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亲封的藩王,是朱允炆从骨子里起就忌惮着的存在,尤其是燕王朱棣。

登基称帝后,他与他的三宝贝一致认为当前国家最重要的三件事就是宗藩、边防与河工。而且他们决定先从宗藩入手,那就是削藩。

想当年朱元璋要动兵,是要在大殿与文武百官议定,这朱允炆是与他的三宝贝私下里给定的。

大事定了,那就开始实施,虽说他朱允炆新定的年号是“建文”。但要削藩,还得用武将。所以就招现任魏国公徐辉祖与现任曹国公李景隆前来听从安排。

可这二位国公大人,在听到朝廷要削藩后,都把不支持写在了脸上,徐辉祖甚至以朱元璋封王的理由和这些年亲王对社稷的作用想要阻止削藩。

那怎么行,朱允炆直接打断徐辉祖的话,说:“找你来是问你该怎么削藩,而不是该不该削藩”。

得,你徐辉祖与李景隆只是我们雇来干活的,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这朱允炆够独断专行的,徐辉祖也因为这次的应急反应,再加上他与燕王的关系 ,削藩路上朱允炆就把他晾在了一边

朱允炆拿周王开始练手。虽说燕王才是他们真正忌惮的主,但此刻燕王的三个儿子都在南京,且北平燕王府,还有自己派去的葛长史监视着。所以他对朱棣暂时放心。

其实朱允炆也想先对朱棣动手,但朱棣没有不法之行,师出无名啊!扣了你儿子让葛长史监视你,那只不过是想寻一个好的由头而已削你而已。

对付周王,朱允炆直接给李景隆一道圣旨,你乐不乐意到得执行 ,敢抗旨先杀的就是你。

所以李景隆带兵把周王押解进京下了大狱。

这时葛长史居然回京了,还带来朱棣拍马屁的折子。

看到四叔的上书,朱允炆一口气削了四位藩王,就在他认为一切顺利的时候,出乱子了。

在派盛庸前去荆州削湘王朱柏时,那作为朱允炆十二叔的朱柏,居然就放火自焚了。

这事可大了,朱柏可不比之前削的那几位王,朱柏只是涉嫌私印宝钞 ,没别的大罪。而且朱柏打小是朱棣带大的,与朱棣关系自然好过别的王爷。就连朱允炆也与朱柏关系斐然。

就因为朱柏的死,让朱允炆等人处在被动的位置上。

铁铉也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上奏:王中贤者应奖赏,骄逸不法的,初犯还要容之;再犯赦之,三犯不改还要告太庙才能废黜。

可见铁铉说得是对的, 但朱允炆可不这样想。

听到铁铉如此说,朱允炆火冒三丈,想撤他,但三智囊团不同意,最终经商议后把铁铉打发去浙江任布政使。结果铁铉自请去山东,也行。只要不在朝廷乱说话就行。

朱允炆削藩成功后会怎么样(朱允炆还是比不上朱高炽有魄力)(1)

然后得知四叔在朱柏的离世的刺激下,疯了。这时朱允炆派北平属官前去探望,在这二位看过后,带给朱允炆的是朱棣确实疯了,燕王妃还让他们向皇帝请求放三个孩子回北平。

朱允炆满足了四婶这个请求,因为他已经做好除了这个四叔的准备了。在铁铉还没赴任前,齐泰就开始筹备粮草调兵遣将了。

齐泰做事自然是小心谨慎的,他们调往北平的兵士也大都是内地人,因为沿边军马之前或多或少都与朱棣有过隶属关系。

等北平周围部署差不多时,派宋忠接管了燕王府的三护卫。把北平都司指挥使陈亨调去大宁行都司。

齐泰这是谨慎过了头了,之前调大军都知道调查兵源归属问题。如今给宋忠这一摊子,也可能觉得宋忠出身锦衣卫,能镇住这燕王府原护卫吧。

而调陈亨到大宁行都司,那还真是白给了陈亨一干人马。陈亨本就追随朱棣20来年,大宁军马也与陈亨熟识啊!

不论如何,此刻的北平乃至燕王府 ,都已经被朝廷给包围了起来了,按理说这时的燕王应该是插翅难飞了。

但燕王于天下人面前威望很高,且并无不法之实。朱允炆没办法也不敢直接把朱棣押解进京啊!

所以朱允炆命北平属官带着两队人马前去燕王府上,抓捕道衍及一应武官等。其实朱允炆这就是在逼朱棣反,你反了,我才有平叛的理由啊!我这么多人围着你,你反了就是死路一条了。

然后呢,然后朱棣就真的反了,带兵传旨的两位属官也就被朱棣祭了旗了。

然后朱棣一举靖难大旗,通州密云等地将领直接跟着朱棣了。

至于燕府三护卫么,朱棣先派谭渊探查敌情,然后也带人去给找了回来。

这宋忠为了让这些人跟他攻打燕王,就骗他们说燕王已经杀了他们留在北平的亲人。这些燕王府护卫,燕王入藩时就跟了过来,都20多年了,有的孩子都成年了。宋忠如此说自然激起他们对燕王的恨。可当他们的亲眷出现在双军阵前时,他们自然而然的奔向了旧主。宋忠也就真的被送终了。

