应该是最大的,其次是精神分析治疗,最后才是当事人中心疗法。

结果刚好相反,新兴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取得了最为显著的疗效,而行为学习治疗的疗效最差,甚至给一些人带来了更加糟糕的变化。

事实上,在生活里大多数人也正是采取了类似行为学习治疗的方式来跟抑郁症患者相处,通过给他们一些生活上的建议与指点,结果很有可能反而让TA的生活变得更糟。

根据统计,目前的心理学流派大约有250种,因此治疗领域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

但无论是哪一种取向的心理治疗师,通常都需要通过与来访者建立起“助益性关系”来开展治疗。

有学者认为,只要与来访者建立起了助益性关系,那么治疗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四十,其它的百分之六十则包括了心理治疗的安慰剂效应、心理学专业知识、心理治疗的设置这3个因素。

在《个人形成论》一书里,卡尔·罗杰斯提到,建立助益性关系有3个关键:

1.真诚透明

虽然真诚透明是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4个字,但很多人对它还是存在着非常严重的误解。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指责抑郁症患者,告诉他们自己的行为给身边的人带来了很多困扰,是一种诚实的表现,因为自己的确有这样的感受。

但卡尔·罗杰斯认为,要做到真诚透明,意味着一个人需要对自己的内在感受保持着足够的觉知。

怎么才能让抑郁症的人开心起来(怎么样让抑郁症患者开心)(4)

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指责别人,是两件截然不同的事情。

2.接纳欣赏

如果你有阅读过一些抑郁症患者书写的文字,可能就能够意识到,在他们的心里,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能够带领自己走向正能量的人,而是一个能够接纳自己负能量的人。

接纳与欣赏意味着:

3.共情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帮助抑郁症患者就是把自己的经验与体悟分享给他们。

但这种做法即使能够奏效,往往也是需要建立在共情的基础之上的。

所谓的共情,指的是要去理解TA的感受,而不是急切的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在TA的身上。

网上有句很火的话,“世界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的确,绝对的共情是一件难以达成的事情,但事实上,这也意味着在现在的生活里,愿意去共情别人的人正变得越来越少。


要成为一名专业的心理治疗师,是一件需要经过深入学习与训练的事情。

作为一个个体,我们都需要通过与他人建立联结来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即使不是专业的心理从业者,每个人也都需要如何与他人建立一种“好”的关系来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生活环境。

心理疾病不仅仅是一个个人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甚至是一个时代的问题。

这是一个“缺爱”的时代,因此,我们也需要不断地去思考爱、践行爱,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