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西游记唐三藏(重温古典名著西游记)(1)

心猿翻腾,意马奔驰,那个生灵没有过此状态,心生诸般把持不住则外相易现,灾祸便来。思绪如奔马把缰不住,则神思亏彀,轻则身损神伤,重则精尽神亡。众生修心养性,修行修真,诸般操持,不外乎降心猿,伏意马耳?诸喻皆言,身如躯壳,渡海之筏。便是以此为界,以此为媒,内修外行也。外观者,硕大星体亦如浩渺宇宙之一微尘,何况人乎?内视乎,微观亦如星尘,亿亿不能计数也。内修外行,皆难也,孰优孰劣,自取也。修道者,即修心也。红尘业火,便炼凡心,何谓正,便是心身笃定,健康稳固,反之妄动难安,病邪风入,危至矣。此相辅相成也,正,横平竖直,规矩森严,是法度也。触之也有警也。

说此节便是说悟空,跳脱五行山,实际就是说明其身体已趋稳健,内世界在扩大的同时坚固起来,变得广阔起来,其心又被锻压,圆润精炼,心猿归正,其心也是身体的总枢纽,回到身体内世界里,正是舒坦。以前难受顽劣,也是身体不行,其心甚大,不相为容。以猪皮包大象。不出问题才怪。这是悟空又前进一大步,却是在生死之间换得的。又如去得布衲衣,穿的虎皮裙,升级了,这却是是自己的。后来师父又给的锦衣内裤,金箍鞋履,便是前路诸般相,有取有舍,端倪现也。

不一样的西游记唐三藏(重温古典名著西游记)(2)

那人道:“你是不知,我说与你听:一个唤做眼看喜,一个唤做耳听怒,一个唤做鼻嗅爱,一个唤作舌尝思,一个唤作意见欲,一个唤作身本忧。

心经有云: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

这个眼耳鼻舌身意却是悟空的感官,感到喜怒爱思欲忧。说明悟空此时的状态,是要封闭了神通,藏匿了猿心,收束了乖张,做个修行的。用了凡人六观来感触。感触了什么,便是这喜怒爱思欲忧。是谁的心相,是唐僧唐三藏的。看见悟空的宝贝便喜,听到悟空的本事便爱,

唬得那陈玄奘滚鞍落马,咬指道声:“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的斑斓虎,还与他斗了半日。今日孙悟空不用争持,把这虎一棒打得稀烂,正是强中更有强中手!”那太保与悟空是天壤之别,我尚不如太保甚多,比较便是忧。

我俗家也姓陈,乃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人氏。我的法名叫做陈玄奘。只因我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指唐为姓,故名唐僧也。前尘旧往,凡心甚重,便是思。

打杀了六贼,便怒,好似触了他的痛处,却正是他的着相,那时二侍者被啃了个精光,却从未提及,所以说即使唐僧现在是凡躯,有了佛缘,品相正否还难说呢?所以说悟空很不看好唐僧。吸取了经验教训,随时准备跑路。

捉住了悟空杀人行径,拿律法佛理来说事,是想拿悟空的短处,欲要说了算,随便撵人,掌师父的权威,不分轻重,便是欲 。

不一样的西游记唐三藏(重温古典名著西游记)(3)

悟空大杀了六贼,便是消了唐僧眼前的祸端,六贼去了,唐僧安了,便是六贼无踪。唐僧恼怒赶了悟空,便是不分清白,留了贼根,虽无踪不见,亦是藏了祸根。三藏真经:谈天说地度鬼,这一步可是轻了佛缘,重了凡念。

南无阿弥陀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