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热点资讯总是可以给人固定很多思维。
比如华语乐坛要丸,比如江郎才尽,比如难听,比如爷青回,比如文艺复兴,比如说唱蛋糕......
这些评价和声音都是哪里来的?我们原来已经这么懂音乐了吗?
01.生活处处是懂哥
众所周知,Balabala是懂哥的天下:“就是这样,为什么这样我不说。”
“让他说!说不出个三四五六的,冲他就完了!”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推荐歌单的时候,看到999 、1w 的评论总想点进去看?(It's me)
里面除开情感语录,就是各路“行业人士”在言传身教,堆起幢幢荒诞的“高楼”。
赶紧通知脱口秀演员:“他们比你会说,比你会扯,还比你好笑!”(行业危机了朋友~)
这就和九年义务教育一样,有极少数高材生从专精尖的学府毕业,就有大堆半吊子在里头浑水摸鱼,出来到处给人上课:dddd。
为什么大师从来不打诳语?为什么他们总是闭麦?这里浅给大家胡说几个原因:
- A、装X、钓鱼别来沾边
- B、装高深的X岂不更爽(?)
- C、人各有命,懂不懂都是本事
- D、禁止白嫖,先交学费
- E、这块知识点我不熟(?)
说到大师,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音乐人星球——助你成为大师的好帮手!
这里有0基础的软件、编曲教程,顶牛的老师亲传创作课,保你真的懂到不能再懂!谨防懂哥招摇撞骗,先把自己变成更懂的懂哥,这叫:以毒攻毒!(bushi)
02.被音乐渗透的年轻人
我们的生活逐渐离不开音乐,所以在关注神仙打架的演出的同时,也免不了在妖怪斗殴的评论区停留。
从过去当做BGM听一听,到现在热衷于对词曲进行鉴赏、点评,这说明音乐生态一直在进步。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2022年轻人音乐行为报告》,从后浪研究所的数据看来,我们年轻人,对音乐产业的推动功不可没!
“爱ta,就要为ta多花时间”,那我们到底为什么越来越爱音乐?
从数据来看,大部分人的答案可以总结为两个字:孤独。
直觉告诉我,剩下的那小部分群体中,一定有对音乐的剖析与生产极感兴趣的人,甚至可以作为成功音乐人的预备成员。
听歌,是音乐人必不可少的训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点,潜移默化在自己未来的作品里。
天分很多时候也是在后天激发的,可以看看那些玩音乐的人都是什么样的心理,由此也能更好找到自己的定位。
03.我们到底是大众还是小众?
高速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焦虑,在音乐世界获取片刻的宁静与放松,已然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流行乐在华语乐坛一直属于绝对C位。”
原来大多数人的曲风选择中,还是传唱度高的流行乐拔得头筹?
这个问题,在年轻人扎堆的B站,好像又有不同的答案。
《2022音乐生态报告》称:在众多音乐风格的视频中,说唱成为播放量最高,也是原创投稿最多的音乐类型。
近年来,各大音综与热点都聚焦在Hiphop、乐队、电音上,B站的数据也在情理之中。
越是这样的传播裂变,越像是在告诉我们:全世界都在听和玩这类音乐。
但各路的数据和资料表明,它们依然属于“小众”。
所以是年轻人就代表小众,还是小众选择了年轻人?It's a question.
但无论谁被谁掌控,既然喜欢音乐,就还是要好好地了解。
要么认真、谦卑地去感受并享受,要么正确地解读它的每一个细节。
记得老师说过:不理解知识点的人,学不好,对知识点一知半解却以为自己懂了的人,学得更差。
但老师还说:不要放弃,了解的过程就是一种进步,只要持续吸收知识和信息,离掌握核心只会越来越近。
不过那种只知道自己ACDE数的人,就自生自灭吧,你看老师理你吗?
- // -
编辑:Riki
文稿:Riki
配图:均来源于网络