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

锔瓷和金缮,是和“古董”打交道的非遗手艺。但梳着脏辫的海妮和留着长发的张申,和你想象中“了不起的匠人”好像不太一样。

他们可以把晚清的青釉盘砍到20块成交、把宋代的行炉改造成“飞碟灯”、把童年时家门口的电表箱拆下来,做成挂乐器的架子。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3)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4)

上:已经打上锔钉的晚清青釉盘。

中:由宋代行炉改造的“飞碟灯”。

下:电表箱改造的挂钩架。

大学时,经喜欢文玩的亲戚的介绍,学习戏剧的张申软磨硬泡拜到了非遗传人的门下,开始修炼“破器重圆”的锔瓷手艺。

通过锔钉的拉力,将器皿上的缝隙紧紧并拢,就是锔瓷的基本原理之一。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5)

锔瓷的5种形态:包口、锡补、锔修、镶嵌、补缺。

/受访者提供

金缮则是用大漆作为粘合剂,将碎片粘牢,并在破碎部位施以金银粉的修复技艺。

被张申“拉入坑”的海妮,学的就是金缮。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6)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7)

朋友在清水寺购入的茶碗被猫打碎,海妮用金缮修复。

/受访者提供

曾经在上海从事戏剧工作的海妮和张申,去年趁着年少入了川,盘下成都玉林一座老院子的一层小房,亲手改造出“意识浓缩”工作室,开始了缝(chi)缝(xiang)补(he)补(la)的生活。

#01价值和价格之间的裂缝,很迷人

“意识浓缩”的名字来源于一次输入法事故,却巧妙地和这对年轻情侣正在做的事不谋而合:

“传统的锔钉和金缮手艺其实并不难学,本质就是用不同的材料来连接之前坏掉的材料。真正令我们感到兴奋、想要探索的,是一些超脱传统技艺的理念,一些创造性的连接方式。”

也就是,把天马行空的“意识”,浓缩进小小的物理存在中。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8)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9)

左:塑料模特发光的机械心;

右:啃兔脑壳剩下的兔牙,被做成了耳环。

在传统的文玩圈子里,锔瓷和金缮多是复原碎掉的古玩或是给其升值的手段。一只打过锔钉,或是描出过金缮线条的瓷器,因为具有了独一无二的修饰,甚至可以卖出比完整品更高的价格。

但是海妮和张申认为,国内的修复行业特别容易陷入追求花哨的套路中。面对一件碎掉的器物,为什么要暴露伤口,想通过对伤口的修饰表达出怎样的态度和审美,才是重要的。

抱着这样的想法,两位小年轻正在打破一些刻板印象。其中最直观的,就是他们最常接触的“古董”。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0)

两人都是二手市场的砍价老手。

听到“古董”,你可能会想到价值连城的传家宝瓷瓶、发黄的名家书画,总之不是你消费能力内的东西。然而,作为两个朴素的“捡漏玩家”,海妮和张申告诉我们,好的古董也可以是几十块钱淘回来的,很日常的东西。

在我们这个时代,价值和价格之间经常有一道神奇的裂缝有些人人追捧,价格高昂的东西,也许只是资本运作的结果。而吸引我眼球的,我真心认为好的东西,却被遗弃在角落里。在这种对冲当中,你意识到价格并不够格成为衡量事物的标准,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感受。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1)

这块铁疙瘩被旧货店主扔在角落, 张申却对它一见钟情。

/受访者提供

海妮和张申认为,一件物品所承载的情感和故事、因为时间和生活体验而具有的魅力,才是它的价值所在。所以,经过他俩修复的“古董”,都像是编制外的“不良少年”。

“没有客观的值不值得。要不要修复,都是你自己说了算。”

#02锔瓷是器物穿刺,金缮是纹身

不久前,海妮和张申放出了一个征集令,任何人有想要修复的任何物件,都可以寄到工作室来。

不出所料,他们收到了一堆奇奇怪怪的碎片:价值十块钱的宜家玻璃杯、一个巨型手办的亚克力底座、一支裂开的竹子,甚至还有木头菜板。

两位师傅来者不拒,这些千奇百怪的物件,都在锔钉和大漆的辅助下获得了“第二物生”。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2)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3)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4)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5)

下:金缮修复的手办、菜板。/受访者提供

上:锔瓷修复的宜家玻璃杯、竹子

与其说修复工作是一场手术,不如说它更像一场浓缩了记忆和未来的表演。裂痕像是器物和时间合谋的即兴舞动,修缮者所做的,是将这既偶然又意味深长的“表演”搬上台面。

“布钉像奏谱一样,带着铿锵有力的节奏” 、“细细的金线,就像是玉佩呼吸的方式” 。在这对年轻的“修理工”手上,每一件器物的“重生”都是一出生动的小舞台。

对于海妮来说,她的第一幕主题,是家庭记忆的愈合。出师之后,她真正修缮的第一件物品就是妈妈的嫁妆。

“那是我爸我妈结婚时,外公外婆送的一套瓷器中的一只盘子。平时在家,多是我妈煮饭,我爸洗碗。有一天,我爸不小心打碎了这只嫁妆盘子,我妈非常难过,甚至哭了出来。

看着妈妈着急的样子,我爸慌慌张张地把碎片收集起来,安慰她说,孩子不是在学这个吗,就让他们修一修试试。”

