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运动补偿技术,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曾经被电视厂商宣传为区分高端入门电视的重要依据。按照当时电视厂商的意思来看,没有运动补偿技术,这个电视就只是普通低端产品;而有了运动补偿技术,这电视就很高端了。当然这种说法委实糊弄了不少消费者。直到今时今日,哪怕有很多懂行的用户,在潜意识中也认为运动补偿属于购买优质电视的必要功能。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1)

当然平心而论,运动补偿这项功能本身是需要厂商单独花成本的,所以在中低端电视上,厂商能免则免了;而在中高端电视上,则可以作为一个大家关注的功能来吸引用户。但要说在目前运动补偿功能真的能改善用户观看电视的体验,那又不完全是这样。我们之前曾经谈过一些运动补偿技术,那么这次我们再来仔细说说运动补偿这个功能到底能给电视带来什么样的作用。

运动补偿过多的技术原理我们就不多说了,事实上这个技术当年还是飞利浦开发出来的,其目的是让用户得到更顺滑的视觉体验。按照目前大多数人的认知,运动补偿其实就是MEMC技术,也就是通过插帧的技术,让用户看到帧数更高的画面,从而得到更流畅的整体画面。这个技术其实也不止用于电视,投影仪、手机甚至是VR头显,现在很多都会支持这个技术。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2)

运动补偿的插帧可以利用单独的MEMC芯片实现,也可以利用系统的主芯片搭配合适的软件方案来实现,甚至电脑上的一些视频软件都可以通过电脑GPU或者CPU的计算,来达到给视频插帧的效果。不过这里我们就只说电视,现在像中高端的电视芯片,比如联发科这两年的9系列的电视芯片都带有MEMC功能,所以这个功能其实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另外通常来说,PC上的MEMC技术做得都挺一般,毕竟不是专业做这个的,要说有明显效果的,可能还是电视、投影仪这类产品。

对于运动补偿来说,说来也很简单。就和插帧的字面意思一样,在两个相邻帧画面上通过算法插入更多帧画面,这样我们每秒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帧数越多,自然观感也就越流畅顺滑了。实际上对于用户来说,要在电视上看到最流畅顺滑的画面,无非就两点,一个是视频内容要匹配电视的刷新率,另一个则是人眼看到的画面帧数要高。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3)

所以MEMC其实就是将原本较低的帧数通过插帧,达到较高的帧数,然后适配了电视的刷新率,我们就会感觉到电视画面很流畅了。当然这个也是根据电视刷新率来的,比如电视的屏幕是60Hz,那么插帧最多也就插到60FPS,电视的屏幕是120Hz的,那么插帧则要看厂商的的能力,将视频内容插到60FPS或者120FPS都可能。

目前我们常见的插帧方式有三种,多年来也没什么变化。第一种是通过芯片的计算,算出来两帧画面中间的内容,然后将这种算出来的画面直接插入到实际的两帧画面之间,从而在每秒的视频内容中,获得更多的帧数。这种插帧质量是最好的,不过有点考验厂商技术能力,通常日本欧洲几个厂商在这部分做得很不错,国内TCL、海信等水平也还行。当然其他厂商都直接用了联发科的方案,没这个技术研发能力,比如小米以及当年的开了MEMC画面糟糕透顶的乐视……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4)

第二种方法比较取巧,就是在两帧画面之间插入重复帧,反正人眼在一秒之内也感觉不出画面多出了重复的帧数,只会感觉到画面流畅了。当然这种在慢速画面上质量尚可,但是在快速画面上就会出现不少问题了。至于第三种方法就算是偷懒了,芯片根本不计算,也不生成重复帧,而是在两帧之间插入黑帧,这种其实对画面流畅度帮助不大,而且还会造成全屏亮度降低,如果大家看到打开运动补偿画面变黑了的话,那么就是厂商采用的插入黑帧这种偷懒的办法,毫无技术含量……

但是无论如何,运动补偿这种技术,通过插帧的确可以给用户在电视上带来更流畅顺滑的视觉体验,这似乎是很多用户所看重的,也是厂商的初衷。但这项技术现在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似乎是弊大于利。在目前的环境下,在电视上启用运动补偿技术,用户更多的是得到劣化的画面,而这种劣化甚至比流畅的画面更让人印象深刻。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5)

之前说过了,即使是最好的MEMC插帧技术,实际上也是通过计算来生成更多的画面帧数,但这种画面是基于前后帧数算出来的,而不是真实存在的画面帧数,所以它的实际效果实际比较依赖两方面,一方面是算法,另一方面则是视频原本的画质。但再好的算法它也只是算法,它无法和真实的画面相比,所以开启MEMC技术后,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出现画面的伪影,同时对原有的画质产生破坏。

