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之冠:“秦陵一号铜车马”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期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进入这一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表明人类的生产水平大跨度提升,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自从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20世纪百年来,中国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制品,然而,在大量出土的青铜制品中,被誉为“青铜之冠”的则是秦始皇陵兵俑陪葬坑中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秦陵一号铜车马”,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秦始皇陵铜车马尺寸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始皇陵铜车马尺寸图(青铜之冠秦陵一号铜车马)

秦始皇陵铜车马尺寸图

青铜之冠:“秦陵一号铜车马”

青铜时代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处于铜石并用时代之后,早期铁器时代之前,在世界范围内的编年范围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进入这一时代的年代有早有晚。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时代的作用。它表明人类的生产水平大跨度提升,进入一个新的文明时代。自从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20世纪百年来,中国发现和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制品,然而,在大量出土的青铜制品中,被誉为“青铜之冠”的则是秦始皇陵兵俑陪葬坑中出土的国宝级文物“秦陵一号铜车马”。

骊山脚下的秦皇陵

骊山位于西安临潼区城南,属秦岭山脉的一个支脉,最高峰九龙顶海拔 1301.9米,由东西秀玲组成,山势逶迤,树木葱茏,远望宛如一匹苍黛色的骏马而得名。骊山也因景色翠秀,美如锦绣,故又名“绣岭”。相传周幽王在此建骊宫,秦始皇时改为“骊山汤”,汉武帝扩建为离宫,唐太宗营建宫殿取名“汤泉宫”,唐玄宗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又称华清池。内发现5个汤池遗址,即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尚食汤和星辰汤,分别为皇帝、贵妃、太子、大臣的御用浴池遗址。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其巨大的规模、丰富的陪葬物居历代帝王陵之首。陵园按照秦始皇死后照样享受荣华富贵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公里,建外、内城两重,封土呈四方锥形。秦始皇陵的封土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两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另一资料:陵园初高120米,“高大若山”,后经风化侵蚀及人为破坏,降低了40多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建筑材料是从湖北、四川等地运来的。为了防止河流冲刷陵墓,秦始皇还下令将南北向的水流改成东西向。

陵园的南部有一个土冢,高43米。筑有内外两道夯土城墙。内城周长3890米,外城周长6249米,分别象征皇城和宫城。在内城和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发现了葬马坑、陶俑坑、珍禽异兽坑,以及陵外的人殉坑、马厩坑、刑徒坑和修陵人员的墓室。已发现的墓坑有400多座。

秦始皇陵的冢高55.05米,周长2000米。经调查发现,整个墓地占地面积为22万平方米,内有大规模的宫殿楼阁建筑。陵寝的形制分为内外两城。内城为周长2525.4米的方形,外城周长6264米。秦始皇陵的规模之大远非埃及金字塔所能比。

1956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秦始皇帝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目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