于是,这份高情感浓度的工作被郑重地交到了初学金缮的女儿手上。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6)

海妮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将碎片重新“缝合”,渐次归一。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7)

“修好之后,我妈妈挺感动的,当时还拍了照片,第一时间发了朋友圈。一开始她还舍不得用这只盘子,郑重其事地把它放进电视柜旁边的玻璃橱柜里”

海妮觉得,通过修复妈妈的盘子,她和父母之间也有了新的连接。“像我们这样不去上班、不走 ‘正轨’的娃,父母也不知道我们到底在捣鼓个啥。这一番动手下来,不说认可,终于还是有了一些理解吧。”

现在这只盘子,从玻璃柜“移步”到了餐桌,回到了烟火气十足的生活日常中。它“有缝穿插”在最普通的日夜起卧之间,提醒着使用者们爱的存在。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8)

修复好的物件回归日常使用。/受访者提供

实际上,在“意识浓缩”60平方米的空间里,满屋满架都是心心连接的痕迹。

朋友寄来的一只外婆碎掉的青花盘子,令海妮想起了艺术家张晓刚的油画作品《血缘:大家庭》。

“画中穿插在家人之间的红线,既是血缘的连接,也是生活记忆的跨越。所以我用红漆而非金线描绘瓷碗的裂痕,既是对血脉的模仿,也埋藏着情感的线索。”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19)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0)

张晓刚的《血缘: 大家庭》和海妮的修复作品。

对于海妮和张申来说,修复物件远不止于美观上的还原,它所激发的也不只是传统日式美学所讲的“惜物之心”。通过抚摸、了解物件上独一无二的裂痕,他们希望从裂痕出发,创造出新的连接,或是触发由“物心”到“自心”的领悟。

海妮收到过朋友的一个白瓷首饰盒,小小的,很光滑。将碎片粘合起来之后,器皿基本就复原了。但她却“笔走偏锋”,用与白色最冲突的黑色,将裂痕历历分明地描绘了出来。

“在修这件器物时,我想起很多年前做过的一件事。我用一只黑色的笔,把身上所有脂肪纹都描过了一遍。那是我身体自己生成的线条,代表着存在的历史,是成长的痕迹。

“就像人们会因为一个忘不了的伤疤而给自己纹身,我觉得金缮就像器物纹身,锔瓷就像器物穿刺,都是给存在留下纪念的方式。”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1)

“每个器物都有生命,从被制作出来,到被人使用,难免磕磕碰碰。就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里总会受到伤害或者折损。漆缮用世上最贵重的物质与精神来面对缺陷,不去掩盖,而是把残缺的痕迹留下来。那些原本痛苦伤心的事,最后都会成为人生中难忘的、闪着光的回忆吧。

#03古老的手艺和老社区,兼容100%

海妮和张申都是大院里长大的孩子,喜欢和人亲近,喜欢和一大桌子朋友、家人做(蹭)饭、吃饭、聊天。

在大城市居住时,人和人之间的陌生感变强了,朋友聚会的时间成本变高了,在一切快速更新换代的大环境下做“器物修复”,缓慢而不合时宜。

而当他们第一次扎进玉林的街头巷尾时,立刻就被熟悉的烟火气彻底征服:

“太香了,空气里全是火锅的香味。”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2)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3)

除了在工作室里埋头修复器皿,两位师傅也保持着和“人间”的亲密联系。在他们看来,玉林简直是宜居生活的典范。

“我们刚搬来玉林那会儿,每天都在吭哧吭哧地改造空间,弄得灰头土脸。有一天干累了出来转转,正好街角有一个创意市集。定睛一看,声音玩具的主唱欧珈源就坐在小亭子里和大家聊天,小桌子边聚集着一大群年轻人,层层包围之中的爷爷奶奶麻将打得正酣。

“我们当时就震惊了。在上海,这种活动只容得下洋气的年轻人,爷爷奶奶大概会报警,叫你们不要吵。而在这里,老人、潮人,还有狼牙土豆、蛋烘糕,所有东西都聚一块儿,太幸福了!”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4)

海妮和张申在菜市场的路口。

不分老幼,不论身份,人和人聚在了一块儿,就是产生美好连接的舞台。

锯瓷和金缮,其实是非常烟火气的工作。日常器皿里有日常的遗憾和欣喜,修复物件,也有着修复一段记忆、一点情愫,为未来打点行装的意思。

在这个物质和精神消费都过度饱和的时代,我们太习惯被动地被裹挟,习惯借助普世的价格来定义价值,而忘记了我们原来也有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力。

在老街区建起心灵根据地、决定忠实于自己的感受的海妮和张申,在未来也期待用更加脑洞的方式,连接起更多感情饱满的“破烂儿”,以及它们可爱的主人那破碎的心。

师傅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辛苦(当然是交给师傅修好咯)(25)

缝补破碎的心。/受访者提供

END

出品 丨 生活方式研究院

撰文 丨桑榆

视频 丨 Yb

图片 丨 Yb、桑榆、受访者提供

设计丨 欧阳波比

今日话题你有什么珍爱的东西破碎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