如果有经验的用户会知道,打开MEMC插帧技术后,哪怕是在高端电视上插帧到120FPS,画面看起来是流畅顺滑了,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画面会经常出现一些细小的色块、马赛克以及细微的重影,无论是再好的电视以及再好的画面都会如此。毕竟算法不是万能的,总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我们看到的马赛克、重影等,实际上就是算出来的帧数插入后导致原有的画面受到破坏,这是无法避免的。只能说技术越差算法越烂的厂商,这个问题会更加明显,特别是那些用芯片公版算法的。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6)

另外一个问题是画质。画质很好的视频,打开MEMC这种画质即使遭到破坏,但依然还能让人接受;但如果画质不是那么好的视频,比如码率较低的流媒体视频,包括现在所有国内流媒体,在本身画质都比较差的情况下,打开MEMC那真是会让人瞎了眼,大量的马赛克、重影、色块以及涂抹状画面都非常明显。比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不打开MEMC,我们会感觉快速运动的足球会有点模糊,但是打开MEMC之后,那就不是模糊了,完全出现重影,根本让人无法看清,甚至在物体快速运动的时候,物体本身都看不见了。

所以运动补偿经常宣传会让画面更清晰,让运动画面消除重影,本身就有一些误导的嫌疑。运动补偿生成的画面的确可以让画面更流畅,但生成的帧数本身就不是真实的画面,在画质不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让任何高速运动的画面变得更清楚的。流畅和清晰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厂商经常会用这个误导用户,完全不考虑现实的情况。事实上在目前国内的视频环境下,流媒体视频打开MEMC完全就是灾难级的画面。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7)

从我们自己的体验来看,运动补偿MEMC开启后画面可以接受的,至少得是有线电视或者IPTV直播频道的画面,这算是个底线,平均码率在8Mbps左右。想想国内大量的4K视频往往4Mbps都不到,就可以想象这实际画质有多烂的,即使不打开运动补偿,也会有一些色彩断层、色块、噪点等问题,更别说打开运动补偿了。

当然了要在海外流媒体以及蓝光原盘这种画质较好的视频上打开MEMC,虽然也会有我们之前说的那些细微马赛克、重影以及小色块的问题,但总体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这些24Hz的画面插帧后流畅度是有显著效果,个个都像是丝滑的肥皂剧。当然用户自己接受没问题,反正电视是自己的,想怎么看就怎么看,但是电影导演们却不干了!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8)

之前好莱坞大量导演和明星表示运动补偿技术,破坏了电影原有的质感,完全无法表示创作者想带给观众的意图。一些导演明确认为目前采用24Hz拍摄的电影就是导演希望达到的效果和质感,而运动补偿技术则是和创作者唱反调。这种说法其实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如果创作者想要拍高帧数的电影,原生60Hz甚至是120Hz的电影都能拍出来,比如李安连续两部电影,一部是60Hz,一部是120Hz,无需运动补偿就能达到极其流畅顺滑的效果,而且不影响画质,所以这些创作者更希望观众能看到自己原汁原味的作品。

不过就像我们说的,如果真要体验运动补偿技术同时画面又能让自己接受,那么底线就是有线电视台的直播频道效果,比有线直播画质还差的,用了MEMC基本就没法看了。但是现在很多人不看有线直播或者IPTV,偶尔看看电视就是在爱优腾上追剧,而且各种热门的体育项目直播也都是在几个流媒体版权商那里。在这种画质下打开运动补偿,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活受罪!

电视机动态补偿有什么用(电视厂商最喜欢的噱头)(9)

那么玩游戏呢?最近我们看到某个手机品牌表示自家采用了120Hz MEMC技术,可以将60Hz的游戏插帧到120FPS,获得更流畅的效果,当时我们差点没笑掉大牙。实际上大家可以看看电视的游戏模式,那是关闭了一切画面后处理功能,包括MEMC运动补偿。这已经不是简单地担心破坏画质,而是游戏需要很低的延迟时间,而所有画面后处理功能都会让延迟增加,最终可能导致画面和操作不同步,所以游戏都是各种画面功能都关闭,最多也就是有个HDR特效。而且很多游戏本身就是高速运动状态,本身又有锁定帧率的设定,而打开MEMC对算法要求更高,对画面的破坏也更明显。所以通常在游戏的时候,打开运动补偿,就只能获得破坏画质以及增加延迟的双重反向效果,所以游戏的时候是绝不能打开运动补偿。

就笔者个人的体验来说,日常运动补偿一律关闭,偶尔想体验一下丝滑感的话,那么看奈飞、亚马逊或者迪士尼以及蓝光原盘这种画质较好的视频时,会打开看看。另外观看二次元动画的时候,倒是可以开着试试,毕竟很多二次元动画都是由大量静态画面组成,对画质影响没有那么明显。所以从我们的角度而言,运动补偿这个功能,看似是一个不错的噱头,但实际上在很多时候这个功能是没有什么用处的!与其采用运动补偿去插帧,还不如多期待电视或者电影多出一些原生高帧率的作品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