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爷爷离世一周年之际

感谢爷爷奶奶的养育之恩(我的爷爷奶奶)(1)

陈越 陈海钰

时光匆匆、光阴荏苒,转眼爷爷离开我们已经快一个年头了。但爷爷的音容笑貌,却仿佛从未消逝过。时常还是能在梦里,再次感受到爷爷和奶奶对我们的悉心照顾和谆谆教诲。就像爷爷常说的:“人这一生要过好,就必须要辛勤劳动,要吃苦耐劳,要给家庭创造财富,要给社会多做贡献。人总是要死的,但是留下这些事迹,这些财富,希望子孙后代能够继承和发扬”。斯人已逝,风范长存。爷爷奶奶的意志和期望,也寄托在我们后代身上。在爷爷离开的日子里,我们悉心整理了爷爷奶奶留下的遗物、信件以及聊天录音,睹物思人,两位老人普通却又不平凡的一生也由着这一件件遗物、一条条信息又逐渐浮现在我们面前。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不计个人得失,把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心中的信仰和脚下的土地。他们所经历的艰难困苦、风雨坎坷,以及光辉事迹、荣誉奖励,是那么令人动容,却又那么振奋人心。看着二老留下的一枚枚记录着曾经奋斗过满载艰辛与辉煌的奖章和证书,总有一种该为他们写点什么的冲动,一则是记录他们走过的激情燃烧的岁月,二则是勉励后辈,把爷爷奶奶的优良品德和光辉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姐弟俩就是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的。印象中的爷爷高高瘦瘦的,身子骨很硬朗,经常穿着老式的白衬衫和军绿色长裤,眼神中总是有着军人的坚毅,但又不失幽默慈祥,是一个标准的老干部。爷爷为人正直,虽然思想比较老派,但是遇事总是喜欢摆事实、讲道理,很受大家尊敬。但是遇到奶奶有特别要求的时候,也能及时让步,维持家庭和睦。奶奶个子不高,气场却很强大,即使年纪大了也会主动把花白的头发染黑,一头短发显得年轻又精神。奶奶为人处世主动活跃,有能力有追求,而且很善于团结和领导大家。逢年过节,经常会有教育系统的同事来家里做客串门,气氛融洽。奶奶还有个很特别的习惯,就是会抽烟斗和纸烟。我小时候曾经还问过,奶奶说:“这是东北三大怪之一:姑娘叼个大烟袋。奶奶这习惯一辈子了,戒不了。但你将来可不能抽烟,抽烟对身体很有害”。爷爷本是当兵出身,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转业后才来到府谷,担任县医院的一把手。作为领导,爷爷持身守正,团结奋进,对县医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爷爷和奶奶在鞍山相遇后,两人一路风雨同舟,携手一生。他们响应党和人民的号召,一同支援边远山区府谷,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奶奶则是那个年代妇女解放的代表,她刻苦勤奋,并且敢于创新敢于担当,生动的诠释了什么叫“妇女能顶半边天”。她在府谷的教育一线发光发热,担任一完小和二完小的校长多年,把府谷的小学教育搞得有声有色,蒸蒸日上。爷爷奶奶在事业上尽职尽责,在生活上则崇尚节俭克制。爷爷就常说,“饮水思源,居安思危,当年我们那时候连高粱面糊糊都喝不上,现在顿顿有大米白面,要懂得知足”。因此尽管八九十年代后,生活质量已经提升了很多,爷爷奶奶收入也不错的情况下,仍然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凡事讲究够用就好,多余的资源一般都是存起来以备需要时再用。因此吃穿用度,都是非常的简朴。退休之后,爷爷有时间了,就天天接送着我们姐弟两上学,花很多时间陪伴我们。爷爷没有任何不良嗜好,空闲的时候喜欢看看电视,尤其喜欢看一些革命题材的电视剧,以及京剧。我还记得小时候在假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看《长征》、《激情燃烧的岁月》,一边看,爷爷一边给我讲解,爷爷兴致勃勃、神采飞扬的样子我至今还记忆犹新。