在通州密云等地归属燕王时,方孝孺还说朱棣反得好,以为让宋忠带人去灭了即可。结果这宋忠也没了。

朝廷急了,招来武将商讨,李景隆以此事过大,他不敢妄言为由拒绝发表意见;没办法了找徐辉祖吧,这徐辉祖倒是痛快,不但给出可行方案,让宁王军马前去平燕,并自告奋勇愿前去接管宁王兵马去平燕。

朱允炆削藩成功后会怎么样(朱允炆还是比不上朱高炽有魄力)(2)

其实徐辉祖的方案,无疑是当下最好的,宁王兵马也是久练之兵,徐辉祖以徐达长子的身份在北平行营多年,宁王部下大多也服徐辉祖节制。

可惜,朱允炆与他的三宝贝采用徐辉祖的方案,但不会派他去平燕。

朝廷派了耿炳文为将前去讨伐燕逆,同时严旨宁王朱权率其部下赴北平平燕。

耿炳文是朱元璋亲封的长兴侯,就连朱棣都知道他是一名守将,他能以长兴一地与张士诚对峙10来年,是大明武将里防守能力最强的。但论攻击,素以谨慎为主的他,就差远了。

朱允炆派耿炳文,是因为自己的姐姐是耿炳文的儿媳妇,他们是自己人。在朱允炆与他的三宝贝眼里,武将么,就是打仗的,能守的也就能攻么。

结果耿炳文带大军到真定止步不前,这不能怪耿炳文,他本就用兵谨慎,燕王的能耐他也知道,所以他不敢贸然出兵攻打。

宁王是接到朝廷严旨去平燕,但他不傻,今日平他四哥,他日就有可能平他朱权。所以就以附近有元人出没留来了大多军卫和朵颜三卫,只给了陈亨部分兵马。陈亨带兵还止步于松亭关。松亭关于北平的关系谁都清楚,这陈亨明面上替朝廷守关,实际上是为燕王守的。

看到这个局面,朱允炆怕各藩王合流,所以下旨耿炳文持重用兵,得赶紧打。结果耿炳文还没做出进攻策略时,他部下固守的雄县莫州两地近四万军马莫名其妙地就被燕王端了。耿炳文赶紧下令撤回真定,并传信给在前面固守的顾成老将军南撤,两军在真定合营。

耿炳文带的兵,本就是各地抽调,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本以为朱棣自持兵少不敢贸然出击,才与顾成所率部在真定城外集结。结果就在集结当时,就遭到朱棣的偷袭,然后顾成被俘,耿炳文撤回真定城内。

耿炳文是守将,就算带着一群生瓜蛋子守真定。朱棣也不敢轻举妄动。

耿炳文兵败消息传到朝廷时,方孝孺提议给耿炳文议兵败罪,而顾成的四个儿子也被朱允炆与他的三宝贝合谋给砍了。

其实顾成后来是被朱棣封了侯的,而且是世袭罔替的。所以他的孙子是下一任顾侯爷,就这样一辈辈地传下来。

砍完人后,朝廷拜李景隆为将,先后凑够50万大军直插北平。就在李景隆等人整顿各方军马时,朱棣带主力去了大宁搬兵。

李景隆带着近30万人没有攻克北平,因为北平有朱高炽。待朱棣带回宁王军马时,李景隆一路被朱棣追着打到济南。然后李景隆私自逃走,大军由铁铉盛庸执掌。

铁铉护济南么,人人都知。他诈降想要活捉朱棣,盛庸也安排了部下准备活捉不成就击毙。但朱棣逃过了。

朱棣用火炮攻城,铁铉用朱元璋牌位逼退朱棣。

朱棣改道,铁铉盛庸追到东昌打了一战,张玉为救朱棣而死。

然后朱棣直接剑指南京,在亥下,劫了何福平安的粮道,燕军订好出击时间与炮号,可巧的这竟然与南军突围信号重合。然后燕军号炮一响,燕军直插南军大营。南军着急慌忙地准备集合去突围,南军大乱,相互踩踏间,10万余人毁于一旦。

朱允炆削藩成功后会怎么样(朱允炆还是比不上朱高炽有魄力)(3)

燕军从镇江过长江,直逼南京。然后李景隆出城请降,朱棣等人进城后,与徐辉祖所率残部打了一仗后,事定。

但当他们赶到皇宫时,朱允炆住的宫殿起火。吕氏与宫女遇难,朱允炆不见了。

靖难成功了。

其实朱允炆真窝囊,同是朱元璋的孙子,看看人家朱高炽,还是因为身体原因自小不易习武的体格,在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兵力围攻北平时,他不顾妻子哭闹带着幼子上丽正门发誓与将士们共存亡。

敌人攻破破彰义门时,以他的身子他能提起刀就上去砍,自己腿脚被砍都不知道疼。

朱允炆削藩成功后会怎么样(朱允炆还是比不上朱高炽有魄力)(4)

而这朱允炆与他的三宝贝呢?想以文治天下,还只想让武将给他们买命。如果在朱棣攻到南京城下时,朱允炆有朱高炽的胆识与孤注一掷。与他的那三宝贝一起上城门御敌,那朱棣总不敢当着士兵的面杀了他吧。就算刀枪无眼命丧当场,对这个江山,他也是有所交代的。

可他临了临了还把三宝贝派出南京城去募兵,你的亲信都出城了,普通士兵还守什么啊,肯定逃啊。谁知道你们干什么去了。

朱允炆削藩成功后会怎么样(朱允炆还是比不上朱高炽有魄力)(5)

注:此文只是看剧说剧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