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6.23)

慧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1)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水具有流动性,智者思索不断,其智慧如涓涓流水,永不止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水,善利万物而无所不至,随容器、地势之变化而流动,无所阻碍。《集注》有言:

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

知者通达事理,善于权变,而不会固执一端,钻牛角尖。

山屹立天地间而不移,仁者注重内在修养,能经受得住欲望的诱惑,守得住人生的底线。《集注》 有言:

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山自然不动则万物生焉。有仁德之人,自然为众人所钦佩。

慧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2)

知者动,仁者静。

知识不断地更新迭代,智者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正所谓日进则动,在当下的时代尤其如此。

千百年来知识在变化可说是日新月异,而人性的变化却不大。对人内在修养的要求古往今来,也是大体一致的。仁者控制自身的欲望,在反省中修身提升自己。

慧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仁者乐山)(3)

知者乐,仁者寿。

智者随着兴趣在知识的大洋中踏浪而行,乐在其中。《集解》引孔安国的话说:知者自役得其志故乐。

《中论·夭寿篇》有言:

夫寿有三:有王泽之寿,有声闻之寿,有行仁之寿。

本章之寿即行仁之寿。仁者为何得寿,《申鉴·俗嫌篇》言:

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仁,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徵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

这是从三个角度来解释知者与仁者之别,二者 非对立,将其融于一身,快乐而长寿,岂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