奶奶则喜欢听那个年代的老歌,我常记得,那时候VCD刚流行起来,奶奶就去楼下音像店里买了一台,顺便买了几张五六十年代的歌,经常在家里听。我就跟着学会了不少经典歌曲。有反映美好爱情的《敖包相会》,有反应抗日救国的《大刀进行曲》,有爷爷奶奶相遇时候最流行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等等。以至于历史课上学抗日战争这块,班上只有我真的会唱大刀进行曲。当时我就对我爷爷奶奶超级自豪的。及至父亲英年早逝后,爷爷奶奶悲痛欲绝。愈加把思念和希望寄托在我们身上。我在西安求学的时候,奶奶七十多岁的高龄之下,还不放心,跟着我在西安陪读了一阵,每天帮我做好饭,收拾好家,不让我有任何学习之外的后顾之忧。奶奶和我说的最多的话就是:“毛毛,你要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有个好前途”。后来我大学考的不错的时候,奶奶也非常为我骄傲。虽然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了,但是没有一天不打电话给我,问我吃穿用度够不够,叮嘱我好好学习。爷爷则是经常叮嘱我:“咱们做人不能靠别人,要自立自强,不要让别人看不起,要给咱们家争口气”。我也永远不会忘记要正直做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爷爷奶奶和我谈话时,偶尔会无意识地把我名字错叫成“书强”(我英年早逝的父亲),现今思之,如在昨日,令人泪落如雨。小时候爷爷奶奶经常让我们背诵他们的祖籍,那段很长的地址因此也一直铭记在我们心中:爷爷的家乡是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大李各庄,奶奶的家乡是辽宁省鞍山市判甲炉村。从家乡到府谷,从少年到白头,爷爷和奶奶这两个府谷的外乡人,已经在这个边远山区生根发芽。这种饮水思源的思想,提醒我们这些后辈,要把爷爷奶奶的事迹和精神传承下来。今奶奶和爷爷相继谢世,我们开始着手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小的时候虽然天天在爷爷奶奶身边,但由于少不经事,也不懂得留心记录、沉淀,加之我们对那个年代的不了解,故不清楚爷爷奶奶曾经走过的岁月里会有那么多超越我们想象的非同寻常的经历。直到后来为学业奔忙、求学在外,每每假期回家,二老总是嘘寒问暖、谈话的重点也是要求我们学业有所长进。二位老人一辈子低调节俭,聊起当年的生活经历,两位老人也是轻描淡写,我们只了解个大概。加之父亲英年早逝,这层“过渡”的传承缺失,更没有完整的了解过这些意义重大的奖章跟证书。直到奶奶去世后的这几年,我们回家的时候爷爷才开始絮絮叨叨过去的岁月、曾经的人和事,我们脑海里留下来的也是残存的碎片式的记忆,近两年,由于疫情回家的次数越发减少,岁月的痕迹—明显感觉爷爷再也不是我们心目中那棵可以遮风挡雨的大树了,为了能长久留着爷爷的声音,间或想念的时候能够打开来听听,我们这两年每每跟爷爷聊天总是打开手机的录音键把聊天内容录下来。脑海中一次又一次打磨,一次次提笔又停笔。总感觉无论怎么写都无法真实记录爷爷奶奶的吃苦、敬业、勤奋、廉洁,无法清晰描述爷爷奶奶曾经给予我们的爱抚、关心与养育之恩,无法表达我们对爷爷奶奶的思念及感恩之情。岁月是需要怀念的。我们虽未经历曾经,但我们姐弟凭借爷爷奶奶留下来的奖章、证书还有脑海中碎片式的记忆及手机里爷爷谈话的录音整理出这些文字,供我们后辈的亲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爷爷奶奶,知道他们这一生是多么伟大与不平凡。让我们高擎他们的精神火炬,把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不负韶华、更不负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亦是对爷爷奶奶